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德荣专利>正文

中轴变速携带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798 阅读:5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轴变速携带折叠自行车,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车架是由减震折叠器把前段车架和中段车架连接,再在中段车架下部设有的中轴套管中装入固定有侧后段车架的内变速中轴管,中段车架上部装有加强薄体鞍座,还设有上连接轴,侧后段车架还设有后轴套管和下连接轴,上、下连接轴之间装有侧后减震器。操舵机构是由双节折叠器把车把和减震测车叉连接,减震侧车叉下端固定有前轴管,前轴管上装有前车轮,减震侧车叉上部安装到前段车架上。驱动机构是由可折叠曲柄转动中轴内变速器,再经链条传动,使后轴管转动后车轮,中轴内变速器装在内变速中轴管中,后轴管装在后轴套管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使自行车的占用空间更减省,利于环境改善,使变速自行车轻快地折叠,并便于推拉和携带,提高了利用自行车的便利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轴变速携带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公知的折叠自行车主要是以松紧螺栓进行横向折叠,纵向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幅度也较小,变速车更不便于折叠,虽然鞍座可升降,车把也可升降并可折叠,但是,所述现状不利于迅速地把折叠自行车折叠成更小的占用空间,也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仅能迅速简便地折叠并且便于推拉移动和存放的中轴变速携带折叠自行车。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中轴变速携带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操舵机构和驱动机构等,所述车架是由减震折叠器把前段车架和中段车架连接,在中段车架下部设有的中轴套管中装入固定有侧后段车架的内变速中轴管,中段车架上部设有上连接轴,还安装有加强薄体鞍座,加强薄体鞍座的鞍座管下部内装加强衬管,上部固定有弹性梁架和可塑性弹性体注塑成形鞍座体,侧后段车架还设有后轴套管和下连接轴,上、下连接轴之间装有侧后减震器;操舵机构是由双节折叠器把车把和减震侧车叉连接,减震侧车叉上部安装到前段车架上,其下端固定有制动板、前轴管,装有前车轮;驱动机构是由可折曲柄转动中轴内变速器,再经链条传动,使后轴管转动后车轮,可折曲柄分为三力臂中轴柄和等强度可折柄,前者的中部设有折叠销,后者设有固定器,中轴内变速器是在轴、摇臂、轴承、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和内齿轮组成的两端入力加速机构中,加设付中心齿轮、付内齿轮和内齿轮轴承,再由变速板控制单向离合器和变向齿轮组实现变速;前车轮向后车轮並合折叠,可折曲柄使脚蹬向内折叠,车把向后车轮的驱动侧折叠,折叠完成后,其厚度为中轴的长度,其宽度为车轮的外径,其高度为宽度的1.618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自行车占用空间更为减省,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使折叠自行车可轻快走行,简单地折叠和打开,便于推拉行走和提搬携带,从而提高利用自行车的便利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携带折叠自行车示意图,图2是中轴内变速器示意图,图3是可折曲柄示意图,图4是加强薄体鞍座示意中折叠拉轴1 弹性管2 折叠扳手3 轴套管4 内变速中轴管5 后轴套管6 转轴7 双节中段8 双节上段9 双节下段10 折叠套管11 上转向板12 下转向板13 螺栓14 立管15 上导管16 下导管17 侧车叉18 气囊19 减震垫20 前轴管21 制动板22 变速柄23 轴承24 轴25 摇臂轮26 轴承27中心齿轮28 行星齿轮29 行星齿轮销30 内齿轮31 外壳32 链轮33 付中心齿轮34 付内齿轮35 变向齿轮组36 铰接板37 变速板38 控制孔39 制动槽40 单向离合器41 三力臂中轴柄42 等强度可折柄43 折叠销44 固定器45,鞍座管46 加强衬管47 鞍座体48 弹性梁架49 托板50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中,减震折叠器作为前段车架和中段车架的连接件,是把折叠拉轴1和弹性管2装入前、后段车架的管形接头中,管形接头外侧设有紧固凸边,折叠扳手3上设有凸轮和凹槽,并通过轴销与折叠拉轴1连接;打开车架关闭折叠扳手3时,凸轮对管形接头产生压力,拉引折叠拉轴1压缩弹性管2径向膨胀,从内部挤紧前、后段车架的管形接头,同时折叠扳手3的凹槽扣入管形接头外侧的紧固凸边,从而闭锁折叠,此时凸轮的凸端越过折叠拉轴轴线产生自锁。