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填场地条带状路基的握裹式预压排水固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9166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填场地条带状路基的握裹式预压排水固结系统,它包括条带状握裹式挡墙、降水管井、排水板和堆载层;条带状握裹式挡墙面向地下水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堆载层的两侧,条带状握裹式挡墙穿过吹填砂层设置于淤泥层中;降水管井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之间,降水管井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排水板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之间,排水板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且排水板穿过吹填砂层设置于淤泥层的底部;堆载层设置于吹填砂层上方,降水管井穿过堆载层、吹填砂层设置于淤泥层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处理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大面积吹填场地建设条带状道路的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吹填场地条带状路基的握裹式预压排水固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大规模的滩涂围垦造陆工程在我国的沿海、沿江、沿湖地带展开,形成了大面积的吹填场地。此类场地多为人工吹填(或回填)高含水量的淤泥、淤泥质土、砂类土等泥砂混填而成,场地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地基承载力低等技术难题,必须经过处理才可成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年来,我国已形成许多处理饱和软土的成功技术,如静力排水固结方法、动力排水固结方法以及静动结合排水固结方法等,但主要应用于一次性处理大面积软土地基,而如何在大面积吹填场地快速形成条带状路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吹填场地条带状路基的握裹式预压排水固结系统,该系统利用握裹式结构隔绝地下水,对大面积的吹填场地进行排水,迅速形成条带状道路。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吹填场地条带状路基的握裹式预压排水固结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条带状握裹式挡墙、降水管井、排水板和堆载层;所述条带状握裹式挡墙面向地下水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堆载层的两侧,条带状握裹式挡墙穿过吹填砂层设置于淤泥层中;所述降水管井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之间,降水管井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所述排水板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之间,排水板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且排水板穿过吹填砂层设置于淤泥层的底部;所述堆载层设置于吹填砂层上方,所述降水管井穿过堆载层、吹填砂层设置于淤泥层中。进一步地,所述条带状握裹式挡墙为沿道路纵向方向连续布置的混凝土搅拌粧、粘土粧或钢板粧。进一步地,所述降水管井上沿轴向等距离间隔开设有孔,所述降水管井的外壁包裹有滤网。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板顶部设置于堆载层中。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板表面面向地下水流动方向、与道路横向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板表面包裹有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路基两侧设置握裹式结构,在对大面积的吹填场地处理的过程中阻隔地下水的进入,减少软基处理过程中外部水的补给,加快软土地基处理速度。2、设置排水管及排水板,合理均匀布置的排水管提供了排水通道,排水板由下向上排出的水沿吹填垫层横向流动到排水管中,提高固结速率。3.通过两侧的握裹式挡墙结构以及吹填砂层上方的堆载层,在预压堆载时对形成握裹效应,增加了处理区域的土层中的空隙水压力,加快软土固结速度。4.本专利技术应用后,由于两侧的握裹式挡墙结构存在,在道路两侧进行挖方工程建设时,不会对吹填场地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解决了传统方法吹填场地两侧近距离不能进行挖方作业的局限性。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处理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大面积吹填场地建设条带状道路的工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k—k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步的施工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步的施工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中条带状握裹式挡墙的平面大样图;图6为本技术中条带状握裹式挡墙在长度方向搭接的立面大样图;其中,I一条带状握裹式挡墙,2—降水管井,3—排水板,4一堆载层,5—吹填砂层,6—派泥层,7一水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一2所示的吹填场地条带状路基的握裹式预压排水固结系统,包括条带状握裹式挡墙1、降水管井2、排水板3和堆载层4 ;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面向地下水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堆载层4的两侧,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穿过吹填砂层5设置于淤泥层6中;降水管井2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之间,降水管井2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排水板3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之间,排水板3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且排水板3穿过吹填砂层5设置于淤泥层6的底部;堆载层4设置于吹填砂层5上方,降水管井2穿过堆载层4、吹填砂层5设置于淤泥层6中。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设置于地下水补给量大的方向,深入到淤泥层6内,在吹填场地软土地基内起到隔水的作用,减少了抽水量。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与待处理软土周边土体隔离,在待处理软土周围形成密闭空间,处于密闭空间的软土在填土荷载、动力降水和预压排水固结的条件下,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更快,加快了排水固结过程,从而减少了处理工期。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在道路两侧后期开挖作业时,对路基形成握裹效应,有效防止了路基失稳。通过排水板3将淤泥层6内的水导入吹填砂层5中,通过降水管井2将水排出,工作原理简单合理,稳定性高。如图5— 6所示,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为沿道路纵向方向连续布置的混凝土搅拌粧、粘土粧或钢板粧。通过多根连续布置的混凝土搅拌粧、粘土粧或钢板粧来制造条带状握裹式挡墙1,现场施工简单,成本低廉,结构稳定性高。上述技术方案中,降水管井2上沿轴向等距离间隔开设有孔,降水管井2的外壁包裹有滤网。降水管井2不限于采用塑料波纹管、水泥管、PVC管、钢管等。降水管井2在道路处理范围内布置,深入到场地下伏淤泥层6中I?2m。降水管井2汇集吹填砂层5中的地下水。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水板3顶部设置于堆载层4中。堆载层4采用承载能力较好的土、砂等,布置在道路处理范围内的软土层表面,厚度受地基沉降量、交工面高程影响,起到堆载预压及调整交工面高程的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水板3表面面向地下水流动方向、与道路横向方向垂直。将排水板3设置于面对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提高了排水板3的排水效果,减少了排水固结时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水板3表面包裹有滤网。通过滤网的设计有效避免了淤泥层6中淤泥在排水板3上的附着,保证排水板3的排水效果。本技术的施工过程为:1、如图3所示,沿道路两侧边线施工,设置条带状握裹式挡墙1,并在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内侧均匀设置排水板3 ;2、如图4所示,在吹填场地道路边线地下水大量补给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布置降水管井2 ;3、如图1所示,在道路处理范围的软土地基表面布置堆载层4。根据场地处理情况,安装水泵7降低管井2中的水位。水泵7不限于真空射流泵和潜水泵。4、在堆载层4上进行动力加压作业。根据实际应用效果证明:本技术所设计的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抽水量减少50 %以上,工期缩短30 %以上,道理宽度处理减少10 %以上,经济效益明显。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吹填场地条带状路基的握裹式预压排水固结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降水管井(2)、排水板(3)和堆载层(4);所述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面向地下水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堆载层(4)的两侧,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穿过吹填砂层(5)设置于淤泥层(6)中;所述降水管井(2)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之间,降水管井(2)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所述排水板(3)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I)之间,排水板(3)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且排水板(3)穿过吹填砂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填场地条带状路基的握裹式预压排水固结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条带状握裹式挡墙(1)、降水管井(2)、排水板(3)和堆载层(4);所述条带状握裹式挡墙(1)面向地下水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堆载层(4)的两侧,条带状握裹式挡墙(1)穿过吹填砂层(5)设置于淤泥层(6)中;所述降水管井(2)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1)之间,降水管井(2)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所述排水板(3)横向间隔设置于条带状握裹式挡墙(1)之间,排水板(3)沿道路纵向方向多排间隔设置,且排水板(3)穿过吹填砂层(5)设置于淤泥层(6)的底部;所述堆载层(4)设置于吹填砂层(5)上方,所述降水管井(2)穿过堆载层(4)、吹填砂层(5)设置于淤泥层(6)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绍林吴名江陈进王东周跃龙吴宏卫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