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橡胶传送带,其由底座(3)和顶层橡胶轨道(4)构成,底座(3)又由橡胶层(1)、布料层(2)层叠构成,顶层橡胶轨道(4)由上层橡胶层(6)和下层橡胶层(7)构成;上层橡胶层(6)和下层橡胶层(7)之间还设置有基础布料层(13),所述球槽孔(11)都固定布置在基础布料层(13)上;所述基础布料层(13)具体是机织工业布,由经线与纬线织造而成,为山形斜纹结构,经纱为3根0.15mm单丝与2根0.10mm复丝捻合;纬纱为3根φ0.25mm单丝与2根0.13mm复丝组成的包覆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性高,抗牵拉能力强,且技术效果更优,更适合短距离工位间的物料输送。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送带结构设计与应用
,特别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橡胶传送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传送带是在生产线上各工位之间传输物品的常用装置。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场合,常用的传送输送装置主要有辊筒式输送机和皮带输送机两大类。其中:皮带输送机使用输送带的连续或间歇运动来输送各种轻重不同的物品,既可输送各种散料,也可输送各种重量不大的件货。输送带的材质有:橡胶、橡塑、PVC, PU等多种材质。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槽型皮带机、平型皮带机、爬坡皮带机、转弯皮带机等多种形式。但是上述结构的造价高,且均适用单方向传送物体,在传送带上不能够多方向传送物品。尤其是在短距离工位间的运输制造的成本大,使得其不适合短距离工位间的运输。申请号为201420320774.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橡胶传送带”,参见图1和图2,所述组合橡胶传送带,见图1、图2:其包括由橡胶层1、布料层2依次层叠而成的底座3,底座3的最上层为布料层2,底座3的最下层为橡胶层I,其还包括顶层橡胶轨道4,顶层橡胶轨道4的下端面紧贴底座3的最上层的上表面,顶层橡胶轨道4的上表面设置有内陷的球槽阵列,钢球5分别嵌装于球槽阵列的对应的球槽内,钢球5的上端外露于顶层橡胶轨道4的上端平面,钢球5的大半球体位于球槽内部,所有的钢球5的上端最高处位于同一平面内。球槽阵列中每个球槽的直径略大于钢球5的直径,钢球5嵌入球槽内后,确保钢球可以自由向滚动、且在滚动过程中不会脱离球槽;顶层橡胶轨道4具体包括上层橡胶层6、下层橡胶层7,下层橡胶层7的四角分别布置有下定位孔结构8,下层橡胶层7的球槽为半球槽结构9,上层橡胶层6的四角分别布置有上定位孔结构10,上层橡胶层6设置有贯穿球槽孔11,贯穿球槽孔11叠装于下方对应的半球槽结构9、形成球槽;钢球5的下半球支承于对应的半球槽结构9,贯穿球槽孔11套装于钢球5的上半球,钢球5的上端外露于上层橡胶层6的上端平面,自攻钉12贯穿对应位置的上定位孔结构10、下定位孔结构8,使得钢球5嵌装于球槽阵列的对应的球槽内;橡胶层1、顶层橡胶轨道4均为耐油橡胶制作而成;布料层2具体为高强度的布料组合形成的布料层;相邻的组合橡胶传送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侧壁紧密接触组合形成新的自合橡胶传送带。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钢球5分别嵌装于球槽孔11阵列内,钢球5的上端外露于所述顶层橡胶轨道4的上端平面,其使得传送的物体在钢球5上面可以360度滚动传送物品,且底座由橡胶层1、布料层2依次层叠而成,使得底座3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其灵活性强,当一块组合橡胶传送带的面积或形状无法达到输送距离时,通过多块组合橡胶传送带拼接可以形成需要的传送面积或形状,其结构仅包括橡胶层1、布料层2、顶层橡胶轨道4、钢球5,其制作成本低,且组装方便,适用于短距离工位间的物料输送。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组合式橡胶传送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组合式橡胶传送带。其制作成本低,组装方便,可靠性高,特别适用于短距离工位间的物料输送。本技术一种组合式橡胶传送带,其由层状结构且固定为一体的底座3和顶层橡胶轨道4构成,其中:底座3又由橡胶层1、布料层2依次层叠构成,底座3的最上层为布料层2,底座3的最下层为橡胶层1,橡胶层I和布料层2层数相同且均为2或3层;顶层橡胶轨道4具体由层状结构且固定为一体的上层橡胶层6和下层橡胶层7构成;顶层橡胶轨道4的下侧面亦即下层橡胶层7的下侧面紧贴底座3的最上层即布料层2的上表面;上层橡胶层6上远离底座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向内部内陷的球槽孔11阵列,球槽孔11内布置有钢球5 ;钢球5的小半部分外露于顶层橡胶轨道4中上层橡胶层6的上表面外部,钢球5的大半球体位于球槽孔11内部;所有的钢球5大小一致且其的上端最高处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球槽孔11内腔直径略大于钢球5的直径;以保证钢球5嵌入所述球槽孔11内后,钢球5仍可以自由向滚动且在滚动过程中不会脱出球槽孔11 ;所述橡胶层1、顶层橡胶轨道4均为耐油橡胶制作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顶层橡胶轨道4的上层橡胶层6和下层橡胶层7之间还设置有基础布料层13,所述球槽孔11都固定布置在基础布料层13上;所述基础布料层13具体是机织工业布,由经线与玮线织造而成,为山形斜纹结构,经纱为3根0.15mm单丝与2根0.1Omm复丝捻合;玮纱为3根Φ0.25mm单丝与2根0.13mm复丝组成的包覆纱。