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化工设备领域的一种焙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依次相连的焙烧炉、除尘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焙烧炉具有至少八个风帽孔,焙烧炉的高度至少为十五米,所述除尘装置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进气口与焙烧炉上方的炉气出口相连,出气口与净化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焙烧炉的基础上,增加了焙烧炉风帽数量,提高了焙烧炉的高度,从而延长了燃烧停留时间,经过一次焙烧便能除去原料中的高含硫,简化了工艺,并将原有的重力除尘和旋风除尘装置改为余热锅炉,除尘的同时降低了炉气的温度,加快了工艺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钴、铜、镍的转化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焙烧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在的焙烧制酸工艺过程中,一般是采用两次焙烧法,即先将含硫35%以上的原料在氧化炉中焙烧,脱硫后将得到的料渣与原料按2:1进行配合后再送入酸化炉中焙烧,此时入炉料硫含量约在12%左右,经过两次焙烧后能除去原料中绝大部分硫,形成二氧化硫等气体。随后炉气经重力除尘、三级旋风除尘、自然降温后进入到氧化净化系统。之所以要进行两次焙烧来脱去原料中的高含硫,是因为现有的酸化炉的风帽数较少,炉体较矮,焙烧温度为一般在600度左右,当原料中含硫量过高时无法把控焙烧程度,所以需要进行两次焙烧,逐次降低原料中的硫含量。但是两次焙烧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多了一道倒渣的工序,产生的炉气需要经过多次沉降以及自然降温后才能进入净化系统,工艺过程耗时较长,同时增加了二次焙烧渣中的有色金属含量,不便于以后工序的浸出,钴、铜、镍的转化率只在70%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焙烧系统需要两次焙烧,工序繁琐,耗时较长等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经济节能的焙烧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焙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焙烧炉、除尘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焙烧炉具有至少八个风帽孔,焙烧炉的高度至少为十五米,所述除尘装置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进气口与焙烧炉上方的炉气出口相连,出气口与净化装置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余热锅炉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位于余热锅炉炉体的上端。进一步的是,所述余热锅炉包括两个烟箱,两个烟箱通过顶部的烟道连在一起。进一步的是,所述余热锅炉的两个烟箱底部均设有集尘灰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焙烧炉的基础上,增加了焙烧炉风帽数量,提高了焙烧炉的高度,从而延长了燃烧停留时间,经过一次焙烧便能除去原料中的高含硫,简化了工艺,并将原有的重力除尘和旋风除尘装置改为余热锅炉,除尘的同时降低了炉气的温度,加快了工艺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钴、铜、镍的转化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原有焙烧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焙烧炉,2-余热锅炉,3-净化装置,4-氧化炉,5-酸化炉,6-重力除尘器,7-旋风除尘器,11-风帽孔,12-炉气出口,21-进气口,22-出气口,23-烟箱,24-烟道,25-集尘灰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原有的焙烧系统主要包括依次相连的氧化炉4,酸化炉5,重力除尘器6,旋风除尘器7和净化装置3。由于原有的焙烧炉的炉体较小,风帽孔数量较少,需要依次经过在氧化炉4和酸化炉5中焙烧才能去除原料中的高含硫,两次焙烧得到的炉气需要经过重力除尘器6和三道旋风除尘器7除尘并经自然冷却后才能进入净化装置3中净化,整个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且没有做到资源的回收利用。本技术是在原有的焙烧系统上进行了改进,改进的第一个地方是将原来的两次焙烧改成了一次焙烧,具体的是将焙烧炉I的风帽孔11由原来的四孔改为八孔以上,并且加高了焙烧炉炉体的高度,改造后的高度在十五米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延长燃烧的停留时间,使原料能在焙烧炉I中充分脱硫,只需一次焙烧便能达到脱硫要求,从而减少了二次焙烧和倒渣的步骤,节省了成本。另一个改进的地方是将原来的重力除尘器6和旋风除尘器7改为了余热锅炉2,由于改进后的焙烧炉高度较高,炉气在焙烧炉I中会有一定的沉降,相比原有的焙烧炉进入除尘装置的炉气粉尘较低,因此只需通过余热锅炉2的自然沉降即可满足除尘要求,同时因为炉气温度较高,采用余热锅炉2能充分利用炉气的热能资源,在缩短工艺时间的同时还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虽然整个系统改进的地方不多,但实际运用的效果显著,简化了工艺,缩短了时间,还做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为了使炉气能在余热锅炉2中充分沉降,将所述余热锅炉2的进气口 21和出气口22均设置在余热锅炉2炉体的上端。进一步的,可以采用包括两个烟箱23的余热锅炉,两个烟箱23通过顶部的烟道24连在一起,两个烟箱24 —方面能增加炉气的沉降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得炉气冷却降温更充分,有利与后续的净化工作。在余热锅炉2的烟箱24底部设有集尘灰斗25。集尘灰斗25用于收集沉降的粉尘,通过定期清扫保证余热锅炉2的除尘效果。本技术通过对现有的焙烧系统的焙烧炉和除尘装置进行的改进,简化了工艺过程,缩短了整个流程的时间,并且利用余热锅炉回收利用炉气中的热能,减少了成本,节约了资源,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炉渣中钴、铜、镲的转化率,带来了很高的额外收益。本技术符合现代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生产理念,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利用。【主权项】1.焙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焙烧炉(I)、除尘装置和净化装置⑶,其特征是:所述焙烧炉(I)具有至少八个风帽孔(11),焙烧炉(I)的高度至少为十五米,所述除尘装置为余热锅炉(2),余热锅炉⑵的进气口(21)与焙烧炉⑴上方的炉气出口(12)相连,出气口(22)与净化装置(3)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余热锅炉(2)的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均位于余热锅炉(2)炉体的上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焙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余热锅炉(2)包括两个烟箱(23),两个烟箱(23)通过顶部的烟道(24)连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焙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余热锅炉(2)的两个烟箱(24)底部均设有集尘灰斗(2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化工设备领域的一种焙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依次相连的焙烧炉、除尘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焙烧炉具有至少八个风帽孔,焙烧炉的高度至少为十五米,所述除尘装置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进气口与焙烧炉上方的炉气出口相连,出气口与净化装置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焙烧炉的基础上,增加了焙烧炉风帽数量,提高了焙烧炉的高度,从而延长了燃烧停留时间,经过一次焙烧便能除去原料中的高含硫,简化了工艺,并将原有的重力除尘和旋风除尘装置改为余热锅炉,除尘的同时降低了炉气的温度,加快了工艺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钴、铜、镍的转化率。【IPC分类】C01B17-74【公开号】CN204569423【申请号】CN201520142332【专利技术人】刘青海 【申请人】攀枝花市德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焙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焙烧炉(1)、除尘装置和净化装置(3),其特征是:所述焙烧炉(1)具有至少八个风帽孔(11),焙烧炉(1)的高度至少为十五米,所述除尘装置为余热锅炉(2),余热锅炉(2)的进气口(21)与焙烧炉(1)上方的炉气出口(12)相连,出气口(22)与净化装置(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海,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市德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