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619 阅读:5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是于车头管内套设前叉直管,前叉直管顶部固设结合装置,于车头管顶,底部设车头碗组,车头碗组之置轴环于车头管内径处设有凹陷的承部,于承部内容置轴承,以一防水盖于承部之开口处压制住轴承,并配合迫紧环相互压制形成一无牙式之车头碗组,并使轴承可隐藏于车头管内,且便于更换维修。(*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车头碗装置。目前车头碗组配合车头管或前叉管结构,可分为有牙与无牙配合之两大类,无论为有牙或无牙式结构,其车头碗组均有其极大的缺点,即其车头碗组结构均采外露式,即其承载珠巢之碗体是外露於车头管外部,如此之结构形态,其碗体易受到不当的碰撞而产生损害,且其圆突出之外形,与车头管及前叉或把手直管之端部圆直状之轮廓无法融为一体,更由于其圆突出之外形造成车头管部分之外部结构显得极为突兀,难以符合现代流线的设计,而观诸现有市面上所见及之车头碗组结构,一直保持习知之设计巢臼中,难以有所突破,因此有业者针对有牙的配合系统作改良,以将相关车头碗组结构隐藏入车头管内,以配合外部之造型设计,惟其仍有本身无法克服的缺失。请配合图4、5所示,为台湾第八一二0三00九号“隐藏式车头碗结构”新型专利案,其基本之结构均与一般习知结构相当,系于一车头管(60)内径套设于一前叉(70)之前叉直管(71)外部,而于前叉直管(71)内径处另以迫紧形态固设有一把手直管(80),而其前叉直管(71)顶部另设成外螺纹形态,以供一碗体(90)螺锁于其上,并藉以压迫车头碗组相关之结构,以形成迫紧固定之形态。其特征是于其车头管(60)内径之顶端处设有凹陷的环槽(61)以供碗体(90)容置于其中,而于环槽(61)底部另设有钢珠轨(62)以供一轴承(63)紧配合于其间,轴承(63)内径为其碗体(90)尖状之迫紧结构予以迫紧定位,而于车头管(60)底端亦相对于轴承(63)设有开口向下之钢珠轨(64)以供容置,并于前叉直管(71)底部处相对设有一凹弧状之承座(710)以配合承载住轴承(63),如此之结构实具有以下之缺失,诸如1.仅适用于有牙结构即其结构配合之形态系使用于有牙之前叉(70)结构形态,无牙之结构形态则无法使用。2.其车头管(60)与前叉(70)结构必须特别制作即车头管(60)与前叉(70)为配合轴承(63)与碗体(90)之设置,其车头管(60)相对设有环槽(61)、钢珠轨(62)、钢珠轨(64),而前叉(70)之前叉直管(71)相对设有承座(710),其均必须配合前述之结构予以设置,而无法以习知现有尺寸与规格之车头管(60)与前叉(70)使用,故该一隐藏式之车头碗组结构使用组配不但不便,而且,需要特殊设计制作之前叉(70)与车头管(60)配合使用,自造成使用上或制作上之不便。3.任一结构损害时造成更换上之不易由于其轴承(63)与车头管(60)间之配合,系以钢珠轨(62)与钢珠轨(64)配合紧配合定位,如此之定位形态若轴承(63)有所损坏时,其必然无法顺利的更换其损坏的轴承(63),必须以敲打或紧压轴承(63)方式为之,如此需要极大之力量,更易造成轴承(63)或车头管(60)相关结构之损坏,更换上十分的不易,而且,耗时费力自造成使用上之经济成本不必要之负担。4.组配上有其不便之处由于其车头管(60)内供碗体(90)容置于其中,即其供锁紧之碗体(90)深陷于车头管(60)内环槽(61)中,工具必然无法轻易达到,如此,碗体(90)之迫紧自成极大的困难,难以顺利的紧迫,相对的,要作拆组,亦产生相当的困扰,故有其不便处。本技术有鉴于此,为使其隐藏式之技术运用于无牙之前叉组配系统上,更可使其隐藏结构符合经济效益,且组配简易,制作更为简化无需特殊制作之结构形态,而开发出一种符合上述条件的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可供习知现有规格之车头管与前叉直接使用,无需另外特殊制作,从而可降低施工制作之复杂度,而达到使用上之方便性,且即使轴承若有损害,可直接更换,而便于维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是于车头管内套设前叉的前叉直管,而前叉直管顶部穿出车头管并套设有把手直管,于前叉直管顶部设有结合装置,结合装置的结合栓顶部扩大处压制于把手直管顶部并压抵车头管与前叉直管间的车头碗组,结合栓螺入迫紧体,并藉由迫紧体周缘卡住前叉直管内壁,其特征在于于车头管顶、底部分别设有车头碗组,该车头碗组具有分别设于车头管顶部、底部的置轴环,并于该置轴环内容置有轴承,轴承外部盖设有防水盖,于车头管顶部的车头碗组上方与把手直管压贴处另设有迫紧环。