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文俊专利>正文

防滑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084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滑圈,所述防滑圈具有环形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相对所述内侧面凸起的凸部。在将所述防滑圈装配到容器底部的环形槽时,不需要使用胶水进行粘结,依靠所述凸部与所述环形槽之间的过盈配合关系,便可以将所述防滑圈牢固地卡紧于所述环形槽内而不易脱落,并且只需简单的压入动作即可实现,操作便捷,不会有胶水溢出,不影响容器外观。同时,多个所述凸部之间呈间隔设置而不是呈环绕整个所述防滑圈的封闭整体,因此在装配的过程中,所述环形槽内的空气得以从相邻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隔被挤出,从而使所述防滑圈的压入更加轻松,也方便将所述防滑圈从所述滑行槽内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无需粘胶的防滑圈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用来盛放物体的碗、盆等容器的结构一般都是上端呈相对扩张的开口状,而下端相对收缩并设置起支撑作用的环形的凸缘,这种结构的设计目的是尽可能地增加容器的容量,并同时减小容器底部所占据的面积大小。然而,这些容器的底部凸缘尺寸较小且较为光滑(防止清洗时割手),因此凸缘与台面、桌面间的摩擦力也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容器一旦受到横向的力,就容易在台面、桌面上滑动,影响容器的正常使用,并且有可能导致容器从台面、桌面上掉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容器上开始设置了各种不同的防滑结构,其中一种是在容器的底部设置环形槽,并为容器配备一橡胶防滑圈,使用胶水将橡胶防滑圈的顶面粘结固定于环形槽的底部,而橡胶防滑圈的底面为凹凸不平面或设置有花纹,从而增加橡胶防滑圈与台面、桌面间的摩擦力,有效地防止了容器的意外滑动及掉落。但是,这种使用胶水粘结固定的橡胶防滑圈存在有以下两个缺点:第一,需要通过胶水实现固定,操作较为不便,如果胶水用量过多,会从环形槽内被挤出而流到容器上,影响容器外形外观,而如果胶水用量过少,则可能会出现橡胶防滑圈固定不稳而脱落的情况;第二,通过胶水固定的橡胶防滑圈无法再从容器上分离,当使用一定时间后,橡胶防滑圈的凹凸不平面磨损而趋向光滑,此时橡胶防滑圈的防滑作用大大降低却无法进行更换,只能将整个容器报废,造成了浪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且无需粘胶的防滑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且无需粘胶的防滑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滑圈,所述防滑圈具有环形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相对所述内侧面凸起的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所述防滑圈的所述内侧面上设置了凸起的所述凸部,在将所述防滑圈装配到容器底部的环形槽时,不需要使用胶水进行粘结,依靠所述凸部与所述环形槽之间的过盈配合关系,便可以将所述防滑圈牢固地卡紧于所述环形槽内而不易脱落,并且只需简单的压入动作即可实现,操作便捷,不会有胶水溢出,不影响容器外观。同时,多个所述凸部之间呈间隔设置而不是呈环绕整个所述防滑圈的封闭整体,因此在装配的过程中,所述环形槽内的空气得以从相邻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隔被挤出,从而使所述防滑圈的压入更加轻松,也方便将所述防滑圈从所述滑行槽内取出。较佳地,所述凸部呈长条弧形结构。较佳地,所述凸部呈圆点状结构。较佳地,所述凸部呈矩形结构。较佳地,所述凸部与所述防滑圈呈一体成型结构。较佳地,所述防滑圈具有相对的顶面与底面,所述底面上设有若干相对所述底面凸起的环形的凸缘。在所述底面上设置若干所述凸缘,是为了增加所述底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有利于增加摩擦力。较佳地,所述防滑圈的底部向内凸伸形成环形肋部。较佳地,所述防滑圈呈圆环形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容器底部的环形槽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防滑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防滑圈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防滑圈设置于容器后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防滑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防滑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防滑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装配到容器I底部的环形槽10内的防滑圈2,其作用是增加容器I于桌面、台面上的摩擦力,防止容器I意外滑动或掉落,所述容器I可以是碗或盆等。如图2中所示,容器I底部具有环形的内凸缘11及外凸缘12,内凸缘11与外凸缘12之间形成了所述环形槽10。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防滑圈2呈圆环形结构并具有环形的内侧面21及相对的顶面22与底面23,将所述防滑圈2装入所述环形槽10时,所述顶面22朝向所述环形槽10的底部,所述内侧面21朝向所述内凸缘11,所述底面23朝外并与桌面、台面接触。所述防滑圈2的底部向内凸伸形成环形肋部24,所述环形肋部24在装配后可部分地覆盖到所述内凸缘11上,设置所述环形肋部24可以增加所述防滑圈2的底面23的面积。所述底面23上设置有若干相对所述底面23凸起的环形的凸缘231,设置所述凸缘231的目的是增加所述底面23的粗糙程度,有利于增大摩擦。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缘231的数目为三个,并且都呈同圆心设置。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23上也可不设置所述凸缘231,而改为设置其他凸起或凹陷的结构,只要能达到增加粗糙度的目的即可。所述内侧面21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相对所述内侧面21凸起的凸部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5呈长条弧形结构,由于所述凸部25是形成于所述内侧面21上的,因此所述凸部25的弯曲弧度与所述内侧面21的弯曲弧度相应。所述凸部25的数量为四个,因此,四个所述凸部25之间形成的四个间隔两两相对。所述凸部25是与所述防滑圈2 —体成型结构地形成于所述内侧面21上,所述防滑圈2具体的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等材料,使得其可以实现一定的弹性变形,因此所述凸部25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在将所述防滑圈2装入所述环形槽10的过程中,所述防滑圈2与所述环形槽10是过盈配合的关系,即所述凸部25受到内凸缘11的抵顶而变形,同时也对所述内凸缘11施加了弹力,使所述防滑圈2能卡紧于所述环形槽10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所述防滑圈2的所述内侧面21上设置了凸起的所述凸部25,在将所述防滑圈2装配到容器I底部的环形槽10时,不需要使用胶水进行粘结,依靠所述凸部25与所述环形槽10之间的过盈配合关系,便可以将所述防滑圈2牢固地卡紧于所述环形槽10内而不易脱落,并且只需简单的压入动作即可实现,操作便捷,不会有胶水溢出,不影响容器I外观。同时,多个所述凸部25之间呈间隔设置而不是呈环绕整个所述防滑圈2的封闭整体,因此在装配的过程中,所述环形槽10内的空气得以从相邻所述凸部25之间的间隔被挤出,从而使所述防滑圈2的压入更加轻松,也方便将所述防滑圈2从所述滑行槽内取出。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防滑圈3的内侧面31上的凸部35呈凸起的矩形结构,凸部35的长度较长且也具有一定的弧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35的设置数量比第一实施例中多。如图7所示本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防滑圈4的内侧面41上的凸部45也是矩形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凸部45不是具有弧度的长形,而是立式直条的形状,并且凸部45由防滑圈4的顶面42延伸到环形肋部44。由于本实施例中凸部45的长度减小,因此其设置数量进一步增加。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圈5的内侧面51上的凸部55呈圆点状结构,由于呈圆点状结构的所述凸部55与所述内凸缘11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55的设置数量更多。由以上四个实施例可知,本技术防滑圈2、3、4、5的重点在于在内侧面21、31、41,51上形成若干可卡紧于所述环形槽10内的凸起结构,而至于凸起结构的具体形状并不做限定。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圈具有环形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相对所述内侧面凸起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周文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