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507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5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它由下往上依次是基础梁(1)、弹簧隔振器(4)、地圈梁(2)、墙体(3);弹簧隔振器(4)由弹簧(5)、弹簧座(10)、上下橡胶板(6)及上、下隔振钢板(7,8)构成,弹簧(5)两端分别与上、下隔振钢板(7,8)的内侧焊接或栓铆在一起,弹簧隔振器(4)的下隔振钢板(7)与基础梁(1)内的预埋钢板(9)可靠焊接,弹簧隔振器(4)的上隔振钢板(8)预埋于地圈梁(2)内。它有效地避免了基础上部结构的受迫振动,防止了建(构)筑物结构振动引起的室内噪声,起到了良好的隔振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浮筑隔振降噪基础相比,施工周期短、方便、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振降噪基础,尤其是一种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
技术介绍
浮筑隔振降噪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其主要方法是在建(构)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振器,将振动源与上部结构的刚性联接改为柔性联接,隔绝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从而避免了因结构的受迫振动而引起的室内振动和噪声,达到隔振降噪的目的。该技术目前在国外已部分应用于各类对声波敏感的建(构)筑物的隔振降噪施工,如用于广播、影视、播音、学校试验室等建筑的隔振降噪设计,在国内也开始使用。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结构隔振效果不理想,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造价尚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隔振效果好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为解决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包括基础梁、弹簧隔振器、地圈梁和其上的墙体,特别是,所述地圈梁经弹簧隔振器与基础梁连接;所述弹簧隔振器由2只以上并联的弹簧、与弹簧配套的弹簧座、橡胶板、下隔振钢板和上隔振钢板组成,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隔振钢板和上隔振钢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嵌套于弹簧内圈两端的2只弹簧座分别与下隔振钢板和上隔振钢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2块橡胶板经其上的圆孔套装于弹簧座外且分别与下隔振钢板和上隔振钢板的内侧固定连接。作为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地,弹簧隔振器为沿基础梁四周对称分布的4只以上。优选地,弹簧与下隔振钢板和上隔振钢板内侧的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栓铆连接。优选地,弹簧座与下隔振钢板和上隔振钢板内侧的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优选地,下隔振钢板的外侧与基础梁内的预埋钢板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优选地,预埋钢板的底面焊接有锚钉。优选地,上隔振钢板的外侧焊接有锚钉,上隔振钢板采用预埋或者后锚方式安装在地圈梁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弹簧隔振器作为柔性隔振元件,并以基础梁与地圈梁之间的空气作为隔声层,有效地隔离了振动和降低了噪音。2.两只以上并联的弹簧,以及与其配套的弹簧座、橡胶板、下隔振钢板和上隔振钢板组成的弹簧隔振器,使其足以承受较大的承载力,确保了建(构)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3.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用,隔振效果好,施工周期短、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弹簧隔振器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图3是上隔振钢板与地圈梁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下隔振钢板与基础梁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构成如下:由下往上依次是基础梁1、弹簧隔振器4、地圈梁2和墙体3。弹簧隔振器4为多个,根据需要沿着基础梁I对称分布。图2是弹簧隔振器4的示意图。由该图可见,弹簧隔振器4包括2只并联的弹簧5,4个与弹簧5相配套的弹簧座10、2块与下隔振钢板7及上隔振钢板8相配套的橡胶板6、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弹簧座10分别焊接在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的内侦U。橡胶板6开有与弹簧座10相对应的圆孔,并分别套装在弹簧座10上。弹簧5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弹簧座10上,并分别与下隔振钢板7及上隔振钢板8的内侧用焊接方式(或者栓铆方式)固接。为了保证受力均匀、平衡,2只并联的弹簧5的布置必须严格对称。图3是上隔振钢板8与地圈梁2的连接示意图。由该图可见,上隔振钢板8的外侧焊接有铆钉11,上隔振钢板8以预埋方式与地圈梁2固定连接。图4是下隔振钢板7与基础梁I的连接示意图。由该图可见,在基础梁I内,以预埋方式设置了预埋钢板9,预埋钢板9的底面焊接有锚钉11。下隔振钢板7的外侧以焊接方式与预埋钢板9固定连接。在施工中,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的使用步骤包括:1、基层清理;2、测量放线;3、基础梁I内预埋钢板9定位、安装并固定;4、弹簧隔振器4的安装;5、砖墩砌筑。6、地圈梁2施工;7、上部结构施工;8、砖墩拆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在下隔振钢板7上安装弹簧隔振器4后在其两侧砌筑同高度砖墩,并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对称方向同步拆除该砖墩,从而实现承重体系的转换。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主权项】1.一种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包括基础梁(I)、弹簧隔振器(4)、地圈梁(2)和其上的墙体(3),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圈梁(2)经弹簧隔振器(4)与基础梁(I)连接; 所述弹簧隔振器(4)由2只以上并联的弹簧(5)、与弹簧(5)配套的弹簧座(10)、橡胶板(6)、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组成,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嵌套于弹簧(5)内圈两端的2只弹簧座(10)分别与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2块橡胶板(6)经其上的圆孔套装于弹簧座(10)外且分别与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其特征是弹簧隔振器(4)为沿基础梁(I)四周对称分布的4只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其特征是弹簧(5)与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内侧的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栓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其特征是弹簧座(10)与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内侧的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其特征是下隔振钢板(7)的外侧与基础梁(I)内的预埋钢板(9)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其特征在是预埋钢板(9)的底面焊接有锚钉(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其特征是上隔振钢板(8)的外侧焊接有锚钉(11),上隔振钢板(8)采用预埋或者后锚方式安装在地圈梁(2)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它由下往上依次是基础梁(1)、弹簧隔振器(4)、地圈梁(2)、墙体(3);弹簧隔振器(4)由弹簧(5)、弹簧座(10)、上下橡胶板(6)及上、下隔振钢板(7,8)构成,弹簧(5)两端分别与上、下隔振钢板(7,8)的内侧焊接或栓铆在一起,弹簧隔振器(4)的下隔振钢板(7)与基础梁(1)内的预埋钢板(9)可靠焊接,弹簧隔振器(4)的上隔振钢板(8)预埋于地圈梁(2)内。它有效地避免了基础上部结构的受迫振动,防止了建(构)筑物结构振动引起的室内噪声,起到了良好的隔振降噪效果。本技术与传统的浮筑隔振降噪基础相比,施工周期短、方便、经济效益显著。【IPC分类】E02D27-34, E02D27-32, E02D31-08【公开号】CN204356813【申请号】CN201420706541【专利技术人】王振军, 吴春萍, 杨成斌, 陈可, 尹涛, 丁祖双, 鲁业宏, 张雪利 【申请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体浮筑隔振降噪基础,包括基础梁(1)、弹簧隔振器(4)、地圈梁(2)和其上的墙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圈梁(2)经弹簧隔振器(4)与基础梁(1)连接;所述弹簧隔振器(4)由2只以上并联的弹簧(5)、与弹簧(5)配套的弹簧座(10)、橡胶板(6)、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组成,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嵌套于弹簧(5)内圈两端的2只弹簧座(10)分别与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2块橡胶板(6)经其上的圆孔套装于弹簧座(10)外且分别与下隔振钢板(7)和上隔振钢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军吴春萍杨成斌陈可尹涛丁祖双鲁业宏张雪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