所述的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其特征在于车头碗组之置轴环相对于车头管端缘处设有平压于其端缘处的靠缘,而相对於车头管内径处另设有凹陷的承部,以容置轴承。所述的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防水盖与轴承相对处分别设有倾斜的迫紧部与迫缘。所述的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迫紧环于相对防水盖处设置有迫紧部。本技术的效果是1.确实为有牙式迫紧系统提供一隐藏式车头碗组结构其藉由车头碗组(50)之轴承(52)、防水盖(53)与迫紧环(54)设置,使整体可配合无牙式之结合装置(40)予以固定结合,而且,藉由车头碗组(50)之置轴环(51)将靠缘(510)设於外而凹陷之承部(511)设于内之结构形态,使承部(511)可确实的承载住轴承(52)并藏于车头管(10)之内径处,成为一隐藏式之结构形态。2.提供另一形态之组配选择由于车头碗组(50)整体外露之结构仅有置轴环(51)靠缘(510)与防水盖(53)之厚度外,其整体于车头管(10)与前叉(20)或把手直管(30)间之组配高度几乎接近零,可顺利的延伸车头管(10)之外径轮廓,使与前叉(20)或把手直管(30)之接合,更符合流线之设计,不致有突兀之感,提高外观的质感,成为业者另一形态之组配选择。3.可运用习知现有尺寸之车头管(10)与前叉(20)由于使用本技术之车头碗组(50),其车头管(10)与前叉(20)之内径或外径处无需另外之钢珠轨或承座设计,故可直接使用习知现有之规格,无需再行加工制作,而其,车头管(10)之尺寸可使用大尺寸者,前叉(20)之尺寸可选用较小径之现有产品,无需另外制作,在取材上更为灵活,而且,就配合本技术车头碗组(50)之车头管(10)与前叉(20)仍可应使用者、消费者或设计之需要,直接将本技术之车头碗组(50)予以更换习知之外露式车头碗组,再加设垫片或衬套即可,亦十分的方便。4.任一结构损害时更换上甚为方便由於整体配合车头碗组(50)之结构系以无牙组配系统为之,各结构间均以迫缘(520)、迫紧部(530)、(540)等倾斜状之结构予以相互迫紧,包括于图式中,轴承(52)与置轴环(51)承部(511)间之配合亦成导斜角之形态,如此之形态,即可当结合装置(40)予以松开后,其各部份之结构可轻易的松开以供更换或组配之使用,其更换零件十分方便。5.组配上有其直接而方便之处由于其迫紧主要结构系在于结合装置(40),而结合装置(40)与习知位置无异,所有的旋紧或旋松之设置,可直接于整体之顶部即可为之,不会受到任何的阻碍,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以之较佳实施例附以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系统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之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习知车头碗结构之剖面示意图。图5为习知车头碗结构之立体分解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拆组的自行车无牙隐藏式车头碗装置,是于车头管内套设前叉的前叉直管,而前叉直管顶部穿出车头管并套设有把手直管,于前叉直管顶部设有结合装置,结合装置的结合栓顶部扩大处压制于把手直管顶部并压抵车头管与前叉直管间的车头碗组,结合栓螺入迫紧体,并藉由迫紧体周缘卡住前叉直管内壁,其特征在于:于车头管顶、底部分别设有车头碗组,该车头碗组具有分别设于车头管顶部、底部的置轴环,并于该置轴环内容置有轴承,轴承外部盖设有防水盖,于车头管顶部的车头碗组上方与把手直管压贴处另设有迫紧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下谕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丹下通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