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通缝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380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5 01:31
一种半通缝连梁,包括相连的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中间设有半通缝,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通过交叉斜筋和纵筋固定,纵筋由箍筋固定,交叉斜筋和纵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墙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梁具有高延性、高耗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小跨高比连梁耗能能力差、易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解决了配置交叉暗撑、菱形配筋、交叉斜筋配筋方案遇到的配筋过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通缝连梁
技术介绍
连梁是联肢剪力墙结构中重要的耗能构件。已有研宄表明,当连梁的跨高比小于2时,连梁大多发生脆性剪切破坏。过去很多学者致力于改善连梁的耗能性能,比如配置交叉暗撑、菱形配筋、交叉斜筋配筋方案及在连梁中设缝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和技术能够改善连梁的抗震性能,提高连梁的延性。但这些方法的共同缺点是连梁截面高度过大致使钢筋配置过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半通缝连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通缝连梁,包括相连的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中间设有半通缝,所述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通过交叉斜筋和纵筋固定,所述纵筋由箍筋固定,所述交叉斜筋和纵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墙肢内。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连梁具有高延性、高耗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小跨高比连梁耗能能力差、易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解决了配置交叉暗撑、菱形配筋、交叉斜筋配筋方案遇到的配筋过多的问题,应用前景广阔。在低烈度地震作用下,半通缝连梁可以保证与整截面连梁具有基本相同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半通缝位置混凝土破坏之后形成上、下两个跨高比为原来两倍的新连梁,通过降低结构刚度来增大结构变形,保证连梁同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延性性能,以此改善小跨高比连梁的破坏形式,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弯剪型破坏或弯曲型破坏,从而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达到保护墙肢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披露。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半通缝连梁,该连梁包括相连的上连梁肢2和下连梁肢3,中间设有半通缝4,上连梁肢2和下连梁肢3通过交叉斜筋6和纵筋5固定,纵筋5由箍筋7固定,其中交叉斜筋6和纵筋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墙肢I内。【主权项】1.一种半通缝连梁,其特征在于:该连梁包括相连的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中间设有半通缝,所述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通过交叉斜筋和纵筋固定,所述纵筋由箍筋固定,所述交叉斜筋和纵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墙肢内。【专利摘要】一种半通缝连梁,包括相连的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中间设有半通缝,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通过交叉斜筋和纵筋固定,纵筋由箍筋固定,交叉斜筋和纵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墙肢内。本技术的连梁具有高延性、高耗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小跨高比连梁耗能能力差、易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解决了配置交叉暗撑、菱形配筋、交叉斜筋配筋方案遇到的配筋过多的问题。【IPC分类】E04B1-98【公开号】CN204356931【申请号】CN201420797932【专利技术人】于德湖, 李远中, 王春晖, 徐志勇 【申请人】青岛理工大学【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通缝连梁,其特征在于:该连梁包括相连的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中间设有半通缝,所述上连梁肢和下连梁肢通过交叉斜筋和纵筋固定,所述纵筋由箍筋固定,所述交叉斜筋和纵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墙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湖李远中王春晖徐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