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式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872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23:54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供通过调整包括以栽插臂轴为中心旋转的栽插臂在内的旋转体的重量的平衡来降低振动的步行式插秧机。对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步行式插秧机,从被收纳于栽插箱的栽插臂轴经由曲轴使栽插臂旋转,并且,随着上述栽插臂的旋转而从动动作的从动臂由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栽插箱的支承部支承,在上述曲轴设置有以上述栽插臂轴为中心旋转的平衡配重,上述栽插箱的支承部的与上述平衡配重的外周对置的面倾斜设置,以免与上述平衡配重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步行式插秧机的栽插臂的旋转运动合理化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日本实公昭62 - 38507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1 — 087538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曲柄式的栽插臂的步行式插秧机。栽插臂由与被收纳于栽插箱的栽插臂轴连接的曲轴以及由栽插箱支承为能够摆动的从动臂支承。即,栽插臂一边以栽插臂轴为中心旋转、一边随着从动臂的摆动而使自身的姿态变化,由此能够描画闭环的栽插轨迹。由于栽插臂以栽插爪朝向后侧(载苗台侧)的姿态旋转,因此,隔着通过栽插臂轴的铅垂线,在载苗台侧以及与载苗台侧相反侧之间存在重量不平衡。因此,无法抵消作用于栽插臂轴的离心力,会产生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通过调整包括以栽插臂轴为中心旋转的栽插臂在内的旋转体的重量的平衡来降低振动的步行式插秧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步行式插秧机,从被收纳于栽插箱的栽插臂轴经由曲轴使栽插臂旋转,并且,随着上述栽插臂的旋转而从动动作的从动臂由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栽插箱的支承部支承,在上述曲轴设置有以上述栽插臂轴为中心旋转的平衡配重,上述栽插箱的支承部的与上述平衡配重的外周对置的面倾斜设置,以免与上述平衡配重发生干涉。优选在密封上述栽插箱的盖设置有供油口。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设置于曲轴的平衡配重来调整包括以栽插臂轴为中心旋转的栽插臂在内的旋转体的重量的平衡,从而降低振动,由此能够实现顺畅的秧苗的栽插。【附图说明】图1是步行式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是步行式插秧机的传动系统图。图3是示出栽插装置的左侧栽插臂的支承构造的图。图4是栽插装置的左侧栽插臂的后视图。图5是左侧栽插臂的支承部、曲轴以及平衡配重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设置于左栽插箱的背面的盖以及供油口的图。图7是示出右栽插箱相对于后方侧部框架的安装的后视立体图。图8是示出右栽插箱相对于后方侧部框架的安装的图,(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标号说明:1:步行式插秧机;3:栽插装置;11:发动机;12:变速箱;15L:左侧栽插臂;15R:右侧栽插臂;16L:中央左侧栽插臂;16R:中央右侧栽插臂;30L:左侧栽插箱;30R:右侧栽插箱;33L:左栽插臂轴;33R:右栽插臂轴;36:中央栽插箱;39:中央栽插臂轴;41L:曲轴;42L:从动臂;46L:支承体;52L:平衡配重;53L:倾斜面。【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步行式插秧机I进行说明。步行式插秧机I是四行插秧的步行式插秧机。步行式插秧机I具备行走装置2、栽插装置3、供苗装置4以及浮船5。行走装置2是使用发动机的动力使步行式插秧机I行走的装置。行走装置2具备:发动机11 ;变速箱12,该变速箱12具备进行步行式插秧机I的前进后退的切换、变速的机构;以及左车轮13和右车轮14,该左车轮13和右车轮14由经由变速箱12传递的动力驱动。栽插装置3是使用发动机的动力进行秧苗的栽插的装置。栽插装置3是从载置于载苗台的苗床拔取秧苗并将其栽插于田地的装置。