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式剎车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17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同步式剎车夹器,主要是在两相对间隔设置的两剎车臂的顶段位置之间,相对伸设出有一导引臂及一连动臂,并且导引臂与连动臂之间以一滑移件形成可相对滑移的连动形态,在剎车制动时,能够让两剎车臂利用导引臂与连动臂产生同步剎车制动的效能,以解决现有双臂式剎车夹器容易造成剎车偏差及单边过度磨损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用于自行车的剎车夹器,尤指 一种于两剎车臂之间设有导引同步动作之同步式剎车夹器o
技术介绍
目前实施运用自行车的双臂式剎车夹器的结构设计,一般是设为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M308228号『可自动回复 定位的剎车器』及中国台湾证书号数M317988号『剎车夹 器之微调结构』等专利案所示,该等剎车夹器设有二以底 端枢设结合于叉杆架的剎车臂、二分别锁结于两剎车臂的 剎车块、 一枢接于第一剎车臂的连杆架,以及一从钢索套 管穿出且穿过该连杆架而锁固于第二剎车臂的剎车钢索等 构造,当剎车钢索受到剎车把手拉扯作动时,能够将两剎 车臂的顶端相向拉靠,让两剎车块相对夹压车轮的轮框, 以产生剎车制动效果。现有的双臂式剎车夹器构造,在两剎车臂之间仅直接5利用剎车钢索来连结,由于两剎车臂的枢摆角度有差异, 并且设于各剎车臂的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及疲乏状况均有 不同,因此在剎车制动时,两剎车臂的剎车动作会产生时 间差,容易造成剎车偏差及单边过度磨损等问题,实有再 加以研究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 一 种同步式剎车夹器,为解 决现有双臂式剎车夹器有关于两剎车臂难以同步剎车动作 的不足及限制。本技术 一 种于两剎车臂之间设有导引同步动作的 同步式剎车夹器,其是于两剎车臂的顶段位置之间,相对 伸设出有一导引臂及一连动臂,于导引臂与连动臂之间以 一滑移件形成导引连动,以在剎车制动时,利用导引臂与 连动臂的连结导引作用,让两剎车臂能够产生同步剎车制 动的效能。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式 剎车夹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 一 第 一 剎车臂及 一 第二剎车臂,该第 一 、第二剎车臂的底端及顶端均分别设为 一 枢结部及 一 驱 动部,于该枢结部贯设有一轴孔,并于邻近该枢结部的位 置设有 一 板座;其中,该第 一 剎车臂于所设驱动部的位置 设有 一 钢索连结件,并于邻近该驱动部的位置朝该第二剎 车臂方向伸设一导引臂;该第二剎车臂于所设的驱动部结合设有 一 钢索固定件,并于邻近该驱动部的顶侧位置朝该第 一 剎车臂方向伸设 一 连动臂,于该连动臂与该导引臂之间设有 一 滑移件而形成导引连动;二枢结组件,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剎车臂与该第二剎车臂所设的枢结部;以及二制动件,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剎车臂与该第二剎车臂所设的板座。前述的同步式剎车夹器,该导引臂与第一剎车臂为体成型的连结形态,或者是于导引臂设有 一 固结于第一剎车臂的固定部。前述的同步式剎车夹器,该滑移件固设结合于连动臂的端部且抵靠于导引臂;该导引臂设有 一 呈拋物线形式且供滑移件以可滑移形态抵靠的导引面,或者该导引臂是设有一呈拋物线形式的导引槽,让滑移件以可滑移形态嵌设于该导引槽。前述的同步式剎车夹器,该导引臂与连动臂设为迭靠形态,并且该连动臂的长度为该导引臂的长度的一半。前述的同步式剎车夹器,该滑移件为 一 滑轮且以一结合栓枢结于连动臂,或者该滑移件为一柱杆且外部套设有一滑套。本技术所提供同步式剎车夹器,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进至少包括1.本技术将两剎车臂以相对伸设的导引臂及连动 臂,形成可同步相对导引滑移的连结形态,在剎车制动时,能够让两剎车臂保持同步剎车制动的操作形态,有效地解决现有双臂式剎车夹器于剎车时会产生时间差的问题提高双臂式剎车夹器的剎车效能及耐用性。2.本技术直接以相对伸设的导引臂及连动臂形成可相对滑移的连结设计,整体的结构精简轻巧,并且能够让整个剎车夹器的操作使用更为平衡稳定。3.本技术利用导引臂与连动臂的导引连动设计可以仅于单边的剎车臂的组枢结组件设置复位弹簧即可达到让两剎车臂同步连动及复位的效果,有效达到减少构件、减轻重量及降低成本等效能。4.