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有为专利>正文

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649 阅读:4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它将超越离合器的星轮、拨爪和滚柱安置在中轴上,星轮与传动件连成一体;前踏脚蹬时滚柱移至星轮间隙大端而超越前行,倒踏时滚柱移至间隙小端而接合,驱动端拉紧传递部件而减速制动;遇曲柄位置欠佳,轻按左闸把拨动拨爪可轻松上下车及刹车;脚闸制动有力方便,可解在山区大坡、长坡、重载、急刹和寒冷地带左手按闸制动之辛劳;它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零部件少易装拆修;已安微动开关再配上电源和电子元件,减速刹车可声光预警,电动自行车制动前就断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特别是拉杆闸类自行车中后闸驱动 装置。现有技术中手闸类自行车在崎岖小道和上下坡较多的丘陵地带骑行时,手较劳累;在寒冷天气中,截手套不易操作,不截手套手就受冻。脚闸自行车解 决了以上问题,但又产生了新的缺点,在《自行车、助动车修理大全》、《自行 车装配与维修》和《自行车使用维修指南》三本书中指出,构造复杂,加工难 度要求高,装配维修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上车时必须将曲柄移至前下方, 当曲柄在垂直方向要制动时,为了要获得最大制动力,须先前将曲辆移到水平 部位,既仍需前行一段路后才能刹车,而不能立即刹车;下车时,若左曲柄在 后方位置,也要先前行一段路再下车;现有脚闸的灵敏度一般低于其他类型的 车闸。靠链条驱动的脚闸, 一旦骑行中出现滑链、脱链时,制动即失效而可能 招至人身事故;装于封闭的闸身内的零件在摩损或损坏前不能象手闸类自行车 那样易于被直观发觉并维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手闸类、脚闸类自行车的优点,克服它们缺 点的后闸驱动装置。它随心所欲方便上下车,方便获得较大制动力以及时制动 或减速,易于安装维修。同时利用本装置的特点在适当空间位置上配置了能与 驱动装置同步动作的微动开关。当另外加装相应电子配件和电源就可实现声光 报警和电动车的刹车断电功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中轴部件、脚蹬部件、操纵部件、 驱动部件和后闸传递部件,淬火中轴光轴部成为超越离合器的内环,外星轮由 外星轮体和传动件合并而成,外星轮大端按车轮倒转时的方向向小端过渡,外 星轮与拨爪一起套在曲柄内端淬火中轴的光轴上;在外星轮和中轴之间配有滚 柱,每一对滚柱间由拨爪的爪隔开;外星轮与车架中之一设有在必要时可触及 对方的止动部件,以阻止外星轮越位影响驱动装置正常工作,防止损坏零部件; 拨爪外端活动连接受力杆,常态下受力杆重心偏车后至后下方,利用偏心力以 驱动滚柱移向外星轮间隙小端直至消隙为止,以利一触即发快速制动;操纵部 件可以是一端与平叉支架或车架活动连接的操纵杆,其另一端同与左闸把连动 的长拉杆用紧闸螺钉连接;操纵部件上配置有弹簧,其作用力既使其上的触头 背离受力杆,也拉紧了前端拉杆。当握紧左闸把时,收紧的长拉杆就拉动操纵 杆压到受力杆上,进而带动拨爪的爪拨动滚柱逆时针移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 现超越;外星轮驱动末端有与后闸传递件部连接的装置;前踏脚蹬时,滚柱滚 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自行车向前行;当倒踏脚蹬时滚柱在摩擦力作用下滚向外星轮间隙小端而实现结合,使外星轮驱动末端拉紧了后闸传递部件 实现减速或制动。外星轮是二件合一体,它可以是采用铆合或螺纹连接而成,也可以用整体式; 外星轮大端和相邻小端相交接点处的内径与拨爪的爪的外径为间隙配合,拨爪 的爪的内孔上可以有凹槽(成熟技术未图示),以减小摩擦阻力;拨爪的爪的内 径与中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外星轮两端面可配置平垫圈;外星轮侧面面对 受力杆自由端触点的调节和移动范围是圆柱面。止动部件可以是在外星轮本体上制出可触及车架的止动件,止动部件可套 上减噪防护用的塑管,或在平叉上装上与平叉管形对应的塑胶卡套。与后闸传递件部连接的装置,可以是有直接连接的接口,也可以是固定连接 或活动连接上与后闸传递部件相配的中转接头件;中转接头件可以是侧面有与 后拉杆螺纹相配的拉杆接头。平叉上支架可挂拉簧,拉簧另一端挂在操纵杆上;扭簧中部与操纵杆同轴连 接在平叉上;扭簧弯钩一端挂于操纵杆侧壁的孔中,另一端靠在中接头上;弹 簧的配制可二取一。受力杆径向外围相对操纵杆所可能调节和移动的范围上是同心圆弧形;受力 杆自由端内触点在沿受力杆自由端内触点可落在外星轮至立管区间的零部件外 圆柱面上。操纵杆上有在必要时可顶压到受力杆径向外围的触头。