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其包括底架和内材,底架包括:一对底侧梁组件,及底横梁组件,其垂直设置于该对底侧梁组件之间,底横梁组件能够相对于底侧梁组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并固定于底侧梁组件;内材设置于底横梁组件上,内材能够相对于底横梁组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并固定于底横梁组件。从而实现内材在底架所在的平面上进行双向移动,可灵活调整内材位置、布局,实现不同规格产品的储运包装托盘标准化,大幅提高托盘箱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托盘箱,尤其涉及一种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
技术介绍
一些具有特殊材料或构造的产品需要使用具有内材的托盘箱装运,由内材将产品固定于托盘箱,防止产品受损。对于某类特殊产品(如汽车消声器、前后车轴等),其结构形状复杂,往往是为其设计和使用具有特定布局内材的托盘箱来进行运输和储存。但是此种托盘箱专用于特定形状产品,如果产品规格改变,则需设计另一特定的托盘箱与其搭配。由于产品规格多样,相应的托盘箱种类相应增多,由此增大了托盘箱的制造成本,以及托盘箱的分类管理成本,且现有托盘箱使用功能单一、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使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规格产品,提高托盘箱的通用性,降低制造成本。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其包括底架和内材,底架包括:一对底侧梁组件,及底横梁组件,其垂直设置于该对底侧梁组件之间,底横梁组件能够相对于底侧梁组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并固定于底侧梁组件;内材设置于底横梁组件上,内材能够相对于底横梁组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并固定于底横梁组件。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托盘箱设计成,底横梁组件可在底侧梁组件上沿第一方向移动,内材可在底横梁组件上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内材在底架所在的平面上进行双向移动,可灵活调整内材位置、布局,实现不同规格产品的储运包装托盘标准化,大幅提高托盘箱的通用性。内材可以单独制作与托盘箱配合使用,并可针对不同货物增减、改变内材类型组合,实现较多产品的装运。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大幅度降低特定托盘的种类、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的底架的立体图。图3为底架的底侧梁组件的主视图。图4为底架的底侧梁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底架的底侧梁组件的侧视图。图6为底架的底侧梁组件的叉槽垫块的示意图。图7为叉槽垫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底架的底横梁组件的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的内材的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的端框的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创意。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其包括底架1、内材7及端框8。端框8连接于底架1,与底架I构成容置货物的空间,内材7可移动的设置于底架1,通过移动内材7,构造出适于容置不同形状货物的内材布置,使得托盘箱能够适应不同规格、形状货物,提高了托盘箱的通用性。底架I包括一对底侧梁组件10、底横梁组件20、一对端梁组件30、中纵梁40及角立柱50。底侧梁组件10及端梁组件30围成框型,限定出托盘箱的底面。角立柱50连接于底架I的四角,以与端框8连接,例如角立柱50由钢板制成,且单面具有开口,端框8为方管,其插入角立柱50内。底横梁组件20设置于该对底侧梁组件10之间,并可沿纵向,即沿着底侧梁组件10的长度方向移动。中纵梁40连接于该对端梁组件30之间。本实施例中设有一个中纵梁40,针对不同尺寸的托盘箱也可设置多个或不设置中纵梁40。如图1、2所示,底侧梁组件10的下部还可设有侧托板6,侧托板6上开设叉槽61,供叉车使用。如图3、4、5、7所示的底侧梁组件10的示意图,底侧梁组件10包括底侧梁11。沿着底侧梁11的纵向设有第一导槽12,使得底横梁组件20可借助伸入第一导槽12的第一结合部13,沿着第一方向(即图2所示的Y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每一底侧梁组件10包括两个水平方向平行的底侧梁11,两个底侧梁11之间存在间隙D1,此间隙构成第一导槽12,第一结合部13为螺杆,间隙Dl的宽度略大于第一结合部13,第一结合部13的一端与底横梁组件20连接,另一端伸入间隙D1,并通过螺母将底横梁组件20固定于底侧梁11。底侧梁11的形式不限于此,例如,每一底侧梁组件10包括一个底侧梁11,沿着底侧梁11的纵向开设长孔,使得第一结合部13在长孔内滑动。优选的,底侧梁组件10还可包括连接部14,其焊接于两个底侧梁11的两端,并将两个底侧梁11连接,使两个底侧梁11之间保持固定间隙D1。由于底横梁组件20基本不需要移动至底侧梁11的两端,因此,在两端设置连接部14并不影响底横梁组件20的位置调节。也可在底侧梁组件10的其他位置设置连接部14。优选的,底侧梁组件10还可包括叉槽垫块15,其固定于底侧梁11的下侧,且对应于叉槽61的位置。叉槽垫块15具有上板151和两侧板152。上板151固定于两个底侧梁11的下侧,上板151具有开槽153,开槽153位于间隙Dl下方且其宽度略大于间隙Dl宽度。第一结合部13的一端穿过开槽153与底侧梁11连接,第一结合部13的另一端位于上板151与两侧板152限定出第一结合部13的空间,且不露出该空间,即两侧板152的高度大于第一结合部13从底侧梁11的下侧露出的长度。因此,当第一结合部13设置于对应叉槽61的位置时,由叉槽垫块15保护,避免被叉车的叉齿碰撞受损。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叉槽垫块15的滑动空间内形成长孔154,其轮廓大于开槽153的轮廓,即,长孔154和开槽153的整体外轮廓为阶梯状。连接时,在长孔154内放入垫片16,将第一结合部13的头部自叉槽垫块15的下方伸入,尾部依次穿入底侧梁11和底横梁组件20,直到垫片16被头部紧压,最后由螺母与尾部紧固。叉槽垫块15的形式不限于此,例如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底侧梁11下侧的叉槽垫块,两叉槽垫块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结合部13能够在其中滑动。并且,由于叉槽垫块15为两个独立元件,因此两端不会限制第一结合部13的滑动。如图8所示的底架的底横梁组件的主视图,底横梁组件20包括底横梁21。沿着底横梁21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导槽22,使得内材7可借助伸入第二导槽22的第二结合部23,沿着第二方向(即图2所示的X轴方向)移动。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每一底横梁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材可移动的托盘箱,其包括:底架,包括:一对底侧梁组件,及底横梁组件,其垂直设置于该对底侧梁组件之间,底横梁组件能够相对于底侧梁组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并固定于底侧梁组件;及内材,其设置于底横梁组件上,内材能够相对于底横梁组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并固定于底横梁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