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包括互相绝缘的金属构架、电容器单元、大箱壳及套管,其特征在于:电容器单元装在金属构架上,金属构架与金属构架之间及与大箱壳之间用绝缘支撑件进行绝缘,金属构架的两个侧面金属件上安装有油隙分隔绝缘件,将芯体与大箱壳间的油隙分割成了多油隙绝缘层;金属构架的正背面的电容器单元的连接线,采用引线油隙分隔绝缘件固定安装在绝缘线上,将导线与大箱壳间的油隙分割成了多油隙绝缘层,即电容器芯体四周均有多油隙绝缘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合式电容器可以减小油隙尺寸,减少用油量,提高经济性能,又最大限度地保留油路的畅通,提高集合式电容器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集合式电容器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属电力电容器
,涉及一种集合式电容器,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
技术介绍
集合式电容器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电容器产品,以往的集合式电容器是由单串联段元件构成的电容器单元组装在一个金属构架上,通过电容器单元的外部连接线串并联后构成电容器芯体,装于集合式大箱壳中,再由集合式电容器上盖上的套管将电极引出,然后在集合式大箱壳内注满绝缘油后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集合式电容器。但随着电容器技术的发展,电容器组容量要求越来越大,这就导致这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1)金属构架间无法完成相互绝缘,使电容器爆炸能量难以实现物理隔离,电容器容量一大就使爆炸能量超标;2)电压等级逐步提高,导致电容器芯体中带电裸金属及连接线等与大外壳间距加大,所需充入绝缘油量也增大,而且带电体与外壳间的油隙没有绝缘隔离,易被杂质桥接而击穿,可靠性差;3)单串段单元结构不利于采用电气接线分割方法来减小电容器爆炸能量,不利于集合式电容器安全运行。在专利ZL201020519529.1中虽然所用单元为多串段结构,电容器组也采用了相互绝缘的多个构架方式,但因尺寸过大,无法用于集合式电容器之中。在专利ZL201020519529.1中虽对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合式电容器采用相互绝缘的构架方式及多串段单元结构作了描述,但对裸导体与外壳间绝缘技术未作介绍。目前的高电压油浸式集合式电容器产品中有采用绝缘纸或板在电气器件与外壳间进行油间隙分隔的,这种油间隙的分隔方法虽使电气器件与外壳间的油隙被绝缘纸或板分隔成若干小油隙,而使绝缘性能得到提高,但也导致电气器件的发热经油隙传到外壳的传导途径被隔断,使电气器件所产生热量无法传出,恶化了电气器件的运行条件,显然在这个技术中油隙分隔提高绝缘性能与电气器件散热性能保障是相冲突的。无疑这个矛盾不解决,要提高集合式电容器的性能是不可能的。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高电压大容量集合式电容器爆炸能量超标,芯体对壳油隙过大,绝缘性能提高与芯体散热相矛盾这三个主要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包括互相绝缘的金属构架、电容器单元、大箱壳及套管,其特征在于:电容器单元装在金属构架上,金属构架与金属构架之间及与大箱壳之间用绝缘支撑件进行绝缘,金属构架的两个侧面金属件上安装有油隙分隔绝缘件,将芯体与大箱壳间的油隙分割成了多油隙绝缘层;金属构架的正背面的电容器单元的连接线,采用引线油隙分隔绝缘件固定安装在绝缘线上,将导线与大箱壳间的油隙分割成了多油隙绝缘层,即电容器芯体四周均有多油隙绝缘层。由此带来的技术效果是:达到电容器芯体与集合式大箱壳的四边箱板间间隙为最小,通常仅需安装工艺配合尺寸即可,使集合式电容器尺寸最小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油路畅通,保证了集合式电容器小型化的同时,又保证了集合式电容器的散热功能,使集合式电容器性能得以保证。如上所述的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绝缘螺栓和绝缘油隙分隔垫圈,将用于金属构架绝缘的绝缘件分隔成多个小油隙,并紧固在金属构架上。由此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提高金属构架与大箱壳间油隙的绝缘水平的同时又保障油路畅通,达到金属构架与大箱壳间尺寸最小的同时,又提高了传热散热效率。如上所述的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绝缘螺栓和绝缘油隙分隔垫圈将绝缘件分割成多个油隙,并用导线定位紧固卡与绝缘螺栓配合,紧固在电容器单元的连接线上。由此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提高电容器单元连接线及套管端子与集合式电容器大箱壳间油隙的绝缘水平的同时,又保障了油路畅通,达到了电容器单元引线及端子与大箱壳间尺寸最小的同时,又提高了传热散热效率。