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中轴上配置摩擦式超越离合器,离合器传动端再与自行车后 闸传递部件连接,前踏脚蹬时中轴逆时针转动,滚柱滚到外星轮间隙大端实现 超越而不影响前行;倒踏脚蹬时,中轴顺时针转动,推动滚柱向外星轮间隙小 端而实现接合,外星轮向前转动进而拉紧后闸传递部件进行减速和制动;脚踏 刹车比手闸刹车更轻松有力,对于可乘坐多人的串列车的制动更显必要,它也 避免了冷天用手按闸制动的困难和不便,由于采用手控操纵部件可进行手控超 越,上下车或减速制动前若需变更曲柄位置,只要先轻轻按住左闸把拉动操纵 部件逆转就能方便进行;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系列实施方式。(面对左中轴端面为正视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K向视图。图3是图1铆接的接头的A— A剖视图。图4是一种驱动端直接连接拉杆的A— A剖视图。图5是一种驱动端直接连接拉杆的A— A剖视图。图6是一种可装于驱动端用紧闸螺钉连接拉杆的接头的A—A剖视图。图7是一种可装于驱动端用螺纹连接拉杆的接头的A—A剖视图。 图8是一种驱动端直接连接拉杆的A—A剖视图。图1示出外星轮2是二件合一体,它可以是采用铆合或螺纹连接而成,也 可以用整体式;(合并体未图示)拨爪4可与外星轮装入曲柄内端淬火中轴的光 轴上,在中轴和外星轮之间配有滚柱l,每一对滚柱由拨爪的爪3隔开;拨爪的 爪的内孔上可以有凹槽(成熟技术未图示),以减小摩擦阻力;拨爪4径向外端 活动连接环形受力杆6的一端,安装时和常态下受力杆6重心偏车后下或下方 而自由落下,利用偏心力以驱动滚柱1移向外星轮间隙小端直至消隙为止;以 利一触即发快速制动,受力杆6外围相对操纵杆接触处所可能调节和移动的范 围以同心圆弧形最好,这样操纵杆与其间隙可调至最小,以利快速实现超越; 受力杆自由端内触头可以是径向内凸点14;受力杆自由端内触点在沿受力杆自 由端内触点可落在外星轮至立管区间的零部件外圆柱面上。操纵杆7 —端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17紧定在平叉上后能灵活转动;(下称 活动连接,类似情况同样适用)也可以在操纵杆7的安装孔中放入高度大于操 纵杆7板厚的定位环,盖上平垫圈后用普通螺钉紧定来实现。(普通技术未出图) 长拉杆穿过改制的紧闸螺钉12,装上操纵杆衬套13和垫片后,通过螺母固紧; 其加长的工作头部在必要时可触动受力杆6外围;紧闸螺钉12的头部在必要时 可触动受力杆6外围。当握紧左闸把时,收紧的长拉杆就拉动操纵杆,使改制 的紧闸螺钉12加长的头部压到受力杆6外围压到上,进而带动拨爪的爪拨动滚 柱逆时针移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操纵杆7与长拉杆的连接长拉杆尾 端伸出部份可向车内弯;平叉上支架10可挂拉簧,拉簧另一端挂在操纵杆7上;扭簧5中部与操纵 杆7同轴连接在平叉上;扭簧5弯钩一端挂于操纵杆侧壁的孔9中,另一端靠 在中接头上;弹簧的配制可二取一。受力杆6自由端有内凸点14自由压在外星 轮2的侧壁上;外星轮对应平叉部位上弯制一角钢样止动件15,止动件外套上塑胶管16, 止动件前端有倒棘以防止软套管脱出。外星轮靠车前方向有一止动块21,在止 动块21与驱动端之间的中接头下方配置Z形限位止动件24,其外配上塑胶套 25,当外星轮止动块21触动限位止动件24就可实现止动而超越;当外星轮驱 动端靠近限位止动件24时,就提示人们已到极限位不能继续倒踏脚蹬制动,要 下车调修;在外星轮2的止动块21和驱动端对应塑胶套25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中轴部件、脚蹬部件、操纵部件、驱动部件和后闸传递部件,其特征在于:淬火中轴光轴部成为超越离合器的内环,外星轮(2)由外星轮体和传动件合并而成,外星轮(2)大端按车轮倒转方向向小端过渡,外星轮与拨爪(4)一起套在曲柄内端淬火中轴的光轴上;在外星轮和中轴之间配有滚柱(1),每一对滚柱间由拨爪的爪(3)隔开;外星轮与车架中之间设有在必要时可触及对方的止动部件,以阻止外星轮越位影响驱动装置正常工作,防止损坏零部件;拨爪(4)外端活动连接受力杆(6),常态下受力杆重心偏车后至后下方,利用偏心力以驱动滚柱(1)移向外星轮间隙小端直至消隙为止,以利一触即发快速制动;操纵部件可以是一端用螺钉(17)与平叉活动连接的操纵杆(7),其另一端同与左闸把连动的长拉杆用改制的紧闸螺钉(12)和衬套(13)连接;改制的紧闸螺钉(12)伸出的长度超过受力杆(6)的端面;常态下配制在操纵部件上的弹簧,其作用力既使其上的紧闸螺钉(12)背离受力杆,也拉紧了前端拉杆;当握紧左闸把时,收紧的长拉杆就拉动操纵杆上的紧闸螺钉(12)压到受力杆上,进而带动拨爪的爪(3)拨动滚柱(1)移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驱动末端有连接后闸传递件的装置;前踏脚蹬时,滚柱(1)滚向外星轮(2)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自行车向前行;当倒踏脚蹬时,滚柱在摩擦力作用下滚向外星轮间隙小端而实现结合,使外星轮驱动末端拉紧了后闸传递部件实现减速或制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李有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