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99867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隧道声屏障隔声效果不佳,以及该自然通风口由于在顶部设置,新鲜空气与隧道废气只能通过同一自然通风口引入与排放,废气稀释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方法,采用一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包括对接于隧道洞口的声屏障,声屏障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声屏障的两侧下部分别设有侧下部自然通风口,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均内置电动密闭阀门,利用声屏障顶部与两侧下部电动自然通风口之间形成的热压差与风压差,实现声屏障内气流的有效组织,循环了流动,达到有效隔声,有效降低隧道洞口温度、废气浓度,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流有效扩散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隧道声屏障的自然通风方法,属隧道通风

技术介绍
随着道路交通与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大量城市地下隧道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隧道交通噪声对洞口周边居民住宅楼、医院、学校等的影响。隧道洞口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成为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交通噪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隧道洞口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解决隧道洞口交通噪声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声屏障,根据声屏障阻隔形式可分为自然声屏障、人工构造声屏障和专用人工声屏障。近年来全影型声屏障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了隧道中。声屏障的使用给隧道,尤其是双向通行隧道的通风、排烟带来了困难。声屏障采用机械排烟,会带来消防系统资金投入的增加,同时,部分隧道设置消防系统还在一定程度上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当前大部分声屏障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即在声屏障顶部设置自然通风口或自然通风带,例如专利公开号CN 102182152 A等,这种自然通风口在上海新建路隧道、打浦路隧道均得到应用。但是,这种自然通风口的实际使用效果却差强人O分析原因如下:1)该自然通风口与室外连通,部分声波通过声屏障顶部的自然通风进入隧道,隔声效果不佳;2)该自然通风口由于在顶部设置,当交通拥堵时,声屏障内废气浓度显著增加,新鲜空气与隧道废气只能通过同一自然通风口引入与排放,废气稀释效果不理想;3)当声屏障内发生车辆火灾事故时,声屏障顶部的自然通风口同时作为新风引入口与排烟口,导致声屏障内烟气流动混乱,对人员疏散逃生没有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声屏障的自然通风方法,利用声屏障顶部与两侧下部电动自然通风口之间形成的热压差与风压差,实现声屏障内气流的有效组织,循环了流动,达到有效隔声,有效降低隧道洞口温度、废气浓度,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流有效扩散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一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所述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包括对接于隧道洞口的声屏障,所述声屏障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所述声屏障的两侧下部分别设有侧下部自然通风口,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均内置电动密闭阀门,在隧道交通正常运行工况下,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内的电动密闭阀门均保持关闭状态,以起到良好的隔声作用;在隧道交通阻滞工况下,当所述声屏障内部空间温度、废气浓度超标时,立即远程或者就地控制打开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内的电动密闭阀门,所述声屏障外较低温度的新鲜空气通过两侧的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进入隧道,与声屏障内温度较高、且车辆尾气含量较高的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流温度不断上升,在热压所用下,由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排出;在隧道出现火灾情况下,立即远程或者就地控制打开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内的电动密闭阀门,温度较低的新鲜空气由两侧的侧下部自然通风口进入所述声屏障内,稀释所述声屏障内烟气浓度后,在热压作用下携带烟气流由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排出,以降低所述声屏障内的温度和烟气。可选的,在上述的中,在隧道交通阻滞工况下,随着声屏障内温度与废气浓度的逐渐降低,当声屏障内温度与废气浓度达标,且保持25-35分钟后,关闭电动密闭阀门,以恢复正常运行工况。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的下边缘距离地面1.5-2.5m高,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的下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6m。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电动密闭阀门远程自动启闭和/或就地手动启闭。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声屏障的横断面与隧道的横断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声屏障的横断面呈拱形、半圆形或者矩形。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分别沿着隧道的纵向呈带状布置。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分别为一整体长带。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分别沿声屏障延伸方向间隔布置,间距为1-2倍的顶部或侧下部自然通风口的长度。可选的,在上述的中,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完全开启时通风净面积为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完全开启时通风净面积的1/4-1/3。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隧道声屏障的自然通风方法,既在能隧道交通正常运行工况下保持声屏障原本的隔声效果,又在隧道交通阻滞工况下降低隧道温度、浓度,以及在隧道出现火灾工况时,强化火灾工况下的排烟效果,改善火灾工况下疏散人员的逃生环境。此外,所述声屏障的自然通风方法,施工简单,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声屏障横断面示意图。图2声屏障的气流组织示意图。图3声屏障平面布置方案一。图4声屏障平面布置方案一。图中:1.声屏障,2.车行空间,3.顶部电动自然通风口,4.侧下部电动自然通风口,5.声屏障洞口,6.正向行驶车辆,7.逆向行驶车辆,8.电动密闭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所述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适用于双向通行隧道,所述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包括对接于隧道(未图示)洞口的声屏障1,所述声屏障I作为隧道的向外延伸段,所述声屏障I的顶部与两侧下部分别设有自然通风口,具体的,所述声屏障I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 3,所述声屏障I的两侧下部分别设有侧下部自然通风口 4,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 3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 4均内置电动密闭阀门8。所述车行空间2位于所述声屏障I内。正向行驶车辆6与逆向行驶车辆7在车行空间2内。在隧道交通正常运行工况下,声屏障I上的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 3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 4内的电动密闭阀门8均保持关闭状态,以起到良好的隔声作用,此时声屏障I的主要功能为隧道交通正常运行工况下的隔声减噪。在隧道交通阻滞工况下,隧道声屏障I内部空间温度、废气浓度超标时,立即远程或者就地控制打开声屏障I上的顶部自然通风口 3的电动密闭阀门8,同时远程或者就地控制打开声屏障I的两个侧下部自然通风口 4的电动密闭阀门8,在声屏障I内外风压差与热压差的作用下,声屏障I内形成两侧下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所述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包括对接于隧道洞口的声屏障,所述声屏障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所述声屏障的两侧下部分别设有侧下部自然通风口,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均内置电动密闭阀门,在隧道交通正常运行工况下,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内的电动密闭阀门均保持关闭状态,以起到良好的隔声作用;在隧道交通阻滞工况下,当所述声屏障内部空间温度、废气浓度超标时,立即远程或者就地控制打开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内的电动密闭阀门,所述声屏障外较低温度的新鲜空气通过两侧的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进入隧道,与声屏障内温度较高、且车辆尾气含量较高的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流温度不断上升,在热压所用下,由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排出;在隧道出现火灾情况下,立即远程或者就地控制打开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与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内的电动密闭阀门,温度较低的新鲜空气由两侧的侧下部自然通风口进入所述声屏障内,稀释所述声屏障内烟气浓度后,在热压作用下携带烟气流由所述顶部自然通风口排出,以降低所述声屏障内的温度和烟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孝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