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冲击大型锂电池铝塑膜,所述锂电池铝塑膜具有层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外保护PET流延膜、第一粘合层、外保护PA流延膜、第二粘合层、第一多孔缓冲膜、第三粘合层、铝箔、第四粘合层、第二多孔缓冲膜和热封膜,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多孔缓冲膜至少包括一层分布有通孔的多孔微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大型锂电池铝塑膜中的铝箔的两侧加设了多孔缓冲膜,有效地提高了铝塑膜的缓冲能力,提高了铝塑膜抑制产生鼓泡的能力,进而抑制了由于铝塑膜产生鼓泡而对其中的铝箔产生破坏性影响。该锂电池铝塑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制造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耐冲击大型锂电池铝塑膜。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锂电池以高能量密度、优越的高低温环境适应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小型数码产品中。其采用的包装从中低端的硬质钢壳、铝壳逐渐更换为软质铝塑膜外包装。铝塑膜作为锂电池的外包装袋具有柔韧性,可以释放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意外释放气体产生的增压,防止电池爆炸。该膜材通常有高水汽阻隔性的铝箔与具有良好耐化学性、热封性和柔韧性的塑料膜复合而成。锂电池封装铝塑膜虽然具有较高的耐化学性、隔湿、隔氧、封装粘结力并能防爆,但是其中锂电池封装铝塑膜在长期使用后一旦产生鼓泡就容易使铝塑膜中的铝箔层产生微裂纹,进而造成内包装的内液的泄漏甚至造成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耐冲击大型锂电池铝塑膜,提高锂电池铝塑膜抑制产生鼓泡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耐冲击大型锂电池铝塑膜,所述锂电池铝塑膜具有层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外保护PET流延膜、第一粘合层、外保护PA流延膜、第二粘合层、第一多孔缓冲膜、第三粘合层、铝箔、第四粘合层、第二多孔缓冲膜和热封膜,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多孔缓冲膜至少包括一层分布有通孔的多孔微层。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多孔缓冲膜为CPP膜。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多孔缓冲膜分别由至少三层以上的所述多孔微层复合而成。或者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多孔缓冲膜分别由两个无孔的封闭微层以及夹在两个封闭微层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多孔微层复合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多孔缓冲膜的朝向所述外保护PA流延膜的一侧经过电晕处理形成电晕层。优选地,所述第二多孔缓冲膜和所述热封膜之间还设有第五粘合层。优选地,所述第五粘合层的厚度为2?6微米。在厚度上,优选地,所述热封膜的厚度为30?50微米,所述铝箔的厚度为25?50微米,所述外保护PA流延膜的厚度为20?40微米,所述外保护PET流延膜的厚度为20?40微米,所述第一、第二多孔缓冲膜的厚度分别为10?30微米;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粘合层的厚度为2?6微米。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大型锂电池铝塑膜中的铝箔的两侧加设了多孔缓冲膜,有效地提高了铝塑膜的缓冲能力,提高了铝塑膜抑制产生鼓泡的能力,进而抑制了由于铝塑膜产生鼓泡而对其中的铝箔产生破坏性影响。该大型锂电池铝塑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的大型锂电池铝塑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中的大型锂电池铝塑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中的大型锂电池铝塑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中的大型锂电池铝塑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保护PET流延膜;2、第一粘合层;3、外保护PA流延膜;4、第二粘合层;5、第一多孔缓冲膜;6、第三粘合层;7、铝箔;8、第四粘合层;9、第二多孔缓冲膜;10、热封膜;11、第五粘合层;51、多孔微层;52、封闭微层;53、电晕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专利技术人提出的锂电池铝塑膜具有层状结构,其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外保护PET流延膜1、第一粘合层2、外保护PA流延膜3、第二粘合层4、第一多孔缓冲膜5、第三粘合层6、铝箔7、第四粘合层8、第二多孔缓冲膜9和热封膜10。