前段车架的前端设有前立管,其后端设有管形接头;中段车架前端设有管形接头,其下部设有中轴套管4,其上部设有鞍座锁紧器和上连接轴;侧后段车架的前部有内变速中轴管5,其后部有后轴套管6、制动板22和下连接轴;内变速中轴管5装入中轴套管4内,上、下连接轴之间装有侧后减震器,鞍座锁紧器中装入加强薄体鞍座;减震折叠器、前段车架、中段车架、侧后减震器和加强薄体鞍座组成权力要求1中所述的车架。侧后减震器有外套管,与上连接轴连接,还有内套管,与下连接轴连接,内套管装入外套管,内、外套管之间装有弹性体以及气囊19,并且设有减震垫20。操舵机构是由车把、双节折叠器、减震侧车叉、前轴管21和前车轮组成的,车把的下端与双节折叠器的上端固定,双节折叠器的下端与减震侧车叉得上端固定、前轴管21固定在减震侧车叉下端,前车轮安装在前轴管21上。双节折叠器有两只转轴7,两只转轴之间装有双节中段8,上、下转轴还分别装有双节上段9和双节下段10,双节上段和双节下段都设有短粗螺纹,上、下短粗螺纹同时旋入折叠套管11;折车把时旋开折叠套管11,并将其上提,使双节中段8和双节上段9失去约束,车把将按照两只转轴7所规定的角度折叠到位。减震侧车叉的上转向板12和下转向板13由螺栓14紧固,同时由立管15装配在前段车架的前立管上,上转向板12的下面固定有上导管16,下转向板13的下面固定有下导管17,侧车叉18的下端固定有前轴管21和制动板22,其上部装入到下导管17中,侧车叉18和上导管16之中装有弹性体以及气囊19,并且设有减震垫20。驱动机构是由脚蹬、可折叠曲柄转动中轴内变速器,再经链条传动,由后轴管连动后车轮转动的,中轴内变速器装在内变速中轴管5中,后轴管装在后轴套管6中。图2中,中轴内变速器在轴25上固定有摇臂26,在同轴上经轴承27装有中心齿轮28,行星齿轮29经行星齿轮销30装在摇臂26上,内齿轮31装入外壳32,外壳32与内变速中轴管5固定为一体,轴25可由两端入力,在内齿轮31被固定时中心齿轮28出力使链轮33加速转动,从而使小径车轮的折叠车保持普通车的快速效果。本专利技术为了更好的实用性在快速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变速效果,在摇臂26的非行星齿轮侧加设付中心齿轮34和付内齿轮35,付内齿轮35与内齿轮31连接,付内齿轮35以及内齿轮31与外壳32之间装入轴承24,付中心齿轮34与付内齿轮35之间装有两组以上的变向齿轮组36,变向齿轮组36有中间齿轮、正向齿轮和反向齿轮,中间齿轮、正向齿轮和反向齿轮的偏心轴均装在外壳32上,各偏心轴自由端的相邻轴间由铰接板37连接,变速板38装在变向齿轮组的侧面,变速板38上设有控制孔39,控制中间齿轮、正向齿轮和反向齿轮,使付内齿轮35以及内齿轮31正转或反转,变速板38上还设有制动槽40,由制动槽40控制单向离合器41来制动付内齿轮以及内齿轮的转动,使链轮变速转动。固定在变速板38上的变速柄23位于中速时,制动槽40控制单向离合器41位于付内齿轮35与外壳32的凸台之间,使付内齿轮35以及内齿轮31制动于外壳32中,同时控制孔39,控制中间齿轮、正向齿轮和反向齿轮全部脱离传动,此时为上述链轮33的加速转动状态,相当普通车的中速。变速柄23位于低速时,也相当普通车的低速,为链轮33的非加速转动状态,此时制动槽40控制单向离合器41位于付内齿轮35与外壳32的凹槽之间,解除制动,使付内齿轮35以及内齿轮31可转动于外壳32中,同时控制孔39,控制中间齿轮和正向齿轮进入传动,使付内齿轮35以及内齿轮31正向转动。变速柄23位于高速时,也相当普通车的高速,为链轮33的加加速转动状态,此时制动槽40控制单向离合器41也位于付内齿轮35与外壳32的凹槽之间,解除制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轴变速携带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操舵机构和驱动机构等,其特征是,所述车架是由减震折叠器把前段车架和中段车架连接,在中段车架下部设有的中轴套管中装入固定有侧后段车架的内变速中轴管,中段车架上部设有上连接轴,还安装有加强薄体鞍座,加强薄体鞍座的鞍座管下部内装加强衬管,上部固定有弹性梁架和可塑性弹性体注塑成形鞍座体,侧后段车架还设有后轴套管和下连接轴,上、下连接轴之间装有侧后减震器;操舵机构是由双节折叠器把车把和减震侧车叉连接,减震侧车叉上部安装到前段车架上,其下端固定有制动板、前轴管,装有前车轮;驱动机构是由可折曲柄转动中轴内变速器,再经链条传动,使后轴管转动后车轮,可折曲柄分为三力臂中轴柄和等强度可折柄,前者的中部设有折叠销,后者设有固定器,中轴内变速器是在轴、摇臂、轴承、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和内齿轮组成的两端入力加速机构中,加设付中心齿轮、付内齿轮和内齿轮轴承,再由变速板控制单向离合器和变向齿轮组实现变速;前车轮向后车轮並合折叠,可折曲柄使脚蹬向内折叠,车把向后车轮的驱动侧折叠,折叠完成后,其厚度为中轴的长度,其宽度为车轮的外径,其高度为宽度的1.618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辰政太郎赵庚丑
申请(专利权)人:吴德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