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回收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1697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包括槽体,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被冷却材料的凹槽,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以通过冷却介质冷却被冷却材料,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进入口与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与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通过冷却介质冷却被冷却材料,冷却效率得以较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回收槽
技术介绍
非晶态合金是七十年代问世的新金属材料,具有高导磁率、高电阻率、高磁感、耐蚀等优异特性,是传统金属无可比拟的。科学家发现:金属在熔化后,其内部原子处于活跃状态,一旦金属开始冷却,原子就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慢慢地按照一定的晶态规律有序地排列起来,形成晶体;如果冷却过程很快,原子还来不及重新排列就被凝固住了,则产生了非晶态合金。冷却回收槽是非晶态合金制备工艺中的必要设备,其主要用于金属熔液的冷却以及冷却后金属的回收,常见的冷却回收槽依靠环境温度使冷却回收槽内的金属熔液自然冷却,冷却效率低,冷却过程中,环境温度上升很快,很容易造成操作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效率较高的冷却回收槽。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被冷却材料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以通过冷却介质冷却被冷却材料,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进入口与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与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围绕所述凹槽螺旋延伸。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其中,所述凹槽的槽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第三槽壁、第四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与第三槽壁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二槽壁与第四槽壁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一槽壁与第三槽壁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槽壁与第四槽壁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槽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槽壁的长度。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其中,所述凹槽的底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道,以通过所述冷却介质冷却所述被冷却材料,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输入口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输出口,所述输入口与所述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输出口与所述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其中,所述冷却流道由所述冷却腔的边缘周向螺旋延伸至所述冷却腔的中部。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通过冷却介质冷却所述被冷却材料,冷却效率得以较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实施例,包括槽体1,槽体I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被冷却材料的凹槽2,凹槽2的底壁2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腔3,冷却腔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道4,以通过冷却介质冷却被冷却材料,槽体I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输入口 11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输出口 12,输入口 11与冷却流道4的一端连通,输出口 12与冷却流道4的另一端连通。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实施例,其中,凹槽2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5,冷却室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6,以通过冷却介质冷却被冷却材料,凹槽2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进入口 31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 32,进入口 31与冷却通道6的一端连通,排出口 32与冷却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实施例,其中,冷却通道6围绕凹槽2螺旋延伸。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实施例,其中,冷却腔3的第一侧壁41与冷却腔的第二侧壁42平行且相对,冷却流道4由冷却腔3的第一侧壁41往复曲折延伸至冷却腔4的第二侧壁42。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实施例,其中,冷却流道4包括多个平行于第一侧壁41的平行段43以及多个垂直于第一侧壁41的垂直段44,每一垂直段44连接于相邻的平行段43之间。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实施例,其中,凹槽2的槽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壁51、第二槽壁52、第三槽壁53、第四槽壁54,第一槽壁51与第三槽壁53平行且相对,第二槽壁52与第四槽壁54平行且相对,第一槽壁51与第三槽壁53长度相等,第二槽壁52与第四槽壁54长度相等,第一槽壁51的长度小于第二槽壁52的长度,冷却腔3的第一侧壁41与第一槽壁51相对应,冷却腔3的第二侧壁42与第三槽壁53相对应。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实施例,其中,第一槽壁51与第三槽壁53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天车挂钩配合的移动支架9。实施例二结合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的实施例,其中,冷却流道4由冷却腔3的边缘周向螺旋延伸至冷却腔3的中部。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通过冷却介质冷却所述被冷却材料,冷却效率得以较大提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冷却回收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被冷却材料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以通过冷却介质冷却被冷却材料,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进入口与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与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围绕所述凹槽螺旋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第三槽壁、第四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与第三槽壁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二槽壁与第四槽壁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一槽壁与第三槽壁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槽壁与第四槽壁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槽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槽壁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道,以通过所述冷却介质冷却所述被冷却材料,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输入口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输出口,所述输入口与所述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输出口与所述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由所述冷却腔的边缘周向螺旋延伸至所述冷却腔的中部。【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包括槽体,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被冷却材料的凹槽,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以通过冷却介质冷却被冷却材料,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进入口与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与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本技术的冷却回收槽,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回收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被冷却材料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壁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室,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以通过冷却介质冷却被冷却材料,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排出口,进入口与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与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