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板加工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与定位螺钉,其中定位螺钉与门体固定连接,定位螺钉包括膨大的头部与细长的杆部;把手本体内部为内腔,定位螺钉的头部穿入到内腔内,把手本体其与定位螺钉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供定位螺钉穿入的豁口,豁口处设有一限位圈,限位圈中部设有供定位螺钉头部穿入的通孔,定位螺钉头部与杆部之间设有倒角;还包括顶丝,顶丝由把手本体外一直延伸到把手本体内的定位螺钉杆部,限位圈与把手本体上开设有供顶丝通入的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可靠性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转动,存在缓冲空间的转动把手。(*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体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配合转动门的把手。
技术介绍
带有外置把手的门,通常通过螺钉将把手固定在门体上。为了实现稳固连接,各连接件之间的间隙较小(多是过盈配合),开门时如果用力过当,各零件之间不存在缓冲空间,易罪成局部应力集中而发生松动。为了解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03883162公开了一种门把手,包括底壳和拉杆,底壳上设置有一个滑动导轨,在滑动导轨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拉杆的长度小于滑动导轨的长度,拉杆的两端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滑块,滑块固定在滑动导轨内,沿滑动导轨自由移动,滑块与限位块之间设置有舒张弹簧。中国专利CN103883162使用弹簧进行弹性缓冲,然而弹簧是一种性能持久差的元件,常期使用,弹簧易生锈,最终失去作用,使得整个把手使用性能的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性能的可靠性强的连接稳固的转动把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转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与定位螺钉,其中定位螺钉与门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钉包括膨大的头部与细长的杆部;所述把手本体内部为内腔,定位螺钉的头部穿入到所述内腔内,把手本体其与定位螺钉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供定位螺钉穿入的豁口,所述豁口处设有一限位圈,限位圈中部设有供定位螺钉头部穿入的通孔,定位螺钉头部与杆部之间设有倒角;还包括顶丝,所述顶丝由把手本体外一直延伸到把手本体内的定位螺钉杆部,所述限位圈与把手本体上开设有供顶丝通入的螺孔。采用本技术转动把手,具有如下效果:1、先将定位螺钉钉到门体上,然后将定位螺钉的头部通过定位圈的通孔,直接进入到把手本体的内腔中。通过顶丝将把手本体与限位圈连接在一起,由于顶丝从把手本体外一直延伸到把手本体内的定位螺钉杆部,这样顶丝就处于定位螺钉头部与门体之间。2、顶丝只是延伸到定位螺钉杆部,并未与之固定,也可以不抵紧,这样把手本体就可以以定位螺钉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且在拉把手本体时,使把手本体向朝向门体的反方向运动,这时顶丝就会与倒角(定位螺钉头部与杆部之间)接触,由于倒角是倾斜的,这样就形成了顶丝与倒角边沿之间的过渡配合,当顶丝与倒角边沿紧密抵触时,所述作用在把手本体上的拉力就会直接作到定位螺钉上,此时就能拉动门体。3、向把手本体施加朝向门体的推力时,如果把手本体内腔先与定位螺钉头部抵靠,及把手本体推动定位螺钉及门体,如果把手本体先与门体抵靠,则把手本体直接推动门体。由于本技术的把手本体是通过顶丝与限位圈挂在定位螺钉上,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尺寸关系,实现把手本体与定位螺钉的过渡配合(存在缓冲空间),未采用弹簧也未采用过盈配合,即实现了各零件的连接,使用性能的可靠性强。而把手本体内腔横断面为半圆形,这样限位圈或定位螺钉头部不用延伸到把手本体底部,就能与内腔内表面接触。进一步,所述豁口包括一端为大径端,另一端为小径端,大径端与小径端之间是呈圆滑过渡的曲线边沿,所述内腔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将豁口设成变径豁口,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定位螺钉穿入到把手本体的内腔中,另一方面是为了让限位圈与豁口之间能有一定的接触面,安装时让限位圈的通孔处于豁口口径较大的区域,让限位圈的其他边角部分能与小径端区域接触,这样拉动把手本体时,就不仅是顶丝给限位圈提供拉力,所述豁口处也能与限位圈接触提供拉力,避免应力集中。进一步,所述定位螺钉的杆部固设有平垫板,所述顶丝设于定位螺钉的头部与平垫板之间。推动把手本体时,为防止把手本体直接接触门体,给门体造成压痕,特设一层平垫板,作为中间的遮挡。