这里外保护PET流延膜I和外保护PA流延膜3起到保护铝塑膜免于因外在刮擦等作用力而破损的作用;热封膜10为CPP膜材质,起到热封和阻隔液体的作用;第一多孔缓冲膜5和第二多孔缓冲膜9起到增强铝塑膜的韧性和缓冲性能的作用。为在功能上实现缓冲作用,设计第一多孔缓冲膜5和第二多孔缓冲膜9中都分别至少含有一层分布有通孔的多孔微层。以第一多孔缓冲膜5为例介绍多孔缓冲膜的结构,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结构与之相同,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第一多孔缓冲膜5具有三个多孔微层51,各多孔微层51之间交叠而成。在孔型设计上,为提高第一多孔缓冲膜5的耐撕裂性以便于多孔缓冲膜5的顺利加工以及后续复合,优选孔型为圆形。此外,各多孔微层51上的通孔最好是交叠排列,以实现第一多孔缓冲膜5较优的缓冲效果以及较佳的力学性能。这里,多孔微层51的层数可以根据所需的缓冲效果适当增加和减少。从加工和效果角度综合考虑,最好是设计在2-5个多孔微层51。在选择第一缓冲膜5和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材质时,考虑其最好具有高耐腐蚀性,且易于复合,为此选择第一缓冲膜5和第二多孔缓冲膜9为CPP材质,从而使各多孔微层之间可以通过热封复合在一起。在厚度上,选择热封膜10的厚度为30?50微米,铝箔7的厚度为25?50微米,外保护PA流延膜3的厚度为20?40微米,外保护PET流延膜I的厚度为20?40微米,第一多孔缓冲膜5的厚度为10?30微米,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厚度为10?30微米;第一粘合层2、第二粘合层4、第三粘合层6和第四粘合层8的厚度分别为2?6微米。比较优选的厚度是,选择热封膜10的厚度为40微米,铝箔7的厚度为40微米,外保护PA流延膜3的厚度为25微米,外保护PET流延膜I的厚度为25微米,第一多孔缓冲膜5的厚度为21微米,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厚度为21微米;第一粘合层2、第二粘合层4、第三粘合层6和第四粘合层8的厚度分别为4微米。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第一多孔缓冲膜5两侧设置粘合剂,分别与铝箔5和外保护膜I之间形成粘合层;但是粘合剂会进入第一多孔缓冲膜5的孔洞内,影响第一多孔缓冲膜5的缓冲效果,进而影响锂电池铝塑膜的耐冲击性和防爆性。此外,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一侧也设置粘合剂,以实现第二多孔缓冲膜9和铝箔5的粘合;同样存在粘合剂进入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孔洞影响其缓冲效果的问题。为此,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锂电池铝塑膜的防爆性和耐冲击性,改进了锂电池铝塑膜中的第一多孔缓冲膜5和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结构。分别将第一多孔缓冲膜5和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设计成由两层无孔的封闭微层以及夹在两层封闭微层之间的至少一个多孔微层组成,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胶水进入多孔微层内,且多孔缓冲膜的里外相同,可以方便复合。以第一多孔缓冲膜5为例进行介绍本实施例中多孔缓冲膜的结构,第二多孔缓冲膜9的结构与之相同,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第一多孔缓冲膜5由两层无孔的封闭微层52以及夹在两层封闭微层52之间的三个多孔微层51组成,其中多孔微层51的设计同实施例1,由三个多孔微层51交叠复合而成,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胶水进入多孔微层31内,且第一多孔缓冲膜3的里外相同,可以方便复合。实施例3在实施例2中,第二多孔缓冲膜9与热封膜10为热合在一起。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层间剥离强度,第二多孔缓冲膜9与热封膜10通过第五粘合层11粘合在一起。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为改善第一多孔缓冲膜5与外保护PA流延膜3之间的层间粘结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多孔缓冲膜5的朝向外保护PA流延膜3的一侧经过电晕处理形成电晕层53,经过电晕处理后,第一多孔缓冲膜5可以与外保护PA流延膜3之间形成良好的层间粘结。以上所述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冲击大型锂电池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铝塑膜具有层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外保护PET流延膜、第一粘合层、外保护PA流延膜、第二粘合层、第一多孔缓冲膜、第三粘合层、铝箔、第四粘合层、第二多孔缓冲膜和热封膜,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多孔缓冲膜至少包括一层分布有通孔的多孔微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亚君,黄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骏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