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动式前把手的电动篱笆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951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活动式前把手的电动篱笆剪,其包括:一动力与切割组件、一握持组件以及一控制部。所述动力与切割组件包括一刀刃以及一动力源。所述握持组件包括一前握持部、一连接部以及一后握持部,所述前握持部与后握持部分别透过一前固定部以及一后固定部固定于动力源相对的两侧。其中,前握持部包括一前悬臂、一前把手以及一前止付锁,前悬臂的两端分别与前固定部以及连接部连接,前止付锁设置于前悬臂上,前把手的一端枢接于前悬臂的一前端。前把手可透过前止付锁被定位在前悬臂两侧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篱笆剪,特别是具有活动式前把手的电动篱笆剪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篱笆剪,一般大都包括了一动力与切割组件以及一握持组件。动力与切割组件主要是由一马达以及一刀刃所组成,马达可以驱动刀刃来回振动,藉此透过刀刃的振动达到修剪篱笆的目的。请参考外观设计专利公告号D112185的申请案的篱笆剪。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的篱笆剪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让使用者在篱笆剪Ia振动时能够稳固的握持篱笆剪Ia进行操作,握持组件一般是包括了前握持部Ila以及后握持部13a,以供使用者同时用两手握持操作,前握持部Ila则是以与后握持部13a互相垂直的方式固定于后握持部13a的前端,此外,前握持部Ila与后握持部13a是分别连结于马达3a的前侧及后侧。其中,前握持部Ila—般来说是与刀刃设置于同一轴线上,作为使用者扶持机器的支点,其中有些篱笆剪Ia的后握持部13a可以被调整。此外,前握持部11a、马达3a、与刀刃5a之间皆为永久固定关系。图1所示为篱笆剪使用于正面切割的示意图,操作时,操作者(惯用右手者为例)的右手握持后握持部13a,而左手则握持前握持部11a,操作时操作者的左手是在篱笆剪Ia的上方,以便于拿提篱笆剪la。如果当篱笆剪Ia要使用于侧面切割时,必须把篱笆剪Ia转成90度,但是篱笆剪Ia翻转的支点是操作者两只手的手腕,手腕转动90度时,操作者的左手就会从篱笆剪Ia的上方偏向右(左)方,因此右手必须再调整前握持部Ila的握持位置。即使后握持部13a能被调整,但后握持部13a不论是在翻转前或翻转后调整,操作者的左手也会转90度,在翻转时跟两手都会离开原本握持篱笆剪Ia的状态,造成篱笆剪Ia在翻转上非常吃力别扭。篱笆剪Ia在实际使用时,经常需要在正面切割及侧向切割之间做翻转,由于篱笆剪Ia在翻转时的支点是操作者的两只手,因此操作者的手腕必须时常扭转,左右手也要随之不断改变握持位置,以维持最不费力的握持篱笆剪Ia的状态。不容忽视的是,篱笆剪Ia在翻转时重心及平衡度都持续在改变,因此操作者还必须费力维持其重心及平衡性,万一操作者没有确实握持住篱笆剪la,除了篱笆剪可能因撞击地面而受损,对人员安全更是一大威胁。此外,前握持部Ila与后握持部13a连结于马达3a的两相对侧,因此操作者必须多付出水平方向的力,才能负担篱笆剪Ia的重量及保持篱笆剪Ia的重心。此外,现有的篱笆剪的握持组件以及动力与切割组件之间仅透过单一的转轴互相连接,因此,不但大幅降低了其机身结构的刚性,更会由于篱笆剪运作时马达产生的振动而降低了机身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活动式前把手的电动篱笆剪,使得操作者在进行各种操作时都能以舒服的姿势握持篱笆剪,维持左、右手握持的一致性,并且增加篱笆剪长时间使用时的舒适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动力源的两侧以两个可旋转的转轴连接握持部以及动力源的电动篱笆剪,藉此提高电动篱笆剪整体结构的刚性,并且增进篱笆剪运作时的稳定度。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篱笆剪,其利用悬臂的设计来降低整体机身的质量,使得握持部在能够同时从动力源的相对两侧与动力源连接的同时,亦不会因增加了整体机身的质量而影响了操作的方便性。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活动式前把手的电动篱笆剪,其包括:一动力与切割组件、一握持组件以及一控制部。所述动力与切割组件是包括一刀刃以及一动力源,其中,刀刃与动力源相连接,且刀刃是由动力源驱动而来回振动。所述握持组件包括一前握持部、一连接部以及一后握持部,所述前握持部与后握持部分别透过一前固定部以及一后固定部固定于动力源相对的两侧,且连接部同时连接于后固定部、前握持部以及后握持部。所述控制部是设置于连接部上,用以控制动力源。其中,前握持部包括一前悬臂、一前把手以及一前止付锁,前悬臂的两端分别与前固定部以及连接部连接,前止付锁设置于前悬臂上,前把手的一端枢接于前悬臂的一前端。