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旋转器,由套合于立管外周的上基座、旋转件及下基座组成。其中,上、下基座均至少设有一束套,且上、下基座以一间隔套固于立管,其上、下基座各设有杠杆,两杠杆一端分别枢设于束套的上、中段处,并与旋转件枢连,其另一端则分别连接把手刹车内线及后轮刹车内线。因此,使用者可任意旋转立管而不会发生刹车干扰的情形,且可进一步提高其与组装者之间的配合度。(*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的零部件,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用旋转器。一般特技表演用的自行车均设有可使前轮腾空或着地任意旋转把手的结构,并肝表演者在进行相关课目的操演时,为避免因其局部旋转而使刹车线缠绕把手。其前轮刹车线常直接插入立管中,再从前轮上方拉出来与前轮刹车器结合;而后轮的刹车结构则需在立管上设置一旋转器,利用该旋转器将把手刹车线及后轮刹车线连接起来,以应把手旋转的特技情况。但,上述特技用自行车的后轮刹车结构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具体举例言之,现今自行车在组设该旋转器时,受制于自行车把手头及外管的相对外观尺寸的限制,因各厂牌自行车除立管直径相同外,其把手头及外管尺寸均不一定,故能适用于某厂牌自行车使用的旋转器,并不一定能适用于另一厂牌上,究其原因,是由于习用旋转器无法定位于立管的任意位置而导致现今各厂牌如欲改装这种旋转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则,其把手刹车线及后轮刹车线连接于旋转器的两侧,当表演者旋转把手时,倘若膝盖太靠近立管,则膝盖易被旋转器打到而损伤表演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组设于立管任意位置的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用旋转器,该结构可与不同厂牌进行改装,同时还可增加表演者的活动空间。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旋转器,由套合于立管外周的上基座、旋转件及下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座均至少设有一束套,且上、下基座以一间隔套固于立管,其上、下基座各设有杠杆,两杠杆一端分别枢设于束套的上、中段处,并与旋转件枢连,其另一端则分别连接把手刹车内线及后轮刹车内线。所述上基座设有一束套,该束套内孔与立管的外径相当,在束套一侧设有开口,并于开口处向外延伸有突耳,且该开口处对合有间隔块,再设一螺栓贯穿一突耳及间隔块而锁合于另一突耳后。其中,束套外周设有一C环状杠杆,该杠杆在与螺栓位置对应处设有较螺栓孔径大的长槽孔,而杠杆的另一端则设有可穿入把手刹车线内线的贯孔。另,杠杆下方设有与把手刹车线内线对应的限位块,而把手刹车线的外线则穿入并定位于把手头预设的沉头孔中。所述下基座设有一束套,该束套内孔与立管外径对应,在束套一侧设有开口,并于开口处向外延伸有突耳,该开口处对合有间隔块,再设一螺栓贯穿一突耳及间隔块而锁合于另一突耳。其中,束套外周设有一C环状杠杆,该杠杆在与螺栓位置对应处设有较螺栓孔径大的长槽孔,而杠杆的另一端则设有可穿入后轮刹车线内线的贯孔。另,杠杆上方设有与后轮刹车线内线对应的限位块,而后轮刹车线的外线则定位于外管固定片上。另外,所述下基座于间隔块处还向下延伸出支撑件,该支撑件固定于一夹固立管的副束座上,且旋转件设有轴承部,该轴承部的内、外衬套各延伸出一耳部,其中一耳部同枢轴对应枢接于一杠杆的中段位置,另一耳部则同另一枢轴对应枢接于另一杠杆的中段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较习用产品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的上、下基座可视自行车把手头及外管的相对外观尺寸而任意位移至适当位置再加以固定,为与刹车线的结合提供方便,进而扩大了其结构的适用范围,增进其改装于各厂牌欲的容易性;2、将把手刹车线及后轮刹车线固定于旋转件的前端,使表演者膝盖的活动范围增加,减少表演者受伤的情况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动作实施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在立管1外周由上向下依序一体套设有上基座10、旋转件30及下基座20。