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了一种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该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上方设有地面停车房,地下立体停车库的四周外侧与下方分别设有车库外侧通风道与车库底部通风道,地面停车房的四周外侧设有与所述车库外侧通风道连通的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的外墙与内墙上分别开设若干内侧自然通风口与外侧自然通风口,车库外侧通风道的内墙上对应各个地下泊车位单元设有若干地下泊车位通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无论是在停车与取车的工作状态还是非工作状态,都能实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贯通式整体自然通风换气,有效稀释并排除地下车库内的泄露油气味和异味,降低地下车库内设备环境温度,增强火灾时的烟气排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停车库通风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尤其适用于埋深大、泊车数量多的地下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小轿车逐渐在城市普及。据统计,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市汽车超过500万辆。相对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停车位成为了有车一族炙手可热的宠儿。正因如此,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地下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传统的地下立体停车库,如图1所示,仅通过停车与取车时载车回转台的启闭,实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换气,由于车辆释放的油气味以及地下停车库底部积聚的有害气体较多,传统的通风方式无法满足卫生要求。巡检与维修人员进入停车库时只能背负供氧设备进入,不但增加辎重,而且不便于巡检与维修。此外,通风效果不佳会导致地下立体停车库内热量积聚,降低变压器、控制柜等用电设备的效率,长此以往,影响设备使用寿命。此夕卜,传统的地下立体停车库未考虑地面停车房内发生火灾的可能,由此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始终在地下车库内形成贯通式对流气流,可以显著降低地下立体车库内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环境温度,增强地下立体车库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排除能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上方设有地面停车房,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中部设有供载车回转台升降的车库升降通道,四周由上至下分隔成若干层泊车位结构,每层泊车位结构分隔成若干地下泊车位单元,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四周外侧与下方分别设有车库外侧通风道与车库底部通风道,所述地面停车房的四周外侧设有与所述车库外侧通风道连通的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所述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所述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的外墙与内墙上分别开设若干内侧自然通风口与外侧自然通风口,所述车库外侧通风道的内墙上对应各个地下泊车位单元设有若干地下泊车位通风口,所述地面停车房的地面为泊车等待区域地坪;当地下立体停车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载车回转台与泊车等待区域地坪保持一致高度,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关闭,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与地下立体车库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保持常开状态,在室外主导风向作用下,气流经地面停车房迎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进入迎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继而通过迎风侧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车库底部通风道以及车库升降通道,稀释地下停车库的油气味与异味,在室外大气风压的持续作用下,污浊空气由背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收集后,经地面停车房背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排除,从而实现整个地下立体停车库的贯通式自然通风换气;。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地面停车房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或者椭圆形。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地面停车房设有地面停车房入口与地面停车房出口,所述地面停车房入口与所述地面停车房出口相对设置。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载车回转台能够上下升降并能够停在地面或者任意一层泊车位结构上。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分别设有电动密闭阀门。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当地下立体停车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载车回转台与泊车等待区域地坪保持一致高度,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关闭,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与地下立体车库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保持常开状态,在室外主导风向作用下,气流经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进入车库外侧通风道,继而通过地下泊车位通风口、车库底部通风道以及车库升降通道,稀释地下停车库内的油气味与异味,在室外大气风压的持续作用下,污浊空气由背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收集后,经背风侧的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排除,从而实现整个地下立体停车库的贯通式自然通风换气,从而能够显著降低地下立体车库内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环境温度,增强地下立体车库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排除能力。当地下立体停车库处于工作状态时,载车回转台与泊车等待区域地坪在高度方向不一致,除了迎风侧的内侧自然通风口关闭,其余通风口均打开,在室外主导风向作用下,气流由地面停车房迎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进入地下立体车库外侧通风道,继而通过地下泊车位通风口与车库底部通风道以及车库升降通道,稀释地下停车库的油气味与异味,在室外大气风压的持续作用下,一部分污浊空气由背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收集后,经背风侧的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排除,另一部分在热压作用下由地面停车房顶部自然通风口排出,从而能够显著降低地下立体车库内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环境温度,增强地下立体车库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排除能力。当地面停车房发生火灾时,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的电动密闭阀门开启,进行自然排烟,增强地下立体车库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排除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地下立体停车库纵断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地下立体停车库的纵断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2的B-B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示意图一。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示意图二。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示意图三。图中:1-顶部自然通风口,101-地面停车房入口,102-地面停车房出口,103-地面停车房,2-外侧自然通风口,201-内侧自然通风口,3-载车回转台,301-泊车等待区域地坪,4-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11的内墙,401-车库外侧通风道7的内墙,5-车库外侧通风道7的外墙,6-地下泊车位通风口,7-车库外侧通风道,8-地下泊车位,9-车库底部通风道,10-车库升降通道、11-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阅图2至图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上方设有地面停车房1,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中部设有供载车回转台3升降的车库升降通道10,四周由上至下分隔成若干层泊车位结构,每层泊车位结构分隔成若干地下泊车位单元8,如图4所示,每层泊车位结构呈环状,均匀分隔成12个地下泊车位单元8,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四周外侧与下方分别设有车库外侧通风道7与车库底部通风道9,所述地面停车房103的四周外侧设有与所述车库外侧通风道7连通的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11,所述地面停车房103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 I,所述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11的外墙与内墙上分别开设若干内侧自然通风口 201与外侧自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上方设有地面停车房,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中部设有供载车回转台升降的车库升降通道,四周由上至下分隔成若干层泊车位结构,每层泊车位结构分隔成若干地下泊车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四周外侧与下方分别设有车库外侧通风道与车库底部通风道,所述地面停车房的四周外侧设有与所述车库外侧通风道连通的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所述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所述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的外墙与内墙上分别开设若干内侧自然通风口与外侧自然通风口,所述车库外侧通风道的内墙上对应各个地下泊车位单元设有若干地下泊车位通风口,所述地面停车房的地面为泊车等待区域地坪;当地下立体停车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载车回转台与泊车等待区域地坪保持一致高度,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关闭,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与地下立体车库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保持常开状态,在室外主导风向作用下,气流经地面停车房迎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进入迎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继而通过迎风侧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车库底部通风道以及车库升降通道,稀释地下停车库的油气味与异味,在室外大气风压的持续作用下,污浊空气由背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收集后,经地面停车房背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排除,从而实现整个地下立体停车库的贯通式自然通风换气;当地下立体停车库处于工作状态时,载车回转台与泊车等待区域地坪在高度方向不一致,除了迎风侧的内侧自然通风口关闭,其余通风口均打开,在室外主导风向作用下,气流由地面停车房迎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进入迎风侧的地下立体车库外侧通风道,继而通过迎风侧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与车库底部通风道以及车库升降通道,稀释地下停车库的油气味与异味,在室外大气风压的持续作用下,一部分污浊空气由背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收集后,经地面停车房背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排除,另一部分在热压作用下由地面停车房顶部自然通风口排出;当地面停车房发生火灾时,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的电动密闭阀门开启,进行自然排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孝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