栽插装置3是曲柄式的栽插装置,具备四个栽插臂。具体而言具有左侧栽插臂15L、右侧栽插臂15R、中央左侧栽插臂16L以及中央右侧栽插臂16R,且从行走方向左侧起按照左侧栽插臂15L、中央左侧栽插臂16L、中央右侧栽插臂16R、右侧栽插臂15R的顺序配置。供苗装置4是使用发动机的动力对栽插装置3供给秧苗的装置。供苗装置4具备载苗台17、横向送秧装置18以及纵向送秧装置19。载苗台17是载置要朝栽插装置3供给的秧苗的载台。载苗台17是具有以前方低的方式倾斜的载置面的板状的部件。苗床被载置于载苗台17,上述栽插臂从苗床拔取秧苗并栽插于田地。在载苗台17,栽植苗床的空间根据栽插臂的数量(步行式插秧机I的插秧行数)设置。载苗台17被载置成能够在固定于机架后部的框架的导轨上沿左右方向滑动。横向送秧装置18是在载苗台17沿左右方向往复滑动的装置,以使得栽插臂能够从被载置于载苗台17的苗床依次拔取秧苗。纵向送秧装置19是将苗床朝载苗台17的前端部(下端部)适当输送的装置,以使得栽插臂能够从被载置于载苗台17的苗床依次拔取秧苗。浮船5对田地进行平整,且使机架升降以调整秧苗的栽插深度。浮船5由中央浮船5C以及以中央浮船5C为中心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个方向的两个侧浮船5L、5R构成。中央浮船5C的前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支承发动机11的发动机座沿上下方向摆动。两个侧浮船5L、5R的前端部设置成相对于后述的左侧框架26L以及右侧框架26R分别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中央浮船5C以及两个侧浮船5L、5R的后端部由供工作人员操纵的把手(handle)的下部框架支承为能够转动。根据中央浮船5C前端部的沿上下方向的摆动,使分别支承左车轮13与右车轮14的左车轴箱22L的后端部以及右车轴箱22R的后端部沿俯仰(pitching)方向转动,由此使左车轮13与右车轮14升降。这样,根据车轮13、14的升降,机架相对于车轮13、14的高度变更,由此,设置于机架的栽插装置3的高度变更。图2是步行式插秧机I的传动系统图。首先,对左车轮13以及右车轮14的驱动进行说明。从发动机11传递到变速箱12的动力经由左侧离合器轴21L朝左车轴箱22L传递。在左车轴箱22L内,动力经由链轮链条23L传递到左车轴24L,由此来驱动被固定于左车轴24L的靠机架外侧的一端的左车轮13。同样,传递到变速箱12的动力经由右侧离合器轴21R朝右车轴箱22R传递。在右车轴箱22R内,动力经由链轮链条23R传递到右车轴24R,由此来驱动被固定于右车轴24R的靠机架外侧的一端的右车轮14。其次,对栽插装置3的驱动进行说明。传递到变速箱12的动力经由左栽插传动轴25L以及右栽插传动轴25R分别传递到左侧框架26L内以及右侧框架26R内。在左侧框架26L内,动力经由锥齿轮27L、28L朝左后传动轴29L传递,进而朝左栽插箱30L内传递。在左栽插箱30L内,动力经由锥齿轮31L、32L朝左栽插臂轴33L传递,从而驱动设置于左栽插臂轴33L的靠机架内侧的一端的左侧栽插臂15L。同样,在右侧框架26R内,动力经由锥齿轮27R、28R朝右后传动轴29R传递,进而朝右栽插箱30R内传递。在右栽插箱30R内,动力经由锥齿轮31R、32R朝右栽插臂轴33R传递,从而驱动设置于右栽插臂轴33R的靠机架内侧的一端的右侧栽插臂15R。传递到变速箱12的动力经由中央栽插传动轴34传递到中央框架35,进而传递到中央栽插箱36。在中央栽插箱36内,动力经由维齿轮37、38传递到中央栽插臂轴39。中央栽插臂轴39朝中央栽插箱36的左右两个方向伸出。在伸出的两端设置有中央左侧栽插臂16L以及中央右侧栽插臂16R,动力被传递到中央栽插臂轴39,从而驱动中央左侧栽插臂16与中央右侧栽插臂16R。使用图3对左侧栽插臂15L的驱动进行说明。由于左侧栽插臂15L、右侧栽插臂15R、中央左侧栽插臂16L以及中央右侧栽插臂16R的与驱动相关的构造不变,因而在此以左侧栽插臂15L为例进行说明。左侧栽插臂15L经由曲轴41L以及从动臂42L设置于左栽插箱30L。曲轴41L以及从动臂42L设置于比左栽插箱30L靠机架内侧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从被收纳于栽插箱的栽插臂轴经由曲轴使栽插臂旋转,并且,随着所述栽插臂的旋转而从动动作的从动臂由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栽插箱支承部支承,在所述曲轴设置有以所述栽插臂轴为中心旋转的平衡配重,所述栽插箱的支承部的与所述平衡配重的外周对置的面倾斜设置,以免与所述平衡配重发生干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忠司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