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2061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于室内的室内蒸发器、与室内蒸发器出口相连的压缩机、与室内蒸发器入口相连的流量控制阀、与室内蒸发器配合使用的室内风机以及第一控制部;还包括设置于室外的与压缩机出口相连的室外冷凝器、与室外冷凝器配合使用的室外风机、与室外冷凝器相连的制冷剂泵以及第二控制部,制冷剂泵出口与流量控制阀相连;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通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混合动力制冷系统制冷过程中可有效避免能源浪费,以实现节能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混合动力制冷系统中只涉及到定容量压缩机和不同制冷剂泵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其中泵的启停及容量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在定容量压缩机和定容量泵系统中,制冷剂泵的启停是根据室内负荷和室外温度等条件来确定;其二是在定容量压缩机和变容量泵系统中,制冷剂泵的启停和容量调节根据蒸发器出口过热度来调节,或者通过PID方法控制泵的容量输出来提供固定的扬程。上述方案都是根据室外温度判定,控制不同模式(如压缩机模式、压泵模式、泵模式)的切换,一个模式到另一个模式都需要有个最小停机时间,一般会控制在3分钟,这个切换过程导致制冷能力有较大的波动,机房温度波动也较大。而制冷剂泵的启停也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或室内外温差来决定,即使系统不需要开启泵的运行,只要室外温度达到,系统就会开启泵,有时甚至会存在系统节流部件的开度很小,而泵需要提供很高的扬程来满足系统的循环,存在较大的能源浪费,达不到最佳节能的效果。例如,在室外机组的安装位置比室内安装位置高15m,R22制冷剂液体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就能提供1.5bar以上的动力,可以满足系统循环的需要,不需要开启制冷剂泵,但传统的混合动力系统只根据室外温度确定制冷剂泵的开启,导致系统膨胀阀的开度很小增加系统阻力,来平衡系统,存在能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制冷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动力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室内的室内蒸发器、与所述室内蒸发器出口相连的压缩机、与所述室内蒸发器入口相连的流量控制阀、与所述室内蒸发器配合使用的室内风机以及第一控制部;还包括设置于室外的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相连的室外冷凝器、与所述室外冷凝器配合使用的室外风机、与所述室外冷凝器相连的制冷剂泵以及第二控制部,所述制冷剂泵出口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相连;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通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压缩机、所述流量控制阀及所述室内风机相连,用于根据室内制冷需求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容量输出,根据室内蒸发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根据室内制冷需求和所述压缩机前后的压差值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启停和/或容量输出;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室外风机和所述制冷剂泵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室外冷凝器的出口压力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容量输出;根据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控制所述制冷剂泵的容量输出。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室外冷凝器与所述制冷剂泵之间的储液装置。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定容量压缩机或变容量压缩机,所述制冷剂泵为变容量制冷剂泵;所述第一控制部根据所述室内制冷需求和所述压缩机前后的压差值控制所述定容量压缩机的启停;或者所述第一控制部根据所述室内制冷需求和所述压缩机前后的压差值控制所述变容量压缩机的启停和容量输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入口的第一截止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出口的第二截止阀、设置在所述制冷剂泵出口的第三截止阀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外冷凝器入口的第四截止阀。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制冷剂泵并联设置的单向导通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实施本技术,通过第一控制部对室内风机、压缩机和流量控制阀进行独立控制,采用第二控制部对室外风机和制冷剂泵进行独立控制,压缩机和制冷剂泵给制冷系统提供动力时根据其各自条件独立控制,无需进行模式切换,避免模式切换过程中出现导致制冷能力出现波动,实现有效节能;制冷剂泵的容量输出根据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避免能源浪费。