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晓丽专利>正文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059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管式换热器,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实现两种液体间的热交换,具有结构性温差补偿能力,可防止壳体与换热管之间因温差应力过大而导致受损的换热器。其包括管程进管、管程出管、多根换热管、换热器外壳体、壳程进管、壳程出管,换热器外壳体由封头、壳头、管箱构成,壳头与管箱之间设有固定管板,封头与管箱之间设有活动管板,管箱与封头在对接处形成颈管,活动管板处在颈管之内,活动管板与颈管之间互相密封且滑动连接,换热管两端分别连通至封头内部、壳头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膨胀节处易变形的特点,以及活动管板可在颈管内滑动的功能来实现结构性温差补偿,避免温差应力过大而造成的结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进行热量传递的工艺设备,其在炼油、石化工业及其他一般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冷却、冷凝、加热、蒸发和废热回收等。换热器由于使用条件的多样性(腐蚀性、温度、压力、介质、杂质、热交换量等),也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及形式。列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热设备之一,其将两种液体进行热交换的方式为:一种液体流过壳体内、换热管外,另一种液体流过换热管内,换热管内外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其功能。目前的列管式换热器,虽然能较好地实现换热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有壳壁与管壁温差大的状况(两种液体温差较大等因素所致),导致壳体与换热管的受热伸长量明显不同,会在壳体与换热管之间产生相当大的温差应力以及结构间的挤压破坏力,导致设备严重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地实现两种液体间的热交换,工作过程中具有结构性温差补偿能力,可防止壳体与换热管之间因温差应力过大而导致受损的换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管程部、壳程部、若干支架,所述的管程部包括管程进管、管程出管、多根换热管,所述的壳程部包括横置的换热器外壳体、壳程进管、壳程出管,所述的换热器外壳体由封头、壳头、两端为通口的管箱共同构成,所述的壳头与管箱之间设有固定管板,所述的封头与管箱之间设有活动管板,所述的管箱一端通口处设有阶梯翻边缘,所述的封头上设有阶梯翻边缘,管箱上的阶梯翻边缘与封头上的阶梯翻边缘密封对接,且在对接处形成颈管,颈管口径大于管箱口径,所述的活动管板处在颈管之内,所述的活动管板与颈管之间互相密封且滑动连接,滑动接触面为颈管的内管壁面,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管板、活动管板上,所述的换热管处在管箱内,换热管的一端连通至封头内部,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壳头内部,所述的管程进管、管程出管均连接在壳头上,所述的壳程进管、壳程出管均连接在管箱上,一块管程隔流板将壳头内部隔成与管程进管连通的管程进流腔、与管程出管连通的管程出流腔。作为优选,所述的管箱内设有若干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与管箱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的折流板一端与管箱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管箱之间形成流通间隔。作为优选,所述的管箱上设有膨胀节,所述的膨胀节壁厚小于管箱壁厚,所述的膨胀节将管箱隔断为两个半箱段,所述的膨胀节包括两个收口斜环板,一个外封环板,两个收口斜环板分别连接在两个半箱段上,两个半箱段的箱壁之间间隙为膨胀槽口,所述的膨胀槽口的水平宽度小于两个收口斜环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所述的收口斜环板、外封环板、半箱段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管程进流腔内设有搅动叶轮,所述的搅动叶轮包括若干搅动叶片、一根与壳头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的转轴一端伸入封头的壁中,转轴另一端伸入固定管板中,所述的管程进管的进液方向朝向搅动叶轮。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包括水平底板、与水平底板相连的两块支撑斜板,两块支撑斜板之间设有顶撑板簧,所述的管箱上设有对若干下伸限位肋,每一对下伸限位肋之间形成支撑槽,一个支架对应一个支撑槽,一个支架中的两块支撑斜板顶部伸入与该支架对应的支撑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进行两种液体的换热,当换热器壳体与换热管受热伸长量之差较大时,可以通过膨胀节处易变形的特点,以及活动管板可在颈管内滑动的功能来实现结构性温差补偿,避免温差应力过大而造成的结构损坏,支架具有自适应调节能力,不会对管箱壁造成过多限制,可防止支架与管箱接触位置局部应力过大,具有搅动叶轮结构,能避免杂质粘附集聚,保证换热管内流通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膨胀节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支架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架1、管程进管2、管程出管3、换热管4、壳程进管5、壳程出管6、封头7、壳头8、管箱9、固定管板10、活动管板11、阶梯翻边缘12、颈管13、管程隔流板14、折流板15、膨胀节16、收口斜环板17、外封环板18、膨胀槽口 19、搅动叶片20、转轴21、支撑斜板22、顶撑板簧23、下伸限位肋24、管程进流腔25、管程出流腔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管程部、壳程部、若干支架1,所述的管程部包括管程进管2、管程出管3、多根换热管4,所述的壳程部包括横置的换热器外壳体、壳程进管5、壳程出管6,所述的换热器外壳体由封头7、壳头8、两端为通口的管箱9共同构成,所述的壳头与管箱之间设有固定管板10,所述的封头与管箱之间设有活动管板11,所述的管箱一端通口处设有阶梯翻边缘12,所述的封头上设有阶梯翻边缘,管箱上的阶梯翻边缘与封头上的阶梯翻边缘密封对接,且在对接处形成颈管13,颈管口径大于管箱口径,所述的活动管板处在颈管之内,所述的活动管板与颈管之间互相密封且滑动连接,滑动接触面为颈管的内管壁面,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管板、活动管板上,所述的换热管处在管箱内,换热管的一端连通至封头内部,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壳头内部,所述的管程进管、管程出管均连接在壳头上,所述的壳程进管、壳程出管均连接在管箱上,一块管程隔流板14将壳头内部隔成与管程进管连通的管程进流腔25、与管程出管连通的管程出流腔26。一种液体从管程进管进入,经与管程进流腔连通的换热管群流入至封头,再经与管程出流腔连通的换热管群、管程出管流出;另一种液体从壳程进管流入,流经管箱内部后从壳程出管流出,两种液体通过换热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结构合理,换热高效。当换热器外壳体(主要为管箱)与换热管的温差大、受热伸长量差异明显时,换热管会相对换热器外壳体明显地缩短或伸长,此时,长度变化的换热管会带着活动管板一起横向移动,活动管板在颈管内沿着颈管轴线方向滑动,提供了结构性温差补偿功能,从而消除了换热管长度相对变化大而造成的结构挤压,大大减少了温差应力,保障了整体结构的稳定牢靠。其中,滑动接触面为颈管的内管壁面,这个面既是相对滑动面,又是压紧密封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包括管程部、壳程部、若干支架,所述的管程部包括管程进管、管程出管、多根换热管,所述的壳程部包括横置的换热器外壳体、壳程进管、壳程出管,所述的换热器外壳体由封头、壳头、两端为通口的管箱共同构成,所述的壳头与管箱之间设有固定管板,所述的封头与管箱之间设有活动管板,所述的管箱一端通口处设有阶梯翻边缘,所述的封头上设有阶梯翻边缘,管箱上的阶梯翻边缘与封头上的阶梯翻边缘密封对接,且在对接处形成颈管,颈管口径大于管箱口径,所述的活动管板处在颈管之内,所述的活动管板与颈管之间互相密封且滑动连接,滑动接触面为颈管的内管壁面,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管板、活动管板上,所述的换热管处在管箱内,换热管的一端连通至封头内部,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壳头内部,所述的管程进管、管程出管均连接在壳头上,所述的壳程进管、壳程出管均连接在管箱上,一块管程隔流板将壳头内部隔成与管程进管连通的管程进流腔、与管程出管连通的管程出流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卢晓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