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0101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底盘,底盘表面上装设有负荷施加系统,负荷施加系统的两侧底盘表面上分别装设有一个回转臂,每个回转臂铰接处另一侧装设有行程开关,每个回转臂内侧壁的中间部位铰接有一个液压缸的一端,每个所述液压缸另一端铰接于回转臂与底盘上表面上铰接位置的内侧的底盘上表面上,每个回转臂的上表面上都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的底部还设有锯齿槽;固定(滑动)燕尾槽固定在两个回转臂与底盘上表面上铰接的位置中间对应的底盘上表面上;滑轮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燕尾槽内且与所述负荷施加系统在同一水平线上。能够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的荷重性能,同时该装置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的登高器具方梯、绝缘梯、单梯和人字梯等现场使用器具,通常在(变电站)带电设备区域中操作使用,各类登高器具不但要保障耐压试验的规程要求,并且需要具备人力登高的荷重试验(梯子台阶试验)。因此,电力系统经常会用到登高方梯、绝缘梯、单梯和人字梯等,由于上述各类型号的梯子体积大、沉重,移动搬运不方便,因此,电力维修人员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梯子的利用率,然而,有些情况无可避免地必须要用到这些梯子,当使用时,这些梯子已经长时间的经过风吹雨淋了,因此,梯子的可靠性及荷重情况并不清楚,如果不经过测试,则在梯子的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而且有些梯子不方便移动,需要在现场测试梯子的荷重性能,但目前测试梯子荷重性能是通过一个大而笨重装置,不方便移动到现场进行对绝缘梯的荷重性能测试,故为了解决两者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研发一种便于移动且可以测试梯子的荷重性能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能够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的荷重性能,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和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底盘,所述底盘表面上装设有负荷施加系统,所述负荷施加系统的两侧且在底盘长边两侧的上表面上分别装设有一个回转臂且回转臂的侧边与底盘的长边互相平行,每个所述回转臂的一端活动铰接于所述底盘上表面上且在铰接处与每个所述回转臂对应的另一侧底盘上表面上装设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通过导线连接于所述的负荷施加系统上,所述每个回转臂内侧壁的中间部位铰接有一个液压缸的一端,每个所述液压缸另一端铰接于回转臂与底盘上表面上铰接位置的内侧的底盘上表面上,所述每个液压缸通过油管连接在负荷施加系统上,所述每个回转臂的上表面上都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底部还设有锯齿槽;还包含有固定燕尾槽,所述固定燕尾槽固定在两个所述回转臂与底盘上表面上铰接的位置中间对应的底盘上表面上;同时,还包含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燕尾槽内且与所述负荷施加系统在同一水平线上。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进一步改进在于:滑轮组件包含立方柱体、第一滑轮、两个第二滑轮和与所述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所述立方柱体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装设有支撑在通孔两侧臂的一根轴且在轴上装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立方柱体开设有通孔的一侧面上且在通孔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平行的两个第二滑轮;所述水平平行的两个第二滑轮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滑轮的滑槽在同一竖直线上。立方柱体的底端形状为燕尾形。立方柱体没开设通孔的两侧面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铰接位置到所述立方柱体底面的距离。燕尾槽组件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盘表面上。