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包括后纵梁、后地板、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和后防撞梁,其中,所述后防撞梁分别与所述后纵梁、后地板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极大的提高了排气管安装结构的动刚度,避免车辆行驶中的排气管晃动容易引起地板的共振和抖动的问题,能充分涂装电泳,足够的电泳漆膜能保证结构的防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排气管安装点结构是白车身重要的硬点结构之一,其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排气管的使用和震动、排气管固定点的耐久可靠性。如果结构不好,安装点刚度不足,排气管在车辆行驶中,左右上下方向的摇晃运动会导致车身固定点耐久开裂、甚至导致排气管固定失效后脱落,影响车辆正常使用。传统的轿车排气管安装点结构如下图1至图2所示,包含排气管安装吊钩1、后地板2、排气管安装支架3、后纵梁4。已有技术缺点主要是:1、排气管的固定点一般是对称设计,对称布置在后纵梁4和后地板2上比较常见。后纵梁4上的刚度容易保证,但后地板2上的刚度较差,因为后地板2料厚薄,车辆行驶中的排气管晃动容易引起后地板2的共振和抖动;2、排气管结构强度差,焊点容易开裂;3、为了提高后地板2上安装点的刚度,排气管安装支架3的厚度会选较后、尺寸较大的结构,重量重成本高;4、后地板2的排气管固定点封闭腔体结构无法保证腔体内电泳充分,电泳液会残留在腔体内,而且在车底位置直接与车外水汽接触生锈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强度较高的排气管固定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包括后纵梁、后地板、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和后防撞梁,其中,所述后防撞梁分别与所述后纵梁、后地板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管固定结构还包括后端板,所述后端板与所述后地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后防撞梁、后纵梁相搭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后防撞梁、后地板相搭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夹设在所述后防撞梁、后地板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两侧设有第一加强凸筋,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夹设在所述第一加强凸筋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凹槽的两侧设有第二加强凸筋,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夹设在所述第二加强凸筋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只设置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减少了排气管安装支架的数量,将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的安装点移到后防撞梁上,通过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分别与后防撞梁连接,而后防撞梁为骨架结构件,可以极大的提高了排气管安装结构的动刚度,避免车辆行驶中的排气管晃动容易引起地板的共振和抖动的问题,不同于传统排气管安装在后地板上的封闭腔体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排气管固定结构能充分涂装电泳,足够的电泳漆膜能保证结构的防锈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传统排气管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图A-A ;图3是本技术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B;图5是图4的剖面图C-C ;图6是图4的剖面图D-D ;图7是本技术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的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与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剖面图E-E;图9是本技术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的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与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剖面图F-F ;图11是本技术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3至图12中的附图标号为:后纵梁I ;后地板2 ;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3 ;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4 ;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5 ;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6 ;后防撞梁7 ;后端板8 ;二层板焊点9 ;三层板焊点10 ;第一加强凸筋11 ;第二加强凸筋12。如图3至图12所示,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包括后纵梁1、后地板2、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3、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4、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5、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6和后防撞梁7,其中,所述后防撞梁7分别与所述后纵梁1、后地板2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3、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6分别与所述后防撞梁7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4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3上,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5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6上。如图3至图12所示,本技术改进排气管的布置位置和结构搭接方式,将排气管固定点布置在后纵梁I后端与后防撞梁7位置,使第一排气管吊钩4、第二排气管吊钩5分别通过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3、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6与后防撞梁7、后地板2连接,通过与这些骨架结构件的连接,极大的提高了动刚度,避免车辆行驶中的排气管晃动容易引起地板的共振和抖动的问题;不同于传统排气管后地板上的封闭腔体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排气管固定结构,非封闭式的搭接方式能充分涂装电泳,足够的电泳漆膜能保证结构的防锈性能。如图3至图12所示,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3与所述后防撞梁7相焊接,形成二层板焊点9。如图3至图12所示,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6与所述后防撞梁7相焊接,形成二层板焊点9。<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后地板、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和后防撞梁,其中,所述后防撞梁分别与所述后纵梁、后地板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吊钩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吊钩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安装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鹏飞,朱合标,秦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