参见图3。布料层2为常规的传送皮带用加强型无纺布,也或者使用与基础布料层13完全相同的材质。所述组合式橡胶传送带中,基础布料层13与布料层2连接为一体。参见附图4。具体使用基础布料层13或布料层2的材料将二者连接为一体。本技术相关的内容介绍如下;复丝:化学纤维长丝的一种。是由多孔喷丝板纺出的细丝并合而成的有捻或无捻丝束。由多根单纤维组成的复丝比同样纤度的单丝柔软。复丝多用于机织和针织衣料、装饰布和工业用布。单丝:单根组成的化学纤维丝。通常橡胶输送带芯布层由线通过织造机织造而成,该类带芯布需要将成品的表面及内层都要进行多次浸胶、多层压胶,在进行硫化后,通常表面层的胶烘干后,内层的胶还没有完全硫化,待到内层的胶完全硫化后,表面的胶已经老化了,造成产品的报废率高,由于表面层与内层都进行浸胶,其用胶量大,生产工艺复杂,表面层与内布的粘合力不好,容易起布或脱落,产品的质量差,使用寿命短,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操作简单、带体表面与芯布粘度高、在现场工况下使用寿命更长的新型输送带布芯层生产工艺随之应运而生了,是原制造工艺的全面化升级,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捻线:纺织品中经线及玮线,其中对织造表面层用的经线单独捻成正捻纱和反捻纱;制作浸胶线:纺织成的正捻纱和反捻纱进行浸胶、烘干成型并分别卷制到卷筒上成为浸胶线;织造:按多层布的布线方式进行排线,只是表面层的排线方式是:将浸胶后的一根正捻纱和一根反捻纱作为织造表面层的经线间隔排列,在专用的织造机上将表面层及芯层进行同步织造;复合:将织造出的布的上下表面各复合一层橡胶或塑料;最后对制成的产品进行切边、卷筒及包装即可完成,在织造出的高强度传送带芯布层的上下表面是通过复上一层橡胶后再在硫化机上硫化成型的,此种带芯布由经线和玮线编织而成,有表面层和内层,其玮线由两部分来组成,一部分分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每层经线的两侧依次交叉穿过设置,另一部分分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单股经线的两侧依次交叉穿过每层的单股经线设置,设置在表面层的经线包括浸过胶的正、反捻的浸胶线及防静电线,浸胶线之进行间隔地排列;以上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采用橡胶带芯布表面层的线进行浸胶,可以增加工业输送带芯布表层与橡胶层的粘合力,芯布耐高温,耐腐蚀,芯布内层的线不需要浸胶,降低了用胶量,节省了用户的订货成本,橡胶传送带内层线与表面层的线用同一材料,表层线先进行浸胶,硫化效果好,表面层与内层的粘合度高,产品软度好,成槽好,产品使用周期长,适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本技术中,所述橡胶层1、顶层橡胶轨道4均为耐油橡胶制作而成;所述布料层2具体为高强度的布料组合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橡胶传送带,其由层状结构且固定为一体的底座(3)和顶层橡胶轨道(4)构成,其中:底座(3)又由橡胶层(1)、布料层(2)依次层叠构成,底座(3)的最上层为布料层(2),底座(3)的最下层为橡胶层(1),橡胶层(1)和布料层(2)层数相同且均为2或3层;顶层橡胶轨道(4)具体由层状结构且固定为一体的上层橡胶层(6)和下层橡胶层(7)构成;顶层橡胶轨道(4)的下侧面亦即下层橡胶层(7)的下侧面紧贴底座(3)的最上层即布料层(2)的上表面;上层橡胶层(6)上远离底座(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向内部内陷的球槽孔(11)阵列,球槽孔(11)内布置有钢球(5);钢球(5)的小半部分外露于顶层橡胶轨道(4)中上层橡胶层(6)的上表面外部,钢球(5)的大半球体位于球槽孔(11)内部;所有的钢球(5)大小一致且其的上端最高处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球槽孔(11)内腔直径略大于钢球(5)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顶层橡胶轨道(4)的上层橡胶层(6)和下层橡胶层(7)之间还设置有基础布料层(13),所述球槽孔(11)都固定布置在基础布料层(13)上;所述基础布料层(13)具体是机织工业布,由经线与纬线织造而成,为山形斜纹结构,经纱为3根0.15mm单丝与2根0.10mm复丝捻合;纬纱为3根φ0.25mm单丝与2根0.13mm复丝组成的包覆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心杨,王猛,高国伟,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心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