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059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包括:基座、转接部和插头部,转接部连接于基座与插头部之间,转接部的第一端与基座的前端可转动连接,基座的前端设有一凹腔,该第一端嵌入凹腔,凹腔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转接部的第一端两外侧壁有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嵌套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内,且第一连接环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呈微紧配以使第一连接环能够相对第一连接孔任意角度旋转;转接部的第二端与插头部可转动连接,转接部第二端端面设有过线孔,与第一连接环内孔连通形成T形过线通道,T形过线通道还与第一连接孔连通以便传输导线穿过。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克服连接器接头的空间局限性,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接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通讯以及多媒体产品,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DVD、高清电视等,不断推陈出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在这些产品之间,通常需要进行各种电信号和讯息的传输,这就需要一种连接器,将需要信息传输的两台设备进行连接。然而,目前已有的连接器接头通常为固定的,不可转动的结构,容易造成其插接空间的局限性,例如一些并排有多个插座的电子产品,其连接器接头常常挡住旁边的插座而不能插入其它的设备,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亟需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为此,该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包括:基座、转接部和插头部,所述转接部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插头部之间,且所述转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一凹腔,所述转接部的第一端嵌入所述凹腔,所述凹腔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相应的,转接部的第一端两外侧壁设有圆形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嵌套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呈微紧配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环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孔任意角度旋转;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头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端面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孔连通形成T形过线通道,所述T形过线通道还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以便于传输导线穿过。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部的尾端设有朝向所述转接部凸起的筒状外缘,所述外缘插入所述过线孔,且所述外缘的末端具有卡住所述过线孔的内表面的卡扣件,所述外缘与所述过线孔微紧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光滑的圆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壁为光滑的圆筒状表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线孔位于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端面的中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连接环具有同一中心轴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外缘具有同一中心轴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部与所述转接部连接的端面紧密贴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接部具有两个T形端面,两个T形端面的脚部通过平滑的弧形曲面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的前端端面为圆弧形曲面,以使所述转接部能够自由转动。实施本技术,可得到一种能够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以克服连接器使用空间的局限性,实现连接器接头的更广泛使用。【【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是图1所不连接器接头的基座的立体不意图;图5和图6是图1所示连接器接头的转接部的立体示意图;图7、图8和图9是图1所示连接器接头的插头部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7所示的连接器接头的插头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3,本技术提供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包括基座110、转接部130和插头部150,转接部130连接于基座110和插头部150之间,转接部130的第一端131与基座110的前端可转动连接,转接部130的第二端与插头部150可转动连接。整体通过超声波结合装配的工艺实现产品的三个主要部分之间的360度旋转。参考图4,基座110的前端设有凹腔111,转接部130嵌入凹腔111,凹腔111的两内侧壁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113,相应的,转接部130的第一端131两外侧壁设有圆形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环135,第一连接环135嵌套于第一连接孔113内,且第一连接环135与第一连接孔113呈微紧配以使第一连接环135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孔113任意角度旋转。基座110和转接部130通过转轴的方式实现旋转。参考图5、图6,转接部130的第二端133与插头部150可转动连接,转接部130的第二端133端面设有过线孔137,过线孔137位于转接部的第二端端面的中心。过线孔137与第一连接环135内孔连通形成T形过线通道,该T形过线通道还与第一连接孔113连通以便于传输导线穿过。传输导线沿基座110的尾端穿入,经过第一连接孔113、第一连接环135和过线孔137后连接到插头部150的接线端子。转接部130具有两个T形端面,两个T形端面的脚部,即转接部130的第二端133通过平滑的弧形曲面相连接,以使转接部130能够在凹腔111内自由转动。同理,基座110的前端端面为弧形曲面,以使转接部130能够自由转动。参考图7-图9,第一实施例中插头部150的尾端设有朝向转接部130凸起的筒状外缘151,外缘151插入过线孔137,且外缘151的末端具有外翻的用于卡住过线孔137的卡扣件153,过线孔为平滑的圆孔,过线孔137与外缘151具有同一中心轴线,外缘151与过线孔137微紧配,以使插头部150能够相对于转接部130绕中心轴线旋转任意角度,且外缘151具有凹凸的边缘。插头部150与转接部130连接的端面紧密贴合,结构紧凑的同时防止有裸露的传输导线暴露在空气中。参考图10,第二实施例中的插头部150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外缘151具有平滑的边缘。插头部150与转接部130的连接采用超声波的工艺,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来实现旋转。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转接部和插头部,所述转接部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插头部之间,且所述转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一凹腔,所述转接部的第一端嵌入所述凹腔,所述凹腔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相应的,转接部的第一端两外侧壁设有圆形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嵌套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呈微紧配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环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孔任意角度旋转; 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头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端面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孔连通形成T形过线通道,所述T形过线通道还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以便于传输导线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部的尾端设有朝向所述转接部凸起的筒状外缘,所述外缘插入所述过线孔,且所述外缘的末端具有卡住所述过线孔的内表面的卡扣件,所述外缘与所述过线孔微紧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光滑的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壁为光滑的圆筒状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位于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端面的中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连接环具有同一中心轴线。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外缘具有同一中心轴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部与所述转接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转接部和插头部,所述转接部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插头部之间,且所述转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一凹腔,所述转接部的第一端嵌入所述凹腔,所述凹腔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相应的,转接部的第一端两外侧壁设有圆形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嵌套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呈微紧配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环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孔任意角度旋转;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头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端面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孔连通形成T形过线通道,所述T形过线通道还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以便于传输导线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细花何子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