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966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车座底部连接有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套接于套筒内,所述套筒设置有上管腔与下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腔左侧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缺口的左右两侧壁上横向固接有上下等距的多个调节板;所述立杆末端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下管腔内,所述立杆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上管腔底部,所述固定块下方设有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顶部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立杆外壁套接环形滑块,所述滑块左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搭架在所述调节板上。支撑杆可随滑块左右旋转,也可沿立杆上下移动,上下滑移调节板可牵动车座发生上下位移,并将支撑杆搭架于调节板上加以固定,操作更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时选择骑自行车。当不同的人骑车时就会遇到鞍座太高或者太低的问题。调节自行车的车座高低时,人们多为强行用力来回旋转扭动车座的内套管来调节高低,经过改进,车座安装了调节锁紧装置,即在外套管上设置了锁紧环,而这种锁紧环套设在外套管上容易晃动,鞍座在长期骑行中不够稳定,容易突然发生扭动,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通过上下移动立管来调节车座的高度,调节完毕并能稳稳固定不晃动,结构简单易行且操作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车座底部连接有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套接于套筒内,所述套筒设置有上管腔与下管腔,所述下管腔左侧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缺口的左右两侧壁上横向固接有上下等距的调节板;所述立杆末端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下管腔内,所述立杆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上管腔底部,所述固定块下方设有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顶部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立杆外壁套接环形滑块,所述滑块左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搭架在所述调节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杆上端位于所述上管腔内,所述上管腔内设置有圆形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内壁光滑,所述第一立杆可沿所述密封套内壁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自由端固接有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顶面离其上层调节板底面的距离等于所述支撑杆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缺口的宽度的一半。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支撑杆可随滑块左右旋转,也可沿立杆上下移动,上下滑移调节板可牵动立杆发生上下位移,并将支撑杆搭架于调节板上加以固定,操作更方便;套管的上管腔内设置有圆形密封套,通过密封套的加固可避免车座的晃动,且密封套内壁光滑,立杆可沿密封套内壁上下移动,使调节更为方便;调节板交错设置,末端固接有限位块,且调节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缺口的宽度的一半,所述限位块顶面离其上层调节板底面的距离等于所述支撑杆的厚度,可方便支撑杆在调节板间上下移动,又保证了支撑杆可以稳固搭架于调节板上而不发生跑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管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所述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座2、套筒3、第一立杆4、第二立杆5、上管腔6、下管腔7、凹槽8、固定块9、滑块10、支撑板11、密封套12、缺口 13、调节板14、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车座I底部连接有第一立杆3,所述第一立杆3套接于套筒2内,所述套筒2设置有上管腔5与下管腔6,所述下管腔6左侧设有矩形缺口 12,所述缺口 12的左右两侧面上横向固接有调节板13,所述调节板13末端固接有限位块14 ;所述第一立杆3末端固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位于所述下管腔6内,所述第一立杆3底部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延伸至所述上管腔5底部,所述固定块8下方设有第二立杆4,所述第二立杆4顶部置于所述凹槽7内;所述第二立杆4外壁套接环形滑块9,所述滑块9左侧设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可搭架在所述调节板13上。其中,所述第一立杆3上端位于所述上管腔5内,所述上管腔5内设置有圆形密封套11,通过密封套11的加固可避免车座I的晃动,所述密封套I内壁光滑,所述第一立杆3可沿所述密封套11内壁上下移动,使调节更为方便。所述限位块14顶面离其上层调节板13底面的距离等于所述支撑杆10的厚度,可方便支撑杆10在调节板13间上下移动;所述缺口 12左右的调节板13交错设置,上下调节板13等距;所述调节板13的长度大于所述缺口 12的宽度的一半,使得调节板13之间形成类似密封弯道,保证了支撑杆10可以稳固搭架于调节板13上而不发生跑离。支撑杆10可随滑块9左右旋转,也可沿第二立杆4上下移动,需要调节车座I的高度时,将支撑杆10左右及上下移动于调节板13之间,使得滑块9发生位移,从而牵动第一立杆3的位移,调整好车座I的高度后,将支撑杆10搭架与所在调节板13上加以固定即可。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车座(I)底部连接有第一立杆(3),所述第一立杆(3)套接于套筒(2)内,所述套筒(3)设置有上管腔(5)与下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腔(6)左侧设有矩形缺口(12),所述缺口(12)的左右两侧壁上横向固接有上下等距的多个调节板(13);所述第一立杆(3)末端固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位于所述下管腔¢)内,所述第一立杆(3)底部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延伸至所述上管腔(5)底部,所述固定块(8)下方设有第二立杆(4),所述第二立杆(4)顶部置于所述凹槽(7)内;所述第二立杆(4)外壁套接环形滑块(9),所述滑块(9)左侧设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搭架在所述调节板(1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3)上端位于所述上管腔(5)内,所述上管腔(5)内设置有圆形密封套(11),所述密封套(11)内壁光滑,所述第一立杆(3)可沿所述密封套(11)内壁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3)自由端固接有限位块(14) ο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4)顶面离其上层调节板(13)底面的距离等于所述支撑杆(10)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3)的长度大于所述缺口(12)的宽度的一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车座底部连接有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套接于套筒内,所述套筒设置有上管腔与下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腔左侧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缺口的左右两侧壁上横向固接有上下等距的多个调节板;所述立杆末端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下管腔内,所述立杆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上管腔底部,所述固定块下方设有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顶部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立杆外壁套接环形滑块,所述滑块左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搭架在所述调节板上。支撑杆可随滑块左右旋转,也可沿立杆上下移动,上下滑移调节板可牵动车座发生上下位移,并将支撑杆搭架于调节板上加以固定,操作更简便。【IPC分类】B62J1-08【公开号】CN204567866【申请号】CN201520070872【专利技术人】孙斌 【申请人】天津市禧福珑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座高度的立管,车座(1)底部连接有第一立杆(3),所述第一立杆(3)套接于套筒(2)内,所述套筒(3)设置有上管腔(5)与下管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腔(6)左侧设有矩形缺口(12),所述缺口(12)的左右两侧壁上横向固接有上下等距的多个调节板(13);所述第一立杆(3)末端固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位于所述下管腔(6)内,所述第一立杆(3)底部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延伸至所述上管腔(5)底部,所述固定块(8)下方设有第二立杆(4),所述第二立杆(4)顶部置于所述凹槽(7)内;所述第二立杆(4)外壁套接环形滑块(9),所述滑块(9)左侧设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搭架在所述调节板(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禧福珑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