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的刹车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749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把手的刹车调整器,适用于自行车及各种附有手动刹车及足踏刹车的油压刹车系统上,其包括有一支架、一液压控制组、一拉杆以及一调整器,其中该支架上具有一液压油槽及一入油口,而该液压控制组设置于该支架内部,藉以控制该入油口的启闭,当入油口被封抵时即可刹车,该拉杆则枢设于该支架的一端,并与该液压控制组连动,藉由该拉杆得以控制该液压控制组于支架内的位置,此外,该调整器设置于该支架上并与该液压控制组连结,藉由旋动该调整器,以调整该液压控制组于支架内部与入油口的预设行程距离,来达到调整刹车灵敏度(亦即刹车把手的拉杆下压的行程长短)的目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把手的刹车调整器,尤指一种能调整刹车灵敏度的把手。
技术介绍
在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今日,休闲及运动已愈来愈被重视,随着户外休闲活动的提倡,以及保持“每周运动习惯”的推广,骑自行车已是一种休闲活动更是一项运动,例如骑自行车踏青及自行车竞赛。随着科技的进步,自行车的设计也愈来愈进步,无论是强调运动型的自行车或是舒适型的自行车,对于目前的自行车设计水准而言都不是一件难事,且在追求更极致的同时,自行车的安全性亦是一项追求的目标,而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即是提供自行车安全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就目前一般而言,于自行车车体上所配备的刹车系统,如同图1所示,当使用者要刹车时便将刹车拉杆91往把手方向压抵,此时该刹车拉杆91便以转轴92为轴心,连动推杆93将活塞94往入油口96方向推抵,当油封95抵住入油口96时,即完成了刹车动作,但是此种刹车系统的灵敏度(刹车下压的行程长短)是固定的,无法依使用者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尤其当骑乘于一般道路时,刹车灵敏度一般即已足够,但是当于进行越野运动时,则需较高的刹车灵敏度(刹车下压的行程较短),然而一般刹车结构却无法调整其灵敏度,对于其安全性而言,无形中就多了一层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能调整刹车下压的行程长短,以达到调整刹车灵敏度目的的刹车调整器。本技术的把手的刹车调整器,其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的刹车模式,藉由调整油封及入油孔的相对预设行程距离,来配合不同的骑乘模式。本技术的把手的刹车调整器,是指于刹车系统中的刹车把手上配设有一调整器,藉由简单的旋动调整旋钮的动作,即可调整刹车灵敏度(亦即刹车把手的拉杆下压的行程长短)。当油封与入油孔的预设行程距离越短,油封前进距离较小,亦即拉杆作动角度较小,灵敏度就越高,适合越野活动使用。当油封与入油孔的预设行程距离越长,油封需前进较长距离,亦即拉杆作动角度较大,灵敏度越低,适合平常使用。本实用性新的有益效果为一、于刹车系统中的把手上增设一调整器,藉由简单的旋动调整旋钮的动作,即可调整刹车灵敏度(亦即刹车把手的拉杆下压的行程长短)。二、可调式的刹车模式,藉由调整油封及入油孔的相对预设行程距离,来配合不同的骑乘模式。三、当油封与入油孔的预设行程距离越短,油封前进距离较小,亦即拉杆作动角度较小,灵敏度就越高,适合越野活动使用(如图4及图5所示)。四、当油封与入油孔的预设行程距离越长,油封需前进较长距离,亦即拉杆作动角度较大,灵敏度越低,适合平常使用(如图6及图7所示)。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习有自行车刹车结构剖视图;图2本技术把手的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3本技术把手的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4本技术把手的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剖视图(刹车行程较短);图5本技术把手的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动作图(刹车行程较短);图6本技术把手的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剖视图(刹车行程较长);图7本技术把手的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动作图(刹车行程较长);图8本技术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的调整杆体剖视图;图9本技术刹车调整器第二实施例的调整杆体剖视图;图10本技术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的调整器分解图;图11本技术刹车调整器第一实施例的调整器剖视图;图12本技术刹车调整器第三实施例的定位件立体示意图。