本技术将导引臂设为以锁固方式结合于第一利车臂的顶段,让剎车夹器能够针对不同的自行车型而调整导引臂的安装角度,或者是换装不同规格的导引臂,提咼同步式剎车夹器安装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组成构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组合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剎车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组合结构图; 图6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之组合结构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第一剎车臂111轴孑L13板座14钢索连结件142调整螺管151固定部153导引面16栓孔18嵌掣槽20第二剎车臂211轴孔221栓孔24钢索固定件242固定螺栓26, 26A, 26B滑移件27结合栓30枢结组件32复位弹簧331轴孑L333卡孔40制动件42剎车块50钢索套管11枢结部 12驱动部 131结合孔 141连结螺件 15导引臂 152穿孑L 154导引槽 17穿锁螺栓21枢结部22驱动部23板座241连结螺件25, 25A, 25B连动臂261滑套31轴管 33壳罩 332纳槽 34结合栓 41结合架60剎车钢索 70轮框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详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 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 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所提供同步式剎车夹器的第 一 较佳实施例 是如图1至图3所示,该剎车夹器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一 第一剎车臂10与一第二剎车臂20、 二分别装设于两剎车 臂10, 20底端的枢结组件30,以及二相对装设于两剎车臂 10, 20相向侧的制动件40等构造;其中该第一剎车臂10是设为外表具有造形的直立形杆架 形态,其于底端及顶端分别形成一用以枢结于自行车叉杆 架的枢结部11以及一驱动部12,于该枢结部11贯设有一 轴孔111,以供该枢结组件30组装结合于该枢结部11,并 于该第一剎车臂10邻近该枢结部11的位置设有一板座 13,于该板座13设有一呈直立长孔形态的结合孔131,以 供该制动件40锁装结合于该板座13处;前述的第 一 剎车臂10于驱动部12结合设有 一 钢索连 结件14,该钢索连结件14包括一连结螺件141及一调整 螺管142;其中,该连结螺件141是以螺锁形态结合固定 于该驱动部12,该调整螺管142是以螺锁形态结合于该连 结螺件141,以供钢索套管50的端部抵靠于该调整螺管142,并且让剎车钢索60穿过该调整螺管142而延伸到该 第二剎车臂20;前述的第 一 剎车臂10于邻近该驱动部12的顶段位置 朝向该第二剎车臂20方向伸设出一导引臂15,该导引臂 15的长度大致与两剎车臂10, 20的间距相等,该导引臂]5 可以设为与第一剎车臂10直接一体成型的一体式连结形 态,也可以设为如图所示的组装式结合构造,该导引臂15 是设有一固结于该第一剎车臂IO的固定部151,于该固定 部151及该第一剎车臂10的相对位置贯设有一穿孔152 及一栓孔16,再利用一穿锁螺栓17将导引臂15锁固结合 于该第一剎车臂10,并且为加强导引臂15与第一剎车臂 10的结合强度,于第一剎车臂10凹设有一呈浅槽状而可 供该固定部]51嵌设的嵌掣槽18;该导引臂15于底侧形 成一呈拋物线形式的导引面153;该第二剎车臂20设为外表具有造形的直立形杆架形 态,其于底端及顶端分别形成一用以枢结于自行车叉杆架 的枢结部21以及一驱动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式刹车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刹车臂及一第二刹车臂,该第一、第二刹车臂的底端及顶端均分别设为一枢结部及一驱动部,于该枢结部贯设有一轴孔,并于邻近该枢结部的位置设有一板座;其中,该第一刹车臂于所设驱动部的位置设有一钢索连结件,并于邻近该驱动部的位置朝该第二刹车臂方向伸设一导引臂;该第二刹车臂于所设的驱动部结合设有一钢索固定件,并于邻近该驱动部的顶侧位置朝该第一刹车臂方向伸设一连动臂,于该连动臂与该导引臂之间设有一滑移件而形成导引连动; 二枢结组件,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刹车臂与该第二刹车臂所设的枢结部;以及 二制动件,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刹车臂与该第二刹车臂所设的板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