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377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5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板和后模板,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设有的模具型腔,后模板的顶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可转动地设置有一内行位;后模板内设置有在合模时被第四部分压紧并在开模时顶推第四部分使原本与第一纵向侧壁、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二纵向侧壁相贴合分别贴合的第六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二部分避空,并在内行位在翻转后使第五部分、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分别与第一纵向侧壁、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二纵向侧壁相贴合的推顶机构。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减少了工序过多,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注塑成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热熔态的塑胶材料从模具的注塑口注入到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模腔中,待塑胶材料冷却固化后,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件顶出,以获得成型产品的加工方法,注塑成型的加工方法具有成型成本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件等特点,因此在成型工艺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目前,要得到内侧具有凸包的产品,传统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定模板和安装在定模板上的动模,下模组件包括动模板和安装在动模板上的定模,动模和定模之间设置有在动模和定模合并时形成的模具型腔,通过在模具型腔内注入高温高压的塑料,冷却后得到上述产品,但是,内侧具有凸包的产品在开模后不便于脱模,需要人为地将其扣下,不仅会对产品的表面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且工序过多,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内侧具有凸包产品在开模后不便于脱模,工序过多,工作效率低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和所述后模板之间设有在两者合并时形成用于产品注塑成型的模具型腔,其中,所述后模板的顶面上于产品一端内侧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所述模具型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侧壁和第二纵向侧壁,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地设置有一内行位;所述内行位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纵向侧壁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的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凹槽,所述第一侧上于所述凹槽的下方形成有向所述第一纵向侧壁凸出的凸台;所述第二侧表面包括由所述内行位的顶面边缘向所述内行位底面并向外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从该第一部分向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内行位的底面包括从所述第二部分向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并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三部分和从所述第三部分向所述第二侧延伸的第四部分,所述凸台的外侧面包括从所述第四部分向所述凸台的顶面并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五部分和从所述第五部分向所述凸台顶面延伸的第六部分;所述后模板内设置有在合模时被所述第四部分压紧并在开模时顶推所述第四部分使原本与所述第一纵向侧壁贴合的第六部分、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贴合的所述第四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纵向侧壁贴合的所述第二部分分别避空,并在所述内行位在翻转后使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第一纵向侧壁、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纵向侧壁分别相贴合的推顶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后模板的所述安装槽底面开设有一个容槽,所述推顶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容槽内的固定座、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的弹性元件以及与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的顶料销,所述顶料销的顶端与所述内行位的底面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顶料销的底部外缘设有向外伸出的凸缘,所述后模板于所述容槽的内侧顶部凸设有限制所述凸缘在所述容槽内滑动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或弹片。进一步地,所述后模板的下方连接有一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安装有用于顶出产品的顶针,所述后模板内设有用于所述顶针穿过的通孔。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采用一在开模和合模时可转动的内行位,这样,开模后的产品能够直接取下,不会对产品的表面造成破坏,因此制得的产品质量更好,并且,由于减少了工序过多,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在合模时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在开模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行位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 “右” “上” “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形成产品200内侧凸包的模具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板I (也叫A板、公模板或定模板)和后模板2 (也叫B板、母模板或动模板),前模板I和后模板2之间设有在两者合并时形成用于产品200注塑成型的模具型腔3。后模板2的顶面上于产品200 —端内侧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模具型腔3连通的安装槽21,安装槽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侧壁21a和第二纵向侧壁21b,安装槽21内可转动地设置有一内行位4,内行为大致为“J”形状。参见图3,内行位4包括靠近第一纵向侧壁21a的第一侧4a和与第一侧4a相对的第二侧4b,第一侧4a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形成产品200内侧凸包的凹槽41,第一侧4a上于凹槽41的下方一体形成有向第一纵向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和所述后模板之间设有在两者合并时形成用于产品注塑成型的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的顶面上于产品一端内侧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所述模具型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侧壁和第二纵向侧壁,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地设置有一内行位;所述内行位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纵向侧壁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形成产品内侧凸包的凹槽,所述第一侧上于所述凹槽的下方形成有向所述第一纵向侧壁凸出的凸台;所述第二侧表面包括由所述内行位的顶面边缘向所述内行位底面并向外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从该第一部分向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内行位的底面包括从所述第二部分向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并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三部分和从所述第三部分向所述第二侧延伸的第四部分,所述凸台的外侧面包括从所述第四部分向所述凸台的顶面并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五部分和从所述第五部分向所述凸台顶面延伸的第六部分;所述后模板内设置有在合模时被所述第四部分压紧并在开模时顶推所述第四部分使原本与所述第一纵向侧壁贴合的第六部分、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贴合的所述第四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纵向侧壁贴合的所述第二部分分别避空,并在所述内行位在翻转后使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第一纵向侧壁、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纵向侧壁分别相贴合的推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持效余新吴海全师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