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0213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共振器结构,和光谱带吸收滤光器,所述共振器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反射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共振的光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进一步透过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第二反射部件透过的光,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透过率达到最小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共振器结构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和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吸收光谱的吸收率,从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向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一侧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06月11日的PCT国际申请(国际申请号:PCT/JP2009/002646)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申请号:200980159844.8)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EL元件作为显示器装置及照明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已为人所知,其中采用了在施加电压时因电致发光(EL)现象产生自发光的物质。EL元件使薄膜状发光元件,其中在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间形成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的发光层,由上部和下部电极对发光层施加电压使其发光。近年来开发出了共振器结构(所谓微共振腔结构)的发光元件,其通过使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中的一方为全反射镜,使另一方为透过一部分波长的半透镜,从而使发光层发出的光产生共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但是,在共振器结构的薄膜发光元件中,色过滤特性对镜间距离(共振器光路长度)敏感。因此,例如在因制造过程中制作误差使共振器光路长度产生不均时,产生正面方向的色坐标(色纯度)及亮度变动,这是不能容许的。在共振器结构中,能够进行色纯度有较大余地的设计。另一方面,因中心波长偏移蓝色(B)及红色(R)发光元件的亮度会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亮度变动。例如,如果与镜间距离对应的膜厚(相当于光路长度)发生5nm左右(整体元件膜厚的5%左右)的变化时,中心波长也发生5nm左右的变化。在例如蓝色发光元件的情形下,当中心波长的设计值为470nm时,若膜厚增加5nm,则偏移后的中心波长(例如475nm)处的光视效率变化达20%以上,导致较大的亮度变化和画质降低(亮度不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2002-3737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告2002-5188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上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的一个例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共振结构的发光元件及显示装置,即使膜厚相对设计值发生偏离,共振器光路长度发生变化,也能够抑制亮度变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的特征是,具有共振器结构,和光谱带吸收滤光器,其中,所述共振器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反射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共振的光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进一步吸收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的光的一部分,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透过量达到最小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共振器结构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和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具有多个共振器结构和所述多个共振器结构共用的光谱带吸收滤光器,其中,所述共振器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反射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共振的光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进一步吸收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的光的一部分,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透过量达到最小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共振器结构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和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RGB发光元件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RGB发光元件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以蓝色(B)为对象颜色时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特性的图。图4是表示以蓝色(B)为对象颜色时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特性的图。图5是表示上述发光元件中膜厚与发光光谱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上述发光元件中膜厚与亮度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上述发光元件中膜厚与发光光谱的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上述发光元件中膜厚与亮度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上述发光元件中膜厚与发光光谱的关系的图。图10是表示上述发光元件中膜厚与亮度的关系的图。图11是表示上述发光元件中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吸收变化率与亮度变化率的关系的图。图12是表示以红色(R)为对象颜色时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特性的图。图13是表示以红色(R)为对象颜色时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特性的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纵截面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纵截面图。符号说明1基板2阳极3有机层31空穴注入层32空穴输送层33发光层34电子输送层4阴极5隔壁部6光谱带吸收滤光器7滤光器支承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具有分别发出红色(R)、绿色(G)、蓝色(B)光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公共的基板1配置发出红色(R)、绿色(G)、蓝色(B)光的3个发光元件(R、G、B),形成RGB单元。图1是发光元件(R、G、B)的纵截面图,图2是俯视图。实际的显示装置中,在基板1上排列多个发光元件(R、G、B)形成显示区域,利用未图示的配置于显示区域外的驱动电路进行被动驱动,或者对每个元件配置驱动电路进行主动驱动。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元件(R、G、B),如图1所示,在基板上层叠作为第一反射部件的阳极2、有机层3和作为第二反射部件的阴极4,光从形成有薄膜的表面一侧射出,即所谓顶部发光(topemission)结构。这些RGB发光元件由被称为堤(bank)的隔壁部5隔开。也可以在阴极4上层叠密封膜等有机层或无机层。进一步,在上述射出光的成膜面相对的位置配置光谱带吸收滤光器(BEF)6,其对于共振器结构射出的光选择波长而使一部分光透过。该光谱带吸收滤光器6优选如图1所示RGB各发光元件共用滤光器。通过固定配置于支承部件的滤光器支承部件支承光谱带吸收滤光器6。图1所示的例子中,例如,由基板(滤光器支承基板)7构成滤光器支承部件,该基板7由透明材料形成。滤光器支承部件并不限定于基板,也可以是透明薄膜。例如,还可以附加用于防止外部光反射的结构或材料。阳极2为两层结构,包括反射电极21和透明电极22。阳极2与空穴注入层31相接的材料使用逸出功高的材料。具体地,反射电极21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Al、Cr、Mo、Ni、Pt、Au、Ag等金属,或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等。反射电极21的厚度例如为100nm。反射电极21对于400~700nm波长光的反射率的平均值在80%以上,优选高反射率。另外,透明电极22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ITO(IndiumTinOxide)或IZO(IndiumZincOxide)等金属氧化物等。透明电极22的厚度例如为75nm。虽然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图示,阳极2连接有引出电极(配线电极)。阳极2也可以为具有反射电极21的单层结构。有机层3中,一部分的层可以由无机材料构成。也可以进一步分割而具有更多层,或者也可以使单一的层具有多个层的功能而减少层叠数。图1所示的有机层3为多层结构,其从阳极2一侧开始依次层叠有空穴注入层31、空穴输送层32、发光层33和电子输送层34。有机层3至少具有发光层33即可,但是为了有效促进电致发光现象产生,最好配置空穴注入层31、空穴输送层32和电子输送层34等。在构成共振器结构时,RGB各发光元件分别具有最佳的共振器光路长度。在图1的结构中,反射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共振器结构,和光谱带吸收滤光器,其中,所述共振器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反射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共振的光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进一步透过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的光,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透过率达到最小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共振器结构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和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吸收光谱的吸收率,从所述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向所述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一侧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共振器结构,和光谱带吸收滤光器,其中,所述共振器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反射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共振的光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进一步透过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的光,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透过率达到最小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共振器结构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和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吸收光谱的吸收率,从所述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向所述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一侧增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透过率达到最小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共振器结构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和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吸收光谱的吸收率,从所述共振器输出光谱的中心波长向长波长一侧增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透过率达到最小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共振器结构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和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所述光谱带吸收滤光器的吸收光谱的吸收率,从所述共振器输出光谱的中心波长向短波长一侧增加。4.一种具有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冈俊博内田敏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先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