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机,包括:壳体、第一喇叭及后盖,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相连接以形成音腔,所述后壳上开设有通孔,以所述通孔为始端从所述后壳端面上凸设有螺旋状凹槽;第一喇叭设置于所述音腔内;后盖盖设于所述螺旋状凹槽上以共同形成螺旋状的第一出音管,所述后盖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音管的末端连通的出音孔。上述耳机通过后盖与螺旋状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出音管,大大延长了第一出音管的长度,声音依次经过音腔和通孔进入第一出音管,在第一出音管里形成共鸣,以调和中频曲线,使得中频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更加平滑地衔接低频和高频,均衡了音质;有效增强耳机的中、低频分布的密度,带来更有层次立体感的中、低音表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扬声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是人们休闲娱乐所能使用到的常用音响设备。对于传统的耳机而言,由于其壳体的结构的原因,中频音直接从喇叭传至后音腔,并通过后壳的出音口直接传出,音腔后部产生的中频音曲线往往不够平坦,以至于不能更平滑地衔接高频曲线和低频曲线,导致音质不均衡,大大降低了耳机的音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耳机。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相连接以形成音腔,所述后壳上开设有通孔,以所述通孔为始端从所述后壳端面上凸设有螺旋状凹槽;第一喇叭,设置于所述音腔内;后盖,盖设于所述螺旋状凹槽上以共同形成螺旋状的第一出音管,所述后盖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音管的末端连通的出音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与所述螺旋状凹槽之间设有密封胶片,以使所述后盖紧密盖设于所述螺旋状凹槽的侧壁的顶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后盖中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透所述连接孔并延伸至所述音腔内,一螺母与延伸至所述音腔内的所述连接杆配合,以使所述后盖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后盖中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设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孔过盈配合,以使所述后盖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弹性卡勾,所述连接杆穿设所述连接孔,使所述弹性卡勾卡接于所述后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后盖中部设有配合孔,一螺杆穿透所述连接孔延伸至所述配合孔,并与所述配合孔螺纹配合,以使所述后盖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出音管,所述第二出音管凸设于所述前壳,所述第二出音管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喇叭,所述第二出音管另一端为出音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喇叭,所述第二喇叭收容于所述第二出音管内。上述耳机通过后盖与螺旋状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出音管,通过螺旋状延长第一出音管的长度,声音依次经过音腔和通孔进入第一出音管,在第一出音管里形成共鸣,以调和中频曲线,使得中频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更加平滑地衔接低频和高频,均衡了音质;有效增强耳机的中、低频分布的密度,带来更有层次立体感的中、低音表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耳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耳机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 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耳机100,包括壳体110、第一喇叭120及后盖130。壳体110包括前壳112及后壳114,前壳112与后壳114相连接以形成音腔,前壳112与后壳114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前壳112与后壳114一体成型。后壳114上开设有通孔114a,以通孔114a为始端从后壳110端面上凸设有螺旋状凹槽140,即以通孔114a为圆心,呈螺旋状向外扩形成螺旋状凹槽140;第一喇叭120,设置于音腔内;具体的,第一喇叭120为动圈喇叭。 后盖130,盖设于螺旋状凹槽140上以共同形成第一出音管(未图示),第一出音管相应的为螺旋状结构,后盖130上还设有与第一出音管末端连通的出音孔(未图示)。音腔、通孔114a、第一出音管及出音孔互相连通,以供第一喇叭120发出的部分声音依次经由音腔、通孔114a、第一出音管及出音孔发出,将第一出音管设置为螺旋状结构,延长了出音管的长度,以调和中频曲线,使得中频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更加平滑地衔接低频和高频,均衡了音质;有效增强耳机的中、低频分布的密度,带来更有层次立体感的中、低音表现。优选的,前壳112和后壳114为塑料材质,螺旋状凹槽140的侧壁142相应为塑料材质,后盖130为金属材质。 前壳112和后壳114为金属材质,螺旋状凹槽140的侧壁142相应为金属材质,后盖130为金属材质,为了保证金属材质螺旋状凹槽140侧壁142与金属材质后盖130之间的紧密贴合,进一步地,在后盖130与螺旋状凹槽140之间设有密封胶片(未图示),以使后盖130紧密盖设于螺旋状凹槽140的侧壁142 的顶部,可防止声音从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缝隙泄露。一种实施方式,后壳114中部设有连接孔114b,后盖130中部设有连接杆(未图示),连接杆穿透连接孔114b并延伸至音腔内,一螺母与延伸至音腔内的连接杆螺纹配合,以使后盖130与后壳114固定连接。第二种实施方式,后壳114中部设有连接孔114b,后盖中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设连接孔114b并与连接孔114b过盈配合,以使后盖130与后壳114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连接杆和连接孔114b之间通过胶水固定,可防止连接杆相对连接孔114b发生径向移动。进一步的,连接杆一端设有弹性卡勾,连接杆穿设连接孔114b,使弹性卡勾卡接于后壳,防止连接杆相对连接孔114b发生径向移动。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后壳114中部设有连接孔114b,所述后盖130中部设有配合孔,一螺杆114c穿透所述连接孔114b延伸至所述配合孔,并与所述配合孔螺纹配合,以使所述后盖130与所述后壳114固定连接。请一并参阅图1,上述耳机100还包括第二出音管150,第二出音150管凸设于前壳112,第二出音管150的一端正对第一喇叭120,第二出音管150另一端为出音口150a。请一并参阅图1,上述耳机100还包括第二喇叭160,第二喇叭160收容于第二出音管150内,第二喇叭160为动铁喇叭。 上述耳机通过后盖与螺旋状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出音管,通过螺旋状延长第一出音管的长度,声音依次经过音腔和通孔进入第一出音管,在第一出音管里形成共鸣,以调和中频曲线,使得中频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更加平滑地衔接低频和高频,均衡了音质;有效增强耳机的中、低频分布的密度,带来更有层次立体感的中、低音表现。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相连接以形成音腔,所述后壳上开设有通孔,以所述通孔为始端从所述后壳端面上凸设有螺旋状凹槽;第一喇叭,设置于所述音腔内;后盖,盖设于所述螺旋状凹槽上以共同形成螺旋状的第一出音管,所述后盖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音管的末端连通的出音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相连接以形成音腔,所述后
壳上开设有通孔,以所述通孔为始端从所述后壳端面上凸设有螺旋状凹槽;
第一喇叭,设置于所述音腔内;
后盖,盖设于所述螺旋状凹槽上以共同形成螺旋状的第一出音管,所述后
盖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音管的末端连通的出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与所述螺旋状凹槽
之间设有密封胶片,以使所述后盖紧密盖设于所述螺旋状凹槽的侧壁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中部设有连接孔,
所述后盖中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透所述连接孔并延伸至所述音腔内,
一螺母与延伸至所述音腔内的所述连接杆配合,以使所述后盖与所述后壳固定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冠宏,林柏青,邱士嘉,杨磊,胡拥辉,
申请(专利权)人:加一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