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压式脱水机及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2147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压式脱水机及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抽压式脱水机包括漏斗、压滤板以及配套使用的过滤包和真空泵,所述漏斗下部与真空泵相连接,所述漏斗中部设置有压滤板,所述过滤包放置在压滤板上,所述压滤板放置在漏斗上方,在所述压滤板上方还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的刚性连接杆与所述压滤板相连接,从而实现压滤板的上下运动;所述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进入池、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所述抽压式脱水机、清水池。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抽压式脱水机及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脱水速度快,污水处理效率高,运营成本低,可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抽压式脱水机及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一般包括3-4个沉淀池,从生产车间出来的污水先接入到初级沉淀池,然后再经各级沉淀池的自然沉淀,形成上层清液和下层沉淀,清夜可以循环利用,沉淀则倒出做废弃物处理。这种处理方法简单,但是占地面积大,自然沉淀处理时间长、效率低,还需要经常清理,不但延误了生产,还需要耗费投资来清理池子。而且,自然沉淀并不能有效除去工业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磷酸盐、金属盐类等物质。此外,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也常遇到废水较为清澈、悬浮物较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仅进行简单的物理沉降,很难实现悬浮物和水体的分离,大大影响废水处理效率,并增加了后续处理的负荷;且沉淀中的水分不能被有效地“榨取”出来,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可见,提供一种可脱水的污水处理系统非常必要。现有的脱水装置一般有抽滤式或板框压榨式。抽滤式的脱水机脱水速度快、效率高,然而只能进行少量的污泥脱水。因为污泥易堵塞抽滤孔,导致脱水效率大大降低。板框压榨式的脱水机可进行宏量的污泥脱水处理,但是脱水效率较低。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抽压式脱水机以及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该抽压式脱水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脱水效率高;该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而且污泥中的水分可尽可能地“榨取”出来,从而可以节约水资源。此外,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处理时间短、效率高,不需要经常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抽滤式脱水机脱水速度慢以及现有技术中污水物理沉降处理效率低、处理结果不理想、泥水难分离而提出的一种抽压式脱水机以及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为了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抽压式脱水机,包括漏斗、压滤板以及配套使用的过滤包和真空泵,所述漏斗下部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所述漏斗中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包放置在所述过滤板上,所述压滤板位于所述过滤包上方,在所述压滤板上方还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的刚性连接杆与所述压滤板相连接,从而实现压滤板的上下运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包为一端开口的布袋,在布袋开口一端设置有收口绳容纳区,在所述收口绳容纳区中放置有收口绳,所述收口绳用于实现布袋的快速打开和闭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漏斗位于所述过滤板上部的部份为倒圆台型,所述漏斗位于所述过滤板下部的部分为倒圆锥形,在所述倒圆锥形的底部设置有一抽吸口,所述抽吸口通过一导管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滤板为带孔的平板。为了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进入池、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抽压式脱水机、清水池;所述抽压式脱水机为前述的抽压式脱水机;所述废水进入池与pH调节池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堰连接,所述pH调节池与混凝反应池通过第二连通堰连接;在所述混凝反应池底部还设置有污泥沉集斗,所述污泥沉集斗下方设置有污泥排放开关,所述污泥排放开关用于将污泥沉集斗中的污泥排入所述过滤包中;在所述污泥沉集斗与所述抽压式脱水机之间设置有污泥入包系统,所述污泥入包系统用于实现过滤包的打开、闭合以及向所述抽压式脱水机的转移操作;在所述抽压式脱水机与所述清水池之间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用于将所述抽压式脱水机排出的清水转移至所述清水池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废水进入池还包括进水流量控制系统、第一药剂投加系统和第一机械搅拌系统,所述PH调节池还包括pH控制系统、第二药剂投加系统和第二机械搅拌系统,所述进水流量控制系统、所述第一药剂投加系统、所述第一机械搅拌系统以及所述PH控制系统、所述第二药剂投加系统和所述第二机械搅拌系统由PLC控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反应池还包括第三药剂投加系统和第三机械搅拌系统,所述第三药剂投加系统以及所述第三机械搅拌系统由PLC控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入包系统包括污泥排放开关开合系统、过滤包开合系统、污泥流量控制系统和过滤包转移系统,所述污泥排放开关开合系统、所述过滤包开合系统、所述污泥流量控制系统以及所述过滤包转移系统由PLC控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泵以及所述压滤板驱动部由PLC控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废水进入池内还设置有进水堰,所述混凝反应池与所述清水池通过清水渗入堰连通,所述混凝反应池与所述清水渗入堰之间设置有过滤网。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抽压式脱水机结合了抽滤技术和压滤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的脱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脱水效率高、能耗低。2)本技术的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在絮凝反应前添加了废水去磷酸盐、金属盐类以及废水pH值调节功能,可使经调整后的废水能与絮凝剂更好的反应,得到较大体积和重量的絮体,使得污泥和水体分离更容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3)污泥中的水分可尽可能地“榨取”出来,可以节约水资源;并且处理后的废水可通过清水渗入堰和抽压式脱水机返回清水池中重复利用,从而进一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4)系统中的各部分均通过PLC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所有的操作步骤,精确控制药剂的投加,设备、药剂利用效率高,降低了运营成本,管理维护方便。5)由于废水进入池和pH调节池的废水会流入混凝反应池,而混凝反应池底部的污泥会被及时的排走,因此不需要经常清理废水进入池、pH调节池以及混凝反应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抽压式脱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过滤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基于抽压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废水进入池,11-进水堰、12-进水流量控制系统,13-第一药剂投加系统,14-第一机械搅拌系统,2-pH调节池,21-第一连通堰、22-第二药剂投加系统,23-第二机械搅拌系统,24-pH控制系统,3-混凝反应池,31-第二连通堰,32-第三药剂投加系统,33-第三机械搅拌系统,34-污泥沉集斗,35-污泥排放开关,36-过滤网,4-污泥入包系统,41-污泥排放开关开合系统,42-过滤包开合系统,43-污泥流量控制系统,44-过滤包转移系统,5-抽压式脱水机、51-过滤包、511-收口绳容纳区,512-收口绳,52-真空泵,53-漏斗、54-过滤板,55-压滤板,56-刚性连接杆,57-驱动部,6-清水池,61-清水渗入堰,62-清水引入管。【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抽压式脱水机5,包括漏斗53、压滤板55以及配套使用的过滤包51和真空泵52,漏斗53下部与真空泵52相连接,漏斗53中部设置有过滤板54,过滤包51放置在过滤板54上,压滤板55位于过滤包51上方,在压滤板55上方还设置有驱动部57,驱动部57的刚性连接杆56与压滤板55相连接,从而实现压滤板55的上下运动。其快速脱水的机理为:真空泵52使漏斗53下部形成高真空,从而使过滤包51中的水分能够快速脱离污泥,进入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压式脱水机,包括漏斗、压滤板以及配套使用的过滤包和真空泵,所述漏斗下部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所述漏斗中部设置有过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包放置在所述过滤板上,所述压滤板位于所述过滤包上方,在所述压滤板上方还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的刚性连接杆与所述压滤板相连接,从而实现压滤板的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颢宋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颢轩环境工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