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自行车,前轮用前叉与车把手连接,后轮用后斜叉、后平叉与车架连接,其特征是:用前轮减震器、后轮减震器替代前叉、后斜叉,两个前轮减震器平行安装,两个后轮减震器呈锐角三角形。(*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有效减小骑乘车时由于路面不平而引起的震动的自行车。目前,现有自行车构造中除轮胎、车座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外,无任何能有效减小震动的装置,给骑乘者在路面不平时带来不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它不仅具有现有自行车的功能,而且能有效地减少从前、后轮向上传递的震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前叉位置平行安装两个弹簧结构的减震器,以吸收由前轮向上传递的震动。在后斜叉位置呈锐角三角型安装两个弹簧结构的减震器,以吸收由后轮向上传递的震动。后轮减震器上、下端各设计一个万向节,以适应后轮减震器作用时的位置变动。后平叉与车架的连接变刚性为轴承式柔性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自行车能有效地减小由前、后轮传递的震动,骑乘舒适。并且外型接近现有自行车,结构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减震自行车侧视图。图2是前轮减震器剖视图。图3是后轮减震器及车架万向节剖视图。图4是后平叉轴承剖视图。图5是后平叉万向节剖视图。图中1、后轮减震器;2、车架万向节;3、车架;4、车头;5、前轮减震器;6、前轮;7、中轴;8、后平叉轴承;9、后平叉;10、后平叉万向节;11、后轮;12、紧固螺帽;13扁型螺母;14、弹簧帽;15、弹簧;16、内杆;17、弹簧座;18、外筒;19、防尘圈;20橡胶圈;21、钢珠;22、钢珠槽;23、螺母;24、钢珠套;25、圆管;26、钢珠碗;27、钢珠;28、螺杆;29、螺母;30、钢珠;31、钢珠槽;32、橡胶圈;33、防尘圈;34、连接架;35、螺钉;36、螺钉;37、弹簧座;38、内杆;39、弹簧;40、外筒;41、连接架;42、钢珠套;43、螺杆;44、钢珠;45、副轴承座;46、副轴承筋板;47、圆管;48、钢珠套;49、螺母;50、螺杆;51、钢珠;52、钢珠碗;53、螺钉;54、轴承座;55、主轴;56、副轴承座;57、螺帽;58、连接架;59、钢珠;60、螺杆;61、钢珠;62、钢珠套;63、筋板。在图1中,两个前轮减震器5平行安装在前轮6两侧并紧固在车头4。两个后轮减震器1呈锐角三角形安装在后轮11两侧。后轮减震器1上端与车架3连接部分及后轮减震器1下端与后平叉9连接部分,采用车架万向节2和后平叉万向节10连接。后平叉9与中轴7外壳用轴承8连接。如图2所示将内杆16上设计有两个钢珠槽22并安装好一圈钢珠21的一端放入外筒18内,将放有橡胶圈20的防尘圈19旋进弹簧座17内。致使防尘圈20既能防尘又能卡住钢珠槽22防止内杆16退出外筒18的作用。内杆16依序穿过弹簧座17、防尘圈20、弹簧15、弹簧帽14中心,用扁形螺母13、紧固螺帽12紧固在车头4上。如图3所示,将内杆38上设计有两个钢珠槽31并装好一圈钢珠30的一端放入外筒40内,另一端依序穿过放在橡胶圈32并旋紧在外筒40上的防尘圈33、弹簧39、弹簧座37中心。弹簧座37用螺钉36紧固在内杆38上。连接架34用螺钉35紧固在内杆38下端并与图1中的后平叉万向节10连接。在圆管25内放入螺杆28,然后在螺杆28两端依序安装钢珠碗26、钢珠27接着把有内螺纹的钢珠套24旋入螺杆28并压住钢珠27,用螺母23将副轴承筋板46紧固在螺杆28上。副轮承座45内装入螺杆43、钢珠44、将有内螺纹的钢珠套42旋入螺杆43并压住钢珠44,然后用螺母29将连接架41紧固在螺杆43两端。如图4所示将螺杆50装入焊接在中轴7外壳的圆管47内,圆管47两端依序装入钢珠碗52、钢珠51,并将有内螺纹的钢珠套48旋入螺杆50压住钢珠51,然后用螺母49将后平叉9紧固在螺杆50两端。如图5所示将一圈钢珠59放入轴承座54内,装入主轴55压住钢珠59,并用螺钉53将轴承座54紧固在筋板63上,主轴55中部设计一副轴承座56、副轴承座56内放入钢珠61、螺杆60,并将有内螺纹的钢珠套62旋入螺杆60压住钢珠61,然后用螺帽57将后轮减震连接架58紧固在螺杆60上,筋板63与后平叉9焊接。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自行车,前轮用前叉与车把手连接,后轮用后斜叉、后平叉与车架连接,其特征是用前轮减震器、后轮减震器替代前叉、后斜叉,两个前轮减震器平行安装,两个后轮减震器呈锐角三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自行车,其特征是后轮减震器上端与车架、下端与后平叉均用万向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自行车,其特征是后平叉与车架采用轴承连接。专利摘要一种能有效减小震动的自行车,它是各用一组弹簧结构的减震器替代自行车已有的前叉、后轮斜叉部分。后减震器上、下端与车架、后平叉用万向节连接,后平叉与中轴外壳用轴承连接,这样,利用弹簧作用力有效地吸收前、后轮传递的震动。文档编号B62K25/06GK2362772SQ9724815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姚亮 申请人:姚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亮,
申请(专利权)人:姚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