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Ω焊缝涡流自动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0103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Ω焊缝涡流自动检查装置,它包括主支撑结构、旋转结构、涡流探头架、缺陷标识模块、视频模块、定位模块、伺服电机控制部、电气控制部。采用可全面覆盖和紧密贴合Ω焊缝表面的涡流探头和微型摄像头对焊缝进行全面检查。探头架能够多自由度末端补偿,能够有效的使全覆盖异形探头很好的贴合焊缝表面,并对由于旋转结构和Ω环焊缝中心不重合等造成的定位误差进行补偿。探头架和摄像头架安装在由伺服电机系统驱动的旋转机构上,通过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来实现对探头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快速的涡流和视频检查、分析和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无损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Ω焊缝涡流自动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控制棒驱动机构是一种步进式的提升机构,用来使控制棒组件在堆芯内提起、插入或保持在适当位置,对其动作要求为: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要求棒的移动速度缓慢;在快速停堆或事故工况时要求在得到事故停堆信号后即能自动脱开控制棒组件,使后者靠自重快速插入堆芯,以保证堆芯运行安全。CRDM密封焊缝分别位于上部、中部和下部,从设计结构上看,这三条焊缝均属于非结构性承压焊缝,只起密封作用,一回路的载荷由由螺纹连接承担。上中部Ω焊缝属于异形不锈钢薄壁管结构,上部焊缝外圆半径5.7mm,壁厚2.3mm,中部焊缝外圆半径5.3mm,壁厚2.3mm,相邻组件之间相距305mm左右,间隙188mm。由于该处焊缝结构的特殊性,尺寸小、壁厚薄、半圆形,可按照薄壁管进行涡流检查;相邻CRDM组件间隙窄,人员无法到达,无法进行常规的目视和涡流检查;Ω焊缝为半圆异形结构,在单个方向上无法对整个焊缝区域进行全面视频检查,容易造成缺陷的漏检、误检;该处焊缝尺寸小,检查区域为窄环形区域,检查装置在半径方向上的定位误差严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上中部Ω焊缝进行全面检查的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Ω焊缝涡流自动检查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Ω焊缝涡流自动检查装置,它包括大体呈柱状的主支撑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撑结构下端的旋转结构;安装于旋转结构下端的涡流探头架、缺陷标识模块、视频模块和定位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结构转动的伺服电机控制部;用于控制探头架、缺陷标识模块、视频模块和定位模块动作的电气控制部。优化的,所述涡流探头架包括与旋转结构相连接且由第一纵板和第一横板组成的第一 L型连板、固定穿设于所述横板上的第一导向筒、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向筒上端第一限位板、两根相平行设置且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一导向筒上的第一导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一双针型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双针型气缸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下端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翼板,所述涡流探头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翼板上的第一横向滑竿、套设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竿上的第一底座、套设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竿上且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翼板和第一底座之间的补偿弹簧,涡流探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优化的,所述缺陷标识模块包括与旋转结构相连接且由第二纵板和第二横板组成的第二 L型连板、固定穿设于所述横板上的第二导向筒、固定于所述第二导向筒上端第二限位板、两根相平行设置且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二导向筒上的第二导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板下方的第二双针型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二双针型气缸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下端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翼板,所述缺陷标识模块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翼板上的第二横向滑竿、套设于所述第二横向滑竿上的第二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夹持块、穿设于加持块上并被加持块夹紧的标识笔。优化的,所述视频模块包括与所述旋转结构相连接的延伸板、与所述延伸板相倾斜设置且开设有调节滑槽的调节板、可调节地安装于滑槽内的微型视频摄像头,每个调节板上安装有两个微型视频摄像头。优化的,所示定位模块包括上端与旋转结构相连接的定位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定位连接板下端且轴向与所述主支撑结构的轴向相垂直的定位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可全面覆盖且紧密贴合Ω焊缝表面的涡流探头和两个微型摄像头对Ω焊缝进行全覆盖检查。其探头架能够多自由度末端补偿,能够有效的使全覆盖异形探头很好的贴合焊缝表面,并对由于旋转结构和Ω环焊缝中心不重合等造成的定位误差进行补偿。探头架和摄像头架安装在由伺服电机系统驱动的旋转机构上,通过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来实现对探头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快速的涡流和视频检查、分析和评价。【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涡流检查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为检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探头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缺陷标识架结构不意图; 图5为摄像头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气控制部;2、主支撑结构;3、伺服电机控制部;4、旋转结构;5、涡流探头架;6、缺陷标识模块;7、视频模块;8、定位模块;9、第一 L型连板;10、第一限位板;12、第一导向筒;13、第一导向杆;14、第一双针型气缸;15、补偿弹簧;16、第一安装座;18、第一底座;19、涡流探头;20、第二 L型连板;21、第二横向滑竿;22、第二底座;23、夹持块;24、标识笔;25、摄像头架;26、微型视频摄像头;27、第二导向筒;28、第二限位板;29、第二导向杆;30、被检Ω焊缝所在CRDM组件;31、第二安装座;32、用于周向定位的相邻CRDM组件;33、第二双针型气缸;34、调节板;35、夹持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Ω焊缝涡流自动检查装置包括大体呈柱状的主支撑结构2 ;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撑结构2下端的旋转结构4 ;安装于旋转结构4下端的涡流探头架5、缺陷标识模块6、视频模块7和定位模块8 ;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结构4转动的伺服电机控制部3 ;用于控制探头架5、缺陷标识模块6、视频模块7和定位模块8动作的电气控制部I。所述涡流探头架5包括与旋转结构4相连接且由第一纵板和第一横板组成的第一L型连板9、固定穿设于所述横板上的第一导向筒12、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向筒12上端第一限位板10、两根相平行设置且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0和所述第一导向筒12上的第一导向杆13、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一双针型气缸14、固定于所述第一双针型气缸14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一导向杆13的下端的第一安装座16,所述第一安装座16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翼板,所述涡流探头架5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翼板上的第一横向滑竿、套设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竿上的第一底座18、套设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竿上且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翼板和第一底座18之间的补偿弹簧15,涡流探头19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18上。所述缺陷标识模块6包括与旋转结构4相连接且由第二纵板和第二横板组成的第二 L型连板20、固定穿设于所述横板上的第二导向筒27、固定于所述第二导向筒27上端第二限位板28、两根相平行设置且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8和第二导向筒27上的第二导向杆29、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板下方的第二双针型气缸33、固定于所述第二双针型气缸33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29的下端的第二安装座31,所述第二安装座31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翼板,所述缺陷标识模块6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翼板上的第二横向滑竿21、套设于所述第二横向滑竿21上的第二底座22、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22上的夹持块23、穿设于加持块23上并被加持块23夹紧的标识笔24。所述视频模块7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Ω焊缝涡流自动检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Ω焊缝涡流自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大体呈柱状的主支撑结构(2);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撑结构(2)下端的旋转结构(4);安装于旋转结构(4)下端的涡流探头架(5)、缺陷标识模块(6)、视频模块(7)和定位模块(8);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结构(4)转动的伺服电机控制部(3);用于控制探头架(5)、缺陷标识模块(6)、视频模块(7)和定位模块(8)动作的电气控制部(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戈秦富科陈建马官兵许俊龙赵汝翾徐清国张鹏飞许啸陈文辉万象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