如上所述的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容器芯体的前后,左右四面采用了多油隙绝缘,而且电容器构架之间、电容器构架与大箱壳之间采用绝缘支撑件进行绝缘及机械支撑,以完成电容器构架间爆炸能量的分隔。如上所述的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电容器连线均采用带绝缘的导线,导线的绝缘水平与集合式电容器一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集合式电容器可以减小油隙尺寸,减少用油量,提高经济性能。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油路的畅通,使电容器单元的发热可更有效地传导到大箱壳而散出,提高了集合式电容器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了集合式电容器的运行可靠性。加之采用了绝缘支撑件,可有效地对电容器爆炸能量进行物理分隔,配合导线的电气连线进行爆炸能量的分割,可使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电压等级及容量的集合式电容器,有效提高了集合式电容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合式电容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合式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油隙分隔绝缘件12的局部详图。图6是套管引线油隙分隔绝缘件14的局部详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在本申请所列权利要求书限定范围之内。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电容器单元,2-电容器套管,3-连接导线,4-钢构架,5-绝缘支撑件,6-连接线,7-连接线,8-大箱壳,9-电位连接线,10-大套管,11-绝缘螺栓,12-油隙分隔绝缘件,13-绝缘垫圈,14-套管引线油隙分隔绝缘件,15-导线定位紧固卡,16-螺母。如图1至图3所示,电容器单元1的两个电极由电容器套管2引出,并按照集合式电容器的电压及容量要求,分上下两排并列安装在钢构架4上。电容器单元1采用连接导线3进行串并联连接,即构成了一个芯体构架,上下构架由绝缘支撑件5支撑,并完成相互间、以及与箱壳8之间的电位隔离绝缘。上,下构架均由电位连接线9将中间电位接于钢框架4上。集合式电容器的首端由连接线6引出,末端由连接线7引出,两引线分别接于两支大套管10上。为使钢构架4与大箱壳8之间的油隙尽可能小的同时,又不影响电容器单元1所发热量通过油流传到大箱壳8上散出。在钢构架4与大箱壳8之间不设置大面积绝缘屏,而是采用在两个侧面利用绝缘螺栓11将绝缘件12安装在钢构架4上。绝缘件12与绝缘件12用绝缘垫圈13定位,将油隙分成数个小油隙,而达到避免钢构架4与大箱壳8间的油隙被杂质桥接而击穿,大大提高了油隙的绝缘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在电容器芯体的正面和背面,是连接导线3和电容器套管2,连接导线3与电容器套管2呈现“T”字状,绝缘件12十分不易安装。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绝缘螺栓11与导线定位紧固卡15相配合,通过导线定位紧固卡15和绝缘螺栓11固定在连接导线3上的,使绝缘件12朝向大箱壳8侧,而完成大箱壳8与连接导线3间的油隙分隔。由于绝缘件12与带电体之间位置呈固定关系,因此只要绝缘件12尺寸较被隔离带电体尺寸略大即可。一般35kV集合式电容器绝缘件12单边尺寸比带电体大30mm,66kV集合式电容器的绝缘件12单边尺寸比带电体大50mm即可起到良好的分割油隙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包括互相绝缘的金属构架、电容器单元、大箱壳及套管,其特征在于:电容器单元装在金属构架上,金属构架与金属构架之间及与大箱壳之间用绝缘支撑件进行绝缘,金属构架的两个侧面金属件上安装有油隙分隔绝缘件,将芯体与大箱壳间的油隙分割成了多油隙绝缘层;金属构架的正背面的电容器单元的连接线,采用引线油隙分隔绝缘件固定安装在绝缘线上,将导线与大箱壳间的油隙分割成了多油隙绝缘层,即电容器芯体四周均有多油隙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芯体绝缘的集合式电容器,包括互相绝缘的金属构架、电容器单元、大箱壳及套管,多个电容器单元采用连接线进行串并联连接,即构成电容器芯体,其特征在于:电容器单元装在金属构架上,金属构架与金属构架之间及与大箱壳之间用绝缘支撑件进行绝缘,金属构架的两个侧面金属件上安装有油隙分隔绝缘件,将电容器芯体与大箱壳间的油隙分割成了多油隙绝缘层;金属构架的正背面的电容器单元的连接线,采用引线油隙分隔绝缘件固定安装在绝缘线上,将导线与大箱壳间的油隙分割成了多油隙绝缘层,即电容器芯体四周均有多油隙绝缘层;采用绝缘螺栓和绝缘油隙分隔垫圈将绝缘件分割成多个油隙,并用导线定位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云,倪明珏,郑江,
申请(专利权)人:刘瑞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