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331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器、以及PCB板。连接器固定于PCB板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支撑面上的柱状结构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PCB板上的孔洞,将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器、和PCB板铆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单元组件,通过形成于第二壳体上的柱状结构将电子控制单元的各结构部件铆接固定在一起,简化了ECU的结构设计,同时连接可靠,节约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技术,特别地涉及一种汽车EOJ(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
技术介绍
E⑶是一种已知的控制单元,广泛地应用于车辆的各个部件进行精确和复杂的控制。ECU可以从各类传感器接收信号,并基于一定的策略将控制指令输出到例如的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并对其进行控制。为了保护ECU电路板避免受碰撞损坏及受潮腐蚀,通常需要将ECU电路板通过螺栓及密封胶密闭封装在一铝合金壳体中。而ECU在车载应用环境下需要满足各种环境指标的要求,例如温度、湿度、振动等,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则也是与ECU的结构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要求ECU结构设计具备良好的散热性、密封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现有技术中的ECU包括框架、PCB板和基座。设置于框架上的螺孔用于容纳自攻螺钉,金属螺套设置于框架上。PCB板与基座分别也设置有孔洞分别与螺孔对齐,用于容纳自攻螺栓。自攻螺栓穿过孔洞,伸入螺孔内部,与金属螺套的螺纹咬合,从而将框架、PCB板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现有技术中的ECU设计结构复杂使得生产难度较高,且所需零件较多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缺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ECU结构设计,简化了 ECU内部结构和装配工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器、以及PCB板,所述连接器固定于所述PCB板上,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柱状结构,穿过设置于所述PCB板上的孔洞,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孔洞,将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所述PCB板铆合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内陷空间;设置于内陷空间底面的孔洞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可选地,设置于所述孔洞上的垫片,所述垫片包括孔洞,所述孔洞与所述孔洞轴对齐。可选地,所述垫片的孔洞的孔径小于所述孔洞的孔径。可选地,所述垫片由金属构成,所述垫片的至少一部分边缘部分经过二次注塑成型被嵌入于所述孔洞的内侧壁上。可选地,所述垫片的至少一部分边缘部分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垫片的孔洞所在的平面凸起或者凹陷。可选地,所述垫片的孔洞所在的平面凸出于所述内陷空间的底部表面。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柱状结构经过冲压形成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上。可选地,所述柱状结构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面的交汇处形成连续的曲面,所述连续曲面的下端低于支撑面所在的平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为框架;所述第二壳体为基座。根据本技术的ECU,其通过形成于壳体上的柱状结构将ECU的各结构部件铆接固定在一起,简化了 ECU的结构,连接可靠,节约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当结合以下附图考虑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时,可获得对本公开主题的更好的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E⑶的分解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ECU中的框架的剖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E⑶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ECU中的基座的剖面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E⑶的组装后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E⑶的铆接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至图6揭露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E⑶10。图1为该E⑶1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E⑶10包括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50、连接器230、以及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板 24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0为E⑶10的框架,大体呈盒状,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构成,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由塑料材料构成,通过注塑工艺成型。第一壳体2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向内凹陷的内陷空间310。优选地,该两个内陷空间310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壳体210壳体的两侧。该两个内陷空间310的底面设置有贯穿第一壳体210的孔洞1001。该孔洞优选为圆形,用于容纳柱状结构410。图3还示出了设置在该圆形孔洞1001处的垫片220。图3示出了垫片220的具体结构。该垫片220可以是任意形状,优选为圆形。其中心设置有圆形的孔洞1002,垫片220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边缘部分200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圆形的孔洞1002所在的平面凸起或者凹陷。由图2、图5和图6所示,圆形孔洞1002与第一壳体210的内陷空间310底部的孔洞1001轴对齐,用于容纳柱状结构410,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优选地,该垫片220的孔洞1002的孔径小于凹陷空间310底部的孔洞1001的孔径。垫片220可以由金属或者塑料材质构成,本实施例中,垫片220优选地由金属构成。垫片220的凸起或者凹陷的边缘部分2001通过Over-Molded工艺(二次注塑成型工艺),成型嵌入于贯穿第一壳体210的圆形孔洞1001的内侧壁上,由此该垫片220被固定于内陷空间310底部的孔洞1001。优选地,垫片220的圆形的孔洞1002所在的平面略凸出于所述内陷空间310的底部表面。PCB板24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孔洞1003,分别与垫片220的孔洞1002,以及内陷空间310底部的孔洞1001轴对齐,用于容纳铆钉结构410穿过。优选地,孔洞1003的孔径与垫片220的孔洞1002的孔径相同。PCB板240可以是包含电子元器件的PCBA (PrintedCircuit Board Assembly)板。优选地,PCB板240表面经过沉锡处理。连接器230设置并固定于P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控制单元(10),包括: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50)、连接器(230)、以及PCB板(240),所述连接器(230)固定于所述PCB板(240)上,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50)上的柱状结构(410),穿过设置于所述PCB板(240)上的孔洞(100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10)的孔洞(1001),将所述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50)、和所述PCB板(240)铆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明王超熊承初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