【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混合动力制冷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混合动力制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混合动力制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混合动力制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混合动力制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混合动力制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混合动力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图7中步骤S12的流程图。图9是图7中步骤S13的流程图。图10是图7中步骤S14的流程图。图11是图7中步骤S22的流程图。图12是图7中步骤S23的流程图。图中:10、室内蒸发器;11、压缩机;12、流量控制阀;13、室内风机;14、第一控制部;15、第二控制部;16、室外冷凝器;17、室外风机;18、制冷剂泵;19、储液装置;20、单向导通阀;21、第一截止阀;22、第二截止阀;23、第三截止阀;24、第四截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图6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混合动力制冷系统。该混合动力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室内的室内蒸发器10、与室内蒸发器10出口相连的压缩机11、与室内蒸发器10入口相连的流量控制阀12、与室内蒸发器10配合使用的室内风机13以及第一控制部14。具体地,第一控制部14与压缩机11、流量控制阀12及室内风机13相连,用于根据室内制冷需求控制室内风机13的容量输出,根据室内蒸发器10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流量控制阀12的开度,根据室内制冷需求和压缩机11前后的压差值控制压缩机11的启停和/或容量输出。可以理解地,第一控制部14采用PID控制方法或P控制方法,对根据相应的控制条件独立控制室内风机13的容量输出、流量控制阀12的开度和压缩机11的启停、或启停和容量输出。具体地,压缩机11可以为定容量压缩机11或变容量压缩机11,若为定容量压缩机11时,根据室内制冷需求和压缩机11前后的压差值控制定容量压缩机11的启停;若为变容量压缩机11,根据室内制冷需求和压缩机11前后的压差值控制变容量压缩机11的启停和容量输出。可以理解地,根据压缩机11前后的压差值确定压缩机11的启停,当压缩机11前后的压差值小于预设的压差阈值范围或为O时,停止压缩机11运行,并控制压差值的大小控制定容量压缩机11启动或变容量压缩机11启动及其容量输出。如图1-图6所示,该混合动力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室外的与压缩机11出口相连的室外冷凝器16、与室外冷凝器16配合使用的室外风机17、与室外冷凝器16相连的制冷剂泵18以及第二控制部15,制冷剂泵18出口与流量控制阀12相连;第一控制部14与第二控制部15通讯相连。第二控制部15与室外风机17和制冷剂泵18相连,用于根据室外冷凝器16的出口压力控制室外风机17的容量输出;根据流量控制阀12的开度控制制冷剂泵18的容量输出。可以理解地,制冷剂泵18作为室外冷凝器16出口到室内蒸发器10 A口的动力,配合流量控制阀12以平衡制冷系统的流量,即室内制冷需求;当流量控制阀12开度接近或达到最大时,制冷系统不能满足制冷系统所需流量,根据流量控制阀12的开度控制制冷剂泵18的容量输出,以达到节能效果。如图3-图6所示,该混合动力制冷系统还包括连接在室外冷凝器16与制冷剂泵18之间用于存储冷媒的储液装置19。可以理解地,该冷媒可以是相变制冷剂,利用相变制冷剂蒸发吸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室内的室内蒸发器(10)、与所述室内蒸发器(10)出口相连的压缩机(11)、与所述室内蒸发器(10)入口相连的流量控制阀(12)、与所述室内蒸发器(10)配合使用的室内风机(13)以及第一控制部(14);还包括设置于室外的与所述压缩机(11)出口相连的室外冷凝器(16)、与所述室外冷凝器(16)配合使用的室外风机(17)、与所述室外冷凝器(16)相连的制冷剂泵(18)以及第二控制部(15),所述制冷剂泵(18)出口与所述流量控制阀(12)相连;第一控制部(14)与第二控制部(15)通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部(14)与所述压缩机(11)、所述流量控制阀(12)及所述室内风机(13)相连,用于根据室内制冷需求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3)的容量输出,根据室内蒸发器(10)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流量控制阀(12)的开度,根据室内制冷需求和所述压缩机(11)前后的压差值控制所述压缩机(11)的启停和/或容量输出;所述第二控制部(15)与所述室外风机(17)和所述制冷剂泵(18)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室外冷凝器(16)的出口压力控制所述室外风机(17)的容量输出;根据所述流量控制阀(12)的开度控制所述制冷剂泵(18)的容量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超黄桂良胡荣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