前把手可透过前止付锁被定位在前悬臂两侧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前把手可以在前悬臂的两侧与前悬臂成90。角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后握持部包括一后把手,且后把手的一端是与连接部相连接。此外,前悬臂与连接臂的接触面积等量于后把手的截面积,且前悬臂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90° -12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前固定部与所述后固定部为可旋转的转轴,且前固定部与后固定部固定在动力源的两侧的位置是于同一旋转轴线上。所述后握持部上设置有一后止付锁,用于将可旋转的前固定部以及后固定部定位在固定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一种现有电动篱笆剪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动篱笆剪的立体图;图3为显示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动篱笆剪的侧视图;图4为显示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动篱笆剪的活动式动力组件的后视图;图5为显示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动篱笆剪的活动式前把手的旋转示意图;图6为显示本技术的电动篱笆剪用于右侧切割时的立体图;图7为显示本技术的电动篱笆剪用于左侧切割时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 刀刃12动力源21前握持部211前悬臂212前把手213前止付锁22连接部23后握持部231后把手24前固定部25后固定部26后止付锁3控制部31控制面板Θ 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元件符号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图2为显示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动篱笆剪的立体图,而图3所显示的为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动篱笆剪的侧视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动篱笆剪,主要包括:一动力与切割组件、一握持组件以及一控制部3。本技术所提供的动力与切割组件主要包括一刀刃11以及一动力源12。如图2所示,刀刃11是与作为动力源12的马达相连接,并且可以由动力源12驱动而来回振动,藉此透过刀刃11周边的利刃来进行裁剪的作业。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组件主要是由一前握持部21、一连接部22以及一后握持部23所构成。所述前握持部21与后握持部23分别透过一前固定部24以及一后固定部25固定于动力源12相对的两侧,且连接部22是同时与后固定部25、前握持部21以及后握持部23相连接。更详而言之,前握持部21是由一前悬臂211以及一前把手212所组成。如图3所示,前悬臂211的两端是分别与前固定部24以及连接部22相连结。前把手212的一端是以可以相对于前悬臂211旋转的方式枢接于前悬臂211的前端,且前悬臂211上靠近前把手212枢接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前止付锁213,用以定位前把手212。所述后握持部23包括一后把手231。后把手231的一端是连接于连接部22相对于前悬臂211的另一侧,而后握持部23的主体则问时与后把手231以及后固定部25相连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活动式前把手的电动篱笆剪,包括:一动力与切割组件,包括一刀刃以及一动力源,其中,该刀刃与该动力源相连接,且该刀刃是由该动力源驱动而来回振动;一握持组件,包括一前握持部、一连接部以及一后握持部,该前握持部与该后握持部分别透过一前固定部以及一后固定部固定于该动力源相对的两侧,该连接部同时连接于该后固定部、该前握持部以及该后握持部;以及一控制部,设置于该连接部上,用以控制该动力源;其特征在于,该前握持部包括一前悬臂、一前把手以及一前止付锁,该前悬臂的两端分别与该前固定部以及该连接部连接,该前止付锁设置于该前悬臂上,该前把手的一端枢接于该前悬臂的一前端,且该前把手可透过该前止付锁被定位在该前悬臂两侧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祉伶
申请(专利权)人:正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