图号说明10支架 11 液压油槽12入油口30 液压控制组31弹性体32 油封33活塞 34 推杆341 圆头部50 拉杆51转动件52 转轴70调整器71 调整旋钮711 定位孔72 调整杆体721、722、723、724 偏心面725阶级面 73 环体731阶级部 732固定块75 固定件 741定位球742弹簧 743拉环744插销 74 定位件91 刹车拉杆 92 转轴 93推杆 94活塞95入油封96油口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同时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图中见悉,本技术刹车把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分解图及剖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刹车调整器适用于一自行车的刹车把手上,该刹车把手至少包括有一支架10、一液压控制组30、一拉杆50以及一调整器70,其中该支架10上具有一液压油槽11及一入油口12,且该入油口12贯通该液压油槽11及该支架10内部;该液压控制组30,设置于该支架10内部,藉以控制该入油口12的启闭,当入油口12被封抵时即可刹车;该拉杆50,枢设于该支架10的一端,其上并设有一转动件51、一转轴52,其中该转轴52贯穿该支架10及该拉杆50,藉以将该拉杆50枢接于该支架10上,而该转动件51与该液压控制组30连动,藉由该拉杆50及该转动件51得以控制该液压控制组30于支架10内的位置,进一步而言亦即控制该液压控制组30与入油口12间的相对距离;以及,一调整器70,设置于该支架10上并与该液压控制组30连结,藉以调整该液压控制组30于支架10内部与入油口12的预设行程距离。此外,该液压控制组30具有一抵接于该支架10内部壁面的弹性体31(于本实施例以弹簧为例),且其后依序接设有一与该弹性体31连结的油封32、一与该油封32连结的活塞33,以及一推杆34,其前端具有一圆头部341,并与该活塞33接抵。当使用者欲刹车时,拉动该拉杆50,该拉杆50便以转轴52为轴心,经由转动件51连动推杆34,而该圆头部341即会顺势推抵活塞33及油封32往入油口12方向推抵,当油封32抵位入油口12时,即完成了刹车动作,而当使用者放松拉杆50后,藉由弹性体31的弹性力可迫使该推杆34、活塞33及油封32回复至预设位置,以准备下次的刹车动作。该调整器70则包括有一调整旋钮71、一调整杆体72、一环体73、一固定件75以及一定位件74,其中该调整旋钮71,设置于该支架10的侧面上,其上并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孔711;该调整杆体72,接设于该调整旋钮71下方,并贯穿该支架10;该环体73,套设于该推杆34上并与该活塞33连结,且该环体73上具有一阶级部731及一固定块732,其中该阶级部731与该调整杆体72的侧面接抵,而该固定块732,其一端设置于该环体73内,而其另一端则抵靠于该支架10内部的表面,用以限制该环体73于该支架10内转动;该固定件75,扣合于该调整杆体72的底部,并抵接于该支架10的另一侧面上;该定位件74设置于该支架10上,并可进入于该至少一个定位孔711内,藉以界定该调整旋钮71的旋转位置,其包括有一定位球741及一弹簧742,藉由该弹簧742的弹力推抵该定位球741,使该定位球741进入于该至少一个定位孔711内,以达定位的目的。再请参阅图4、图5,如图所示,该调整杆体72为偏心圆的形式,故其上形成有复数个偏心面721、722、723、724,请同时参阅图8所示,换言之,该调整杆体72位于该调整旋钮71下方的偏心位置处,且调整杆体72与环体73的阶级部731互相靠抵,藉由旋转调整旋钮71的方式,可令调整杆体72转动到不同的偏心面721、722、723、724,该偏心面721、722、723、724即可推顶阶级部731,进而使环体73推顶活塞33,即可利用改变环体73的位置来控制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的刹车调整器,适用于自行车及各种附有手动刹车及足踏刹车的油压刹车系统上,该刹车系统至少包括一刹车把手,其上至少具有一液压油槽、一与该液压油槽连通的入油口,及一设置于刹车把手内并可控制该入油口启闭的液压控制组;其特征在于:    该刹车系统并设有一与液压控制组连结的调整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淳钦
申请(专利权)人:亨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