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天然或人造管腔的柔性微波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582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8:57
一种用于联接柔性同轴线缆、流体冷却系统、和导管外护套的联接器,联接器包括流体联接器主体,流体联接器主体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旁通球、外护套以及被收纳在流体联接器主体内的流体密封系统。流体密封系统包括被配置成形成与流体联接器主体的液密密封的远侧密封隔膜和近侧密封隔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接器本分案申请是基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280025173.8(国际申请号PCT/US2012/032820)、专利技术名称“用于天然或人造管腔的柔性微波导管”、申请日2012年4月9日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用于天然或人造管腔的柔性微波导管,以及相关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能量的组织治疗是公知的。各种类型的能量(例如,电的、超声的、微波的、低温的、热的、激光的,等等)被施加给组织以获得所需的结果。已公开的微波导管使微波能量能在体内的天然管腔中被有效率地传输到如下部位:所述部位通过体内的天然或人造管腔,和/或身体结构(比如内脏器官或身体结构)可接近。这样的一类天然管腔包括关于肠胃系统的管腔(例如,嘴部、咽部、食道、胃部、胰腺结构、大肠小肠、胆管、直肠和肛门)。另一类天然管腔包括关于听觉系统的管腔(例如,耳道和咽鼓管)。另一类天然管腔包括关于呼吸系统的管腔(例如,鼻前庭、鼻腔、鼻窦、气管、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另一类天然管腔包括关于泌尿系统的管腔(例如,尿道、膀胱、输尿管、前列腺和肾脏)。另一类天然管腔包括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的管腔(例如,阴道、子宫颈、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另一类天然管腔包括关于男性生殖系统的管腔(例如,尿道、射精管、输精管和睾丸)。其他的天然管腔可能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进入,比如通过常见的脉管内手术获得进入与脉管系统(主动脉、动脉、静脉和心室)相关的管腔的通路。另外,与脉管系统相关的管腔可以提供一种通往所有内脏器官/身体结构的路径和/或通路(例如,通往心脏、肺、肾、肝、胃、肠、结肠、脾、胆囊和阑尾)。据信,肾脏的交感神经活动引起并维持血压的升高。长期的血压增高或高血压是心脏疾病和全球数百万死者与病患的主要原因。通常,一个人长期地收缩压超过140mmHg且舒张压超过90mmHg就被归类为患有高血压。肾脏的去神经已经被证明能降低血压。肾神经在肾动脉周围成束,通过股动脉容易进入肾动脉。以肾神经为对象能获得除血压降低之外的其他有益结果,这可能成为诸如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肾病这些手术的主要动因。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柔性微波导管。所公开的柔性微波导管包括柔性同轴线缆,所述柔性同轴线缆具有内导体、围绕内导体同轴设置的内介电体、和围绕内介电体同轴设置的外导体。所公开的柔性微波导管包括至少一个馈入点,所述至少一个馈入点限定柔性同轴线缆的微波辐射部。提供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具有收缩构型和膨胀构型,并被布置为围绕柔性同轴线缆的微波辐射部,其中,网状结构从柔性微波导管径向向外膨胀,从而将所述至少一个馈入点定位在网状结构的径向中心处。在某些方案中,柔性微波导管的网状结构还包括减少来自微波辐射部的去神经能量沿轴向传播的导电材料。在某些方案中,网状结构包括弹性球囊,所述弹性球囊在其内表面上设有导电图案。在某些方案中,处于膨胀构型的弹性球囊将所述至少一个馈入点定位在网状结构的径向中心处。在某些方案中,导电图案限定在弹性球囊内表面上的窗口,其中,窗口的特征在于缺少导电图案。在某些方案中,网状结构和所述至少一个馈入点形成周向均衡的谐振结构。在某些方案中,网状结构还包括:远侧导电端盖网,近侧导电端盖网,以及形成在远侧导电端盖网和近侧导电端盖网之间的管状网体,其中,远侧导电端盖网和近侧导电端盖网减少了来自微波辐射部的微波能量沿轴向的传播。在某些方案中,管状网体限定沿着大约2cm到大约3cm的纵向跨距360度地辐射能量的窗口。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柔性微波导管,包括:柔性同轴线缆,所述柔性同轴线缆具有内导体、围绕内导体同轴设置的内介电体、以及围绕内介电体同轴设置的外导体。至少一个馈入间隙限定柔性同轴线缆的微波辐射部。居中定位结构被设置在柔性同轴线缆的微波辐射部附近,居中定位结构具有收缩构型和膨胀构型,其中,居中定位结构从柔性微波导管径向向外延伸,从而将至少一个馈入点定位在居中定位结构的径向中心处。在某些方案中,柔性微波导管的居中定位结构包括支架形可膨胀元件,所述支架形可膨胀元件在从柔性微波导管的外护套的范围被朝远侧推进后膨胀成管状。在某些方案中,支架形可膨胀元件限定多个沿纵向跨距360度地辐射能量的窗口。在某些方案中,居中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居中定位装置,所述多个居中定位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馈入间隙中的每个的远侧,并且所述多个居中定位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馈入间隙中的每个的近侧。在某些方案中,多个居中定位装置减少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馈入间隙中的每个的微波能量沿轴向的传播。