其中上基座10至少设有一束套11,该束套11的内孔与立管1的外径相当,在束套11一侧设有开口110,并于开口110处向外延伸有突耳111,且开口110可供间隔块12对合,并配合螺栓13贯穿一突耳111及间隔块12而锁合于另一突耳111,使开口110封闭,进而将束套11内孔面紧贴于立管1外周。另,束套11外周设有一C环状杠杆14,该杠杆14在与螺栓13的位置相当处设有较螺栓13孔径大的长槽孔141,以使该杠杆14可以枢设定位于螺栓13,且能作些许左右位移,而杠杆14的另一端则设有贯孔142,该贯孔142可供把手刹车线的内线2′穿入,并在杠杆14下方设置可固定内线2′的限位块2″,而把手刹车线的外线2则是穿入并定位于把手头3预设的沉头孔3′中,并可杠杆14作些许左右位移,使内线2′可顺利带动杠杆14作上、下摆动;下基座20设于上基座10下方距一适当间隔,该下基座20至少有一束套21,束套21的内孔与立管1外径相当,在束套21一侧设有开口210,并于开口210处向外延伸有突耳211,且开口210可供间隔块22对合,并配合螺栓23贯穿一突耳211及间隔块22而锁合于另一突耳211,使开口210封闭,进而将束套21的内孔面紧贴于立管1外周。另,束套21外周外周设有一C环状杠杆24,该杠杆24在与螺栓23位置相对处设有较螺栓23孔径大的长槽孔241,以使该杠杆24可以枢设定位于螺栓23,且能作些许左右位移,而杠杆24的另一端则设有贯孔242,该贯孔242可供后轮刹车线的内线4′穿入,并在杠杆24上方设置可固定内线4′的限位块4″,而后轮刹车线的外线4则定位于外管固定片5,并可配合杠杆24作些许左右位移,使内线4′可顺利带动杠杆24作上、下摆动;旋转件30设于上、下基座10、20之间,该旋转件30至少设有一环状轴承部31,该轴承部31可由一内衬套及一外衬套(同习用结构,故不加以详述)组成。另,旋转件30于轴承部31的内衬套、外衬套各延伸出一耳部32、33,其耳部32同枢轴34对枢于杠杆14的大约中段位置处,而另一耳部33则同另一枢轴34对枢于杠杆24的大约中段位置处。另外,本技术为增加下基座20结构的承重性,可于束套21及间隔块22处向下延伸出支撑件25,该支撑件25固定于一可夹固于立管1的副束座26上,以增加其整体结构的强固性。本技术的动作情形可配合图4观之,旋转把手头3时,其上基座10可通过旋转件30而随同把手头3转动,因而不会发生后轮刹车线缠绕的情形;另后轮刹车时,其把手刹车线的内线2′可使杠杆14向上摆动,并借旋转件30同步驱动下方的杠杆24,使后轮刹车线的内线4′驱动后轮进行刹车。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旋转器,由套合于立管外周的上基座、旋转件及下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座均至少设有一束套,且上、下基座以一间隔套固于立管,其上、下基座各设有杠杆,两杠杆一端分别枢设于束套的上、中段处,并与旋转件枢连,其另一端则分别连接把手刹车内线及后轮刹车内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旋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设有一束套,该束套内孔与立管的外径相当,在束套一侧设有开口,并于开口处向外延伸有突耳,且该开口处对合有间隔块,再设一螺栓贯穿一突耳及间隔块而锁合于另一突耳后。3.如权利要求2所述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旋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套外周设有一C环状杠杆,该杠杆在与螺栓位置对应处设有较螺栓孔径大的长槽孔,而杠杆的另一端则设有可穿入把手刹车线内线的贯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旋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下方设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单线杠杆后轮刹车旋转器,由套合于立管外周的上基座、旋转件及下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座均至少设有一束套,且上、下基座以一间隔套固于立管,其上、下基座各设有杠杆,两杠杆一端分别枢设于束套的上、中段处,并与旋转件枢连,其另一端则分别连接把手刹车内线及后轮刹车内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昌慧,
申请(专利权)人:林昌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