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推式刹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08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前推式刹车器,其是一前推驱动方式且全面紧迫的刹车器,其主要包括一花毂、一驱动部、一刹车部、一回复部及一固定盖;驱动部由一驱动螺杆、一轴承、一调整螺帽、一驱动扳手组成;刹车部由一刹车块及一定位板组成;回复部由一回复弹簧及一扭力弹簧组成;藉由刹车线拉动驱动部的驱动扳手使驱动螺杆带动刹车部的刹车块顺着定位板上的导位杆往前抵进花毂内部的锥形凹槽,使刹车块与凹槽呈迫紧状态,而完成刹车动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推式刹车器,其主要是一前推驱动方式且全面紧迫的刹车器,藉由驱动螺杆带动刹车块顺着定位板的导位杆往前抵进车轮花毂内部的锥形凹槽,使刹车块与凹槽成全面迫紧状态,藉此完成刹车动作。一般传统的刹车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是一般鼓式刹车器刹车结构,其主要是将一鼓式刹车结构套入机踏车的花毂轴孔,该毂式刹车器主要以两刹车片51的一端相互枢接,而另一端呈开放状态,且夹靠一与活动板52成一体的长方形扩板53,当刹车线拉动活动板52使扩板53旋转而得以枢接端为轴心撑开两刹车片51而与花毂轴孔壁产生磨擦,致花毂受阻而停止转动,并藉由两弹簧体54达到回复状态,完成整个刹车过程;但此种结构却有下列二项缺点1、两刹车片51是一端枢接,一端往外扩张顶压花毂轴孔环面,而达刹车动作,所以其刹车片51与花毂的轴孔环面的接触部位仅如图1中实线所示,以向外扩张的一端与花毂作局部接触(即略和半圆周面的接触相等),造成当刹车时,刹车片51与花毂所接触的面积过小,导致刹车效果不佳。2、两刹车片51是藉由扩板53撑开而达如同鼓式般的使两刹车片51向外扩张而作刹车动作,且刹车片51与花毂作局部接触的一端会产生磨损而变薄,而在扩板53不变而骑乘者又不注意保养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刹车时,刹车片51无法紧靠花毂轴孔壁,造成刹车不灵甚至失灵的不幸事件,对骑乘者的安全顾虑性威肋颇大。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前推驱动方式且全面紧迫的刹车器,藉由驱动螺杆刹车块顺着定位板的导位杆往前抵进花毂内部的锥形凹槽,使刹车块与凹槽成迫紧状态,因刹车块是前推驱动且整个环面与凹槽接触,使刹车作用力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灵敏度高的刹车器,即当刹车块与花毂的凹槽磨耗至一定程度后,可藉由调整螺帽往前旋入,使驱动螺杆内移来缩短刹车块的刹车行程,如此刹车块即可迅速与花毂的凹槽迫紧,以提高刹车灵敏度。本技术的前推式刹车器,其主要包括一花毂、一驱动部、一刹车部、一回复部及一固定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由一驱动螺杆、一轴承、一调整螺帽及一驱动板手组成;所述花毂是在轴端贯穿一圆孔,圆孔内套设一螺杆,一端设一锥形凹槽,供一锥型刹车块抵进;所述驱动螺杆在刹车块的螺孔内,呈一螺纹体,在中央开设一圆孔,在螺杆头上开设一中心孔,中心孔中放置轴承,螺杆头的外环面上设置若干卡槽,供驱动板手的凸粒卡扣在其上;所述调整螺帽位于所述驱动螺杆的中心孔内,中央设一贯穿螺孔,外环面上设一凸缘,与所述轴承相抵压;所述驱动板手在一端设一贯穿孔,内环面上设若干,可卡扣在驱动螺杆卡槽上的凸粒,另一端设一锁固刹车线的圆孔。所述刹车部由一刹车块与一定位板组成;其中,刹车块位于所述花毂的锥形凹槽内,为一具锥度的环体,其锥度恰与花毂的锥形凹槽的锥度相同,另在中央设一螺孔,螺孔旁设数个导位孔;所述定位板呈板状,在一端开设一贯穿孔,贯穿孔旁设圆孔与数支导位杆;所述回复部包括一扭力弹簧与一回复弹簧;其中,扭力弹簧在两端设一勾体,藉以抵靠在所述驱动板手两端;回复弹簧穿过螺杆设置在所述花毂的锥形凹槽内,藉一定位螺帽将回复弹簧固定在螺杆上;所述固定盖在中央设一凸面,凸面中央设一中心孔,藉以套入所述轴杆内,另在四周设数圆孔。所述的前推式刹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螺杆是一双螺纹体。所述的前推式刹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块中央的螺孔,为一带双螺纹的螺孔。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刹车器动作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刹车后的平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装置图。