进一步,所述定位螺钉的头部与平垫板之间的距离与平垫板的半径值一致。这是对顶丝活动空间的限定,避免活动空间太大,影响把手对门体直接的拉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动把手实施例的拆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相对应的安装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顶丝1、限位圈2、把手本体3、定位螺钉4、门体5。如图1所示,本技术转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3与定位螺钉4,其中定位螺钉4与门体5固定连接,定位螺钉4包括膨大的头部与细长的杆部;所述把手本体3内部为内腔,定位螺钉4的头部穿入到所述内腔内,把手本体3其与定位螺钉4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供定位螺钉4穿入的豁口,所述豁口处设有一限位圈2,限位圈2中部设有供定位螺钉4头部穿入的通孔。图1仅示出把手本体的上部,把手本体的下部采用现有手柄的方式来实现,引处不缀述。如图1、2所示,所述限位圈2包括一个环形圈,环形圈的口径大小与所述通孔的口径大小一致,环形圈与一底板相连,通孔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豁口包括一端为大径端,另一端为小径端,大径端与小径端之间是呈圆滑过渡的曲线边沿。如图2所示,所述内腔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如图1所示,豁口设于把手本体3上端,把手本体3内腔是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变大的变径内腔,所述豁口的大径端处于小径端的上方。在安装时,所述限位圈2从大径端处落下,下落一段距离后定位住。底板部分与把手本体3内壁接触。定位螺钉4头部与杆部之间设有倒角。所述定位螺钉4属于异形螺钉,可以采用压铸成型的方式制作,材料上采用碳化钢制备。本技术转动把手还包括顶丝1,所述顶丝I由把手本体3外一直延伸到把手本体3内的定位螺钉4杆部,所述限位圈2与把手本体3上开设有供顶丝I通入的螺孔。所述定位螺钉4的杆部固设的平垫板,所述顶丝I设于定位螺钉4的头部与平垫板之间。所述豁口上大下小,所述把手本体3内腔上小下大,这样所述这限位圈2可以被这种尺寸约定限定在一个合理的活动空间内。所述定位螺钉4的头部与平垫板之间的距离与平垫板的半径值一致。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主权项】1.转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与定位螺钉,其中定位螺钉与门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钉包括膨大的头部与细长的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内部为内腔,定位螺钉的头部穿入到所述内腔内,把手本体其与定位螺钉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供定位螺钉穿入的豁口,所述豁口处设有一限位圈,限位圈中部设有供定位螺钉头部穿入的通孔,定位螺钉头部与杆部之间设有倒角;还包括顶丝,所述顶丝由把手本体外一直延伸到把手本体内的定位螺钉杆部,所述限位圈与把手本体上开设有供顶丝通入的螺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包括一端为大径端,另一端为小径端,大径端与小径端之间是呈圆滑过渡的曲线边沿,所述内腔的横断面为半圆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钉的杆部固设有平垫板,所述顶丝设于定位螺钉的头部与平垫板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钉的头部与平垫板之间的距离与平垫板的半径值一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板加工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与定位螺钉,其中定位螺钉与门体固定连接,定位螺钉包括膨大的头部与细长的杆部;把手本体内部为内腔,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与定位螺钉,其中定位螺钉与门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钉包括膨大的头部与细长的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内部为内腔,定位螺钉的头部穿入到所述内腔内,把手本体其与定位螺钉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供定位螺钉穿入的豁口,所述豁口处设有一限位圈,限位圈中部设有供定位螺钉头部穿入的通孔,定位螺钉头部与杆部之间设有倒角;还包括顶丝,所述顶丝由把手本体外一直延伸到把手本体内的定位螺钉杆部,所述限位圈与把手本体上开设有供顶丝通入的螺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欧帆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