在某些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馈入间隙包括第一馈入间隙和第二馈入间隙,并且居中定位结构还包括可操作地与第一馈入间隙关联的第一居中定位装置;以及可操作地与第二馈入间隙关联的第二居中定位装置,其中在膨胀构型下,第一馈入间隙处于第一居中定位装置的径向中心处,并且第二馈入间隙处于第二居中定位装置的径向中心处。在某些方案中,第一居中定位装置和第二居中定位装置都限定了在其中的窗口,所述窗口从其中辐射微波能量。在某些方案中,居中定位结构包括可扩张球囊外壳,以及形成在可扩张球囊外壳上的多个瓣,其中,在膨胀构型下,在多个瓣的相邻瓣之间形成通道。在某些方案中,居中定位结构包括围绕柔性微波导管的圆周均匀间隔的多个翅片,其中,在收缩构型下多个翅片被限制在柔性微波导管的外护套内,并且在膨胀构型下多个翅片从柔性微波导管径向向外延伸。在某些方案中,多个翅片被确定尺寸成通过流体流经流体流动管腔所产生流体/液力作用力将柔性微波导管在流体流动管腔中自我居中定位。在某些方案中,居中定位结构包括居中定位篮。居中定位篮包括:用于接合柔性微波导管的第一接收器;用于接合柔性微波导管的第二接收器;以及在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之间延伸的多个带,多个带的每一个都向外弯曲,并形成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之间的弓形路径。在收缩构型下多个带被径向向内压缩,从而将居中定位篮拉长。在膨胀构型下,多个带被解除压缩并径向向外延伸。在某些方案中,第一接收器固定地接合柔性微波导管,并且第二接收器可滑动地接合柔性微波导管。在某些方案中,居中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居中定位篮。所述至少两个居中定位篮的每个都包括:用于接合柔性微波导管的第一接收器;用于接合柔性微波导管的第二接收器;以及在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之间延伸的多个带,多个带的每一个向外弯曲,并且形成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之间的弓形路径。在收缩构型下多个带被径向向内压缩,从而将居中定位篮拉长,在膨胀构型下,多个带被解除压缩并径向向外延伸。在某些方案中,第一接收器固定地接合柔性微波导管,第二接收器可滑动地接合柔性微波导管。在某些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馈入间隙中的一个被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居中定位篮的第一篮和第二篮之间。在某些方案中,居中定位结构包括围绕柔性微波导管的圆周均匀间隔的多个桨叶。多个桨叶中的每个都被铰接地附接到柔性微波导管,其中,在收缩构型下多个桨叶邻近并平行于柔性微波导管,在膨胀构型下多个桨叶展开垂直于柔性微波导管并从柔性微波导管径向向外延伸。在某些方案中,居中定位结构包括连接到柔性微波导管外表面并围绕柔性微波导管外表面以螺旋形式延伸的多个螺旋肋,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天然或人造管腔的柔性微波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联接柔性同轴线缆、流体冷却系统、和导管外护套的联接器,所述联接器包括:流体联接器主体,包括:流体入口,所述流体入口形成在流体联接器主体中,并被配置成可操作地联接冷却流体源并从冷却流体源接收流体;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形成在流体联接器主体中,并被配置成可操作地联接到流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还包括:外护套联接器,所述外护套联接器形成用于联接导管外护套的孔,并形成与导管外护套的液密密封;流体密封系统,所述流体密封系统被收纳在流体联接器主体内,包括:远侧密封隔膜,所述远侧密封隔膜被配置成形成围绕入流管腔的外表面的液密密封和与流体联接器主体的内表面的液密密封,从而限定与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出流增压室,出流增压室被形成在流体联接器主体的远侧内表面、入流管腔的外表面、远侧密封隔膜的远侧部和外护套联接器之间;近侧密封隔膜,所述近侧密封隔膜被配置成形成围绕同轴线缆的外表面的液密密封和与流体联接器主体的内表面的液密密封,从而形成与流体入口流体连通的入流增压室,入流增压室被形成在流体联接器主体的近侧内表面、远侧密封隔膜的近侧部、近侧密封隔膜的近侧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08 US 61/473,5641.一种联接器,所述联接器用于联接柔性同轴线缆、流体冷却系统、和导管外护套,所述联接器包括:流体联接器主体,包括:流体入口,所述流体入口形成在流体联接器主体中,并被配置成可操作地联接冷却流体源并从冷却流体源接收流体;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形成在流体联接器主体中,并被配置成可操作地联接到流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还包括:外护套联接器,所述外护套联接器形成用于联接导管外护套的孔,并形成与导管外护套的液密密封;流体密封系统,所述流体密封系统被收纳在流体联接器主体内,包括:远侧密封隔膜,所述远侧密封隔膜被配置成形成围绕入流管腔的外表面的液密密封和与流体联接器主体的内表面的液密密封,从而限定与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出流增压室,出流增压室被形成在流体联接器主体的远侧内表面、入流管腔的外表面、远侧密封隔膜的远侧部和外护套联接器之间;近侧密封隔膜,所述近侧密封隔膜被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D·布兰南C·M·拉德考
申请(专利权)人: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