请参考图2、3、6所示,可清楚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组装情况,本技术主要藉由刹车块前推迫紧在花毂内部,使花毂无法继续转动,而达刹车的功效;其主包含一花毂30、一驱动部、一刹车部、一回复部及一固定盖40;该驱动部由一驱动螺杆21、一轴承22、一调整螺帽23、一驱动扳手24所组成;其中,花毂30是以轴端贯穿一圆孔,圆孔内套设一螺杆31,另在一端设一锥形凹槽301,藉以供一与花毂锥型凹槽301的锥度相同的刹车块10抵进;驱动螺杆21是一双倍螺纹体,在轴线开设一圆孔,另在螺杆头211上开设一中心孔212,供轴承22套入,以利驱动螺杆21的转动,且可固定驱动螺杆21,使驱动螺杆不致左右晃动,另在螺杆头211的外环面上设若干卡槽2111,供驱动板手24的凸粒242卡扣在其上;调整螺帽23位于驱动螺杆21的中心孔212内,中央设一贯穿螺孔231,外环面上设一凸缘232,其一端套入驱动螺杆21中心孔212中,另一端藉凸缘232抵住轴承22而外露在轴承外;驱动板手2 4在一端设一贯穿孔241,内环面上设若干凸粒242,藉以卡扣在驱动螺杆21的卡槽2111上,另一端设一圆孔243,藉以锁固一刹车线;该回复部包含一扭力弹簧25与一回复弹簧32,扭力弹簧在两端各设一勾体251,藉以抵压在驱动板手24旁;回复弹簧32穿过螺杆31设置在花毂30的锥形凹槽301内,再藉由一定位螺帽33将回复弹簧32固定在螺杆31上;该刹车部包括一刹车块10与一定位板14;其中刹车块10呈一具锥度的锥体,其锥度恰与花毂30的锥形凹槽301的锥度相同,使刹车块10可抵进凹槽301内部,与凹槽呈迫紧状态,另在刹车块10圆心设一具双倍螺纹的螺孔101,供驱动螺杆21旋入,螺孔101旁设三个导位孔102,该导位孔可在定位板14的导位杆142上平移;定位板14呈一板状,在一端开设一贯穿孔141,贯穿孔141旁设四圆孔143与三支导位杆142,导位杆142可供刹车块10的导位孔102在其上平移;固定盖402,藉以套设在螺杆31上,另在四周设四圆孔403,供螺丝60锁装在定位板14的圆孔143上;其组装与动作方式,请参阅图4、5所示,分别调整螺帽23,与轴承22套设在驱动螺杆21中心孔212中,配合定位板14的导位杆142插设在刹车块10的导位孔10 中,再将驱动板手24上的凸粒242卡扣在驱动螺杆21的卡槽2111上,然后将扭力弹簧25的勾体251抵触在驱动板手24两端,另在其上放置一垫圈26,套上固定盖40,藉由定位螺丝60穿过固定盖的圆孔403锁固在定位板14的圆孔143上,而完成一前推式刹车器的组装,在上述组装完成的结构中,将刹车线固设在驱动板手24的圆孔243上;当刹车时,刹车线即拉动驱动板手24时,此时,因驱动螺杆21与刹车块10成螺锁状态,且两者间因受调整螺帽23的抵压,驱动螺杆21不致往后移动,使驱动螺杆21与刹车块10间行程固定,致当靠触在驱动板手24旁的扭力弹簧25被扭转变形后,藉由一反向螺锁的原理,锁接在刹车块10螺孔101内部的驱动螺栓21即带动刹车块10顺着定位板14的导位杆142以两倍螺纹的行程向前推至花毂30的锥形凹槽301内部,使凹槽内部的回复弹簧32被挤压变形,达刹车块10与锥形凹槽301成迫紧的状态,藉由磨擦使花毂30无法继续转动,而达刹车的目的;当完成刹车动作时,因回复弹簧32与扭力弹簧25有一回复原状态的弹力,即带动驱动板和24转动驱动螺杆21以两倍螺纹的行程带动刹车块10退回原位,花毂30即可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推式刹车器,其主要包括一花毂、一驱动部、一刹车部、一回复部及一固定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由一驱动螺杆、一轴承、一调整螺帽及一驱动板手组成;所述花毂是在轴端贯穿一圆孔,圆孔内套设一螺杆,一端设一锥形凹槽,供一锥型刹车块抵进;所述驱动螺杆在刹车块的螺孔内,呈一螺纹体,在中央开设一圆孔,在螺杆头上开设一中心孔,中心孔中放置轴承,螺杆头的外环面上设置若干卡槽,供驱动板手的凸粒卡扣在其上;所述调整螺帽位于所述驱动螺杆的中心孔内,中央设一贯穿螺孔,外环面上设一凸缘,与所述轴承相抵压;所述驱动板手在一端设一贯穿孔,内环面上设若干,可卡扣在驱动螺杆卡槽上的凸粒,另一端设一锁固刹车线的圆孔;所述刹车部由一刹车块与一定位板组成;其中,刹车块位于所述花毂的锥形凹槽内,为一具锥度的环体,其锥度恰与花毂的锥形凹槽的锥度相同,另在中央设一螺孔,螺孔旁设数个导位孔;所述定位板呈板状,在一端开设一贯穿孔,贯穿孔旁设圆孔与数支导位杆;所述回复部包括一扭力弹簧与一回复弹簧;其中,扭力弹簧在两端设一勾体,藉以抵靠在所述驱动板手两端;回复弹簧穿过螺杆设置在所述花毂的锥形凹槽内,藉一定位螺帽将回复弹簧固定在螺杆上;所述固定盖在中央设一凸面,凸面中央设一中心孔,藉以套入所述轴杆内,另在四周设数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推式刹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螺杆是一双螺纹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益泰
申请(专利权)人:文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