本专利技术还包含有立方体形状的挡块支架,所述挡块支架底端形状为燕尾形,所述挡块支架的侧面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铰接位置到所述挡块支架底面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包括负荷施加系统,负荷施加系统装设在底盘的上表面上,负荷施加系统且延底盘长度方向的两侧底盘表面上分别装设有一个回转臂,回转臂的一端铰接于底盘上表面上,每个回转臂中间部位铰接有一个液压缸的一端,另一端铰接于底盘表面上且在旋转臂与底盘表面铰接位置的内侧,两个铰接位置中间对应的底盘上表面上设置有固定燕尾槽,固定燕尾槽上装设有滑轮组件且滑轮组件与负荷施加系统在同一水平线上,该装置方便将负荷施加系统移动到现场去试验绝缘梯的荷重性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水平两个第二滑轮的间隙与第一滑轮的滑轮槽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确保准确改变绳索的方向,同时降低绳索与滑轮组件的摩擦,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挡块支架便于固定用于测试的绝缘梯,防止测试中绝缘体的移动影响测试的数据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一回转臂打开的示意图;图3为滑轮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滑轮组件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固定燕尾槽不意图;图6为固定燕尾槽的示意图;图7为挡块支架的示意图;图8为挡块支架的侧面示意图;图9为控制耐压控制系统箱装置示意图。图中:1为底盘;2为回转臂;3为液压缸;4为行程开关;5为固定燕尾槽;6为负荷施加系统;7为耐压控制系统箱;8为第一滑轮;9为第二滑轮;10为燕尾块;11为挡块支架;12为第一支撑杆;13为第二支撑杆;14为耐压控制系统箱;15为自卸臂驱动液压缸;16为自卸臂;17为钢丝绳;18为支撑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底盘1,底盘I表面上装设有负荷施加系统6,负荷施加系统6的两侧且在底盘I长边两侧的上表面上分别装设有一个回转臂2且回转臂2的侧边与底盘I的长边互相平行,每个回转臂2的一端活动铰接于底盘I上表面上且在铰接处与每个回转臂对应的另一侧底盘上表面上装设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导线连接于的负荷施加系统6上,每个回转臂2内侧壁的中间部位铰接有一个液压缸3的一端,每个液压缸3另一端铰接于回转臂2与底盘I上表面上铰接位置的内侧的底盘I上表面上,每个液压缸3通过油管连接在负荷施加系统6上,每个回转臂2的上表面上都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的底部还设有锯齿槽;还包含有固定燕尾槽5,固定燕尾槽5固定在两个回转臂2与底盘I上表面上铰接的位置中间对应的底盘I上表面上;同时,还包含有滑轮组件,滑轮组件固定在固定燕尾槽5内且与负荷施加系统6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3和图4所示,滑轮组件包含立方柱体、第一滑轮8、两个第二滑轮9和与固定燕尾槽5配合的燕尾块,立方柱体的底端形状为燕尾形,立方柱体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通孔,通孔内装设有支撑在通孔两侧臂的一根轴且在轴上装设有第一滑轮8,立方柱体开设有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底盘(1),所述底盘(1)表面上装设有负荷施加系统(6),所述负荷施加系统(6)的两侧且在底盘(1)长边两侧的上表面上分别装设有一个回转臂(2)且回转臂(2)的侧边与底盘(1)的长边互相平行,每个所述回转臂(2)的一端活动铰接于所述底盘(1)上表面上且在铰接处与每个所述回转臂(2)对应的另一侧底盘(1)上表面上装设有行程开关(4),所述行程开关(4)通过导线连接于所述的负荷施加系统(6)上,所述每个回转臂(2)内侧壁的中间部位铰接有一个液压缸(3)的一端,每个所述液压缸(3)另一端铰接于回转臂(2)与底盘(1)上表面上铰接位置的内侧的底盘(1)上表面上,所述每个液压缸(3)通过油管连接在负荷施加系统(6)上,所述每个回转臂(2)的上表面上都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底部还设有锯齿槽;还包含有固定燕尾槽(5),所述固定燕尾槽(5)固定在两个所述回转臂(2)与底盘(1)上表面上铰接的位置中间对应的底盘(1)上表面上;同时,还包含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燕尾槽(5)内且与所述负荷施加系统(6)在同一水平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陈在军马伟李新成于波闫鹏鹿楠杨明董思思窦娟刘志恒李幸璞李囡王润荣赵江李倩何伟儒张邹林李佳韩雍刘晓娟周灵毛锦付琳红闫云松付明杨凡李红周李琦吴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咸阳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