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永元专利>正文

脚踏车后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06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踏车后避震器,其包括有一油缸管,系为内呈中空之管体,一端可与脚踏车上之骨架固接,管内设有缓冲油料;及一缸轴,系为实心之轴体,一端固设有一活塞,活塞并伸入该油缸管之内侧,而相对该活塞端之缸轴系可固定于脚踏车上之骨架;及一弹簧,系套于油缸管与缸轴之间,使其具有一缓冲弹力;该缸轴之轴体外侧系区隔固设有一轴套,使缸轴之轴体不外露,轴套并套住油缸管之外壁,且轴套之内壁固设有一耐磨环,耐磨环系可供油缸管之外壁往复滑动位移。(*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提供一种脚踏车后避震器,尤指一种缸轴受保护、不外露,可防止被碰撞及灰尘沾到缸轴随缸轴进入油缸管内,以增加使用寿命,而且,缸轴与油缸管口径比缩小,且缸轴作动时被支撑长度长,致亦具有结构强度佳及作动稳定性好之新型脚踏车后避震器,属于脚踏车配件。目前,传统之脚踏车后避震器,其结构之组成系大致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系具有一油缸管1、一缸轴2、及一弹簧3等构件;其中,该油缸管1,系为内呈中空之管体,一端为一具有枢接孔10之固定端11,管内之内侧槽室并设有缓冲油料12;而管外之外壁设有适当长度呈螺旋状之牙纹13,牙纹13上并螺设一可于牙纹13上作螺动位移之螺挡片14;该缸轴2,系为实心之轴体,一端具一活塞23而伸入油缸管1之内侧,另一端位在油缸管1外,为一具有枢接孔20之活动端21,且活动端之迎向油缸管1端设有一挡掣环22;该弹簧3,系套设于油缸管1之外侧,弹簧3之两端并分别受到油缸管1上之螺挡片14及缸轴2上之挡掣环22所挡掣,具有缸轴2被挤推伸入油缸管1内一距离后释放,可将缸轴2顶推复位之功效;藉由螺设在油缸管1上之螺挡片14,可螺动调整弹簧之弹性伸张压力,使弹簧3之缓冲弹力具有可调整之功能;藉由该等组设,组装时(请配合图2所示),系将该脚踏车后避震器之固定端11固定在脚踏车之车架杆A1下方处,而另一端之活动端21系枢设在后轮之叉架杆上,因该叉架杆系与后轮为同体连动之设置,所以,当脚踏车行驶至颠跛路面时,其枢设在叉架杆上之活动端21则会受后轮与颠跛路面之反作用力顶推,使该脚踏车后避震器可被顶推成图3所示之结构,在离开颠跛路面后,弹簧3复将缸轴2顶回图1所示状态,以此达到缓冲效果,并以此使脚踏车A具有一较佳平稳之骑乘效果并使骑乘者具有舒适感。虽前述习知之避震器具有提供脚踏车后轮一避震功能,但习知之缸轴2,不论有无受脚踏车后轮之反作用力顶推,其缸轴2皆恒暴露在外,显然具有易沾灰尘之缺失,当缸轴2在油缸管1内、外进进出出,该沾附在缸轴2轴面上的灰尘,很容易随着缸轴2进入油缸管1内及停滞在油缸管1之缸轴2进入口处(即油封处),形成漏油现象及影响产品之使用寿命。而且,缸轴2暴露在外又易遭受外力或外物碰撞损伤而变形,如此亦易造成漏油现象。再者,前述习知之缸轴2,其轴径与油缸管1管径比例相比之下显得极小,以致,结构强度差。又,缸轴2在油缸管1内作动位移,仅靠活塞23外环面与油缸管1内壁接触而已,如果单点接触附著位移,该种单点接触作动行程之稳定性会较差。整体来说,前述习知之脚踏车后避震器具有使用寿命短、结构强度差、易产生漏油现象、缸轴位移偏歪性大等缺失,极待改善。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缸轴受保护且使用寿命长、结构强度好、缸轴作动位移时稳定性佳,当脚踏车后轮于行进中遇到颠跛路面时,具有避震缓冲功能的新型脚踏车后避震器。一种脚踏车后避震器,其包括有一油缸管,系为内呈中空之管体,管内设有缓冲用油料,一端可连接脚踏车缓冲定位点;一缸轴,系一轴体,一端固设有一活塞,活塞系位在油缸管之内侧,另一端为一固定端可连接脚踏车另一缓冲定位点位在油缸管外;及一弹簧,系套于油缸管所固接之挡掣环与缸轴连动之螺挡片之间,以提供二者间之轴动具有一缓冲及回复弹力;其特征在于该缸轴之轴体外侧系区隔固设有一轴套,使缸轴之轴体不外露,轴套一端并套住油缸管之一端外壁,且轴套之内壁固设有一耐磨环,耐磨环系可供油缸管之外壁作往复滑动位移用,以提供一耐磨擦之功用;藉此设置,使缸轴不外露,以避免缸轴沾灰尘、碰撞损伤,防止油缸管漏油,且利用油缸管之外壁与轴套内之耐磨环作轴动接触,具有作动位移接触面大,使作动行程稳定性佳,及油缸管与轴套管径相当,结构强度好之功效。其中,该轴套之外壁可设一段牙纹,而螺挡片具中空之螺孔与牙纹螺接,使螺挡片可调整位移,以调整弹簧强度。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缸轴被保护因此使用寿命长,并具有不漏油之功效,因轴套与油缸管管径相当,所以结构强度好,不会因车身扭曲变形时影响缸轴产生歪斜,稳定性好。本技术具有如下附图图1系习知脚踏车后避震器之结构示意图。图2系习知后避震器安装在脚踏车上之位置图。图3系脚踏车后避震器一端受压时之结构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实施例一端未受压时之结构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实施例一端已受压时之结构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脚踏车上之位置图。图中标号如下1油缸管 2缸轴 3弹簧10枢接孔11固定端12油料13牙纹 14螺挡片20枢接孔21活动端22挡掣环23活塞A1车架杆4油缸管 5缸轴 6弹簧40枢接孔41活动端42挡掣环43油料 50枢接孔51固定端52活塞 53轴套 54牙纹55螺挡片56耐磨环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系本技术实施例之结构示意图,组成构件包括有一油缸管4、一缸轴5、及一弹簧6;其中,该油缸管4,系为呈中空之管体,一端为一具有枢接孔40之活动端41,且活动端41之迎向缸轴5端设有一挡掣环42,管内之内侧设有缓冲用油料43;该缸轴5,系为实心之轴体,一端为一具有枢接孔50之固定端51,轴体之另一端设有一活塞52,活塞52并伸入油缸管4之内侧;另,该缸轴5之轴体外侧区隔固设有一轴套53,使缸轴5不外露,轴套53之外壁设有适当长度呈螺旋状之牙纹54,牙纹54上并螺设一可于牙纹54上作螺动位移之螺挡片55,且轴套53一端系套住油缸管4之一端外壁,轴套53之内壁固设有一耐磨环56,该耐磨环56系可供油缸管4之外壁往复滑动位移,使二者在滑动时具耐磨性,藉以达到一缓冲避震功能;该弹簧6,系套设于该油缸管4之外壁,弹簧6之两端分别受到油缸管4上之挡掣环42及轴套53上之螺挡片55所挡掣,藉由螺设在轴套53上之螺挡片55,可螺动调整弹簧6之弹性伸张压力;藉该等组设,本技术即可与前述习知者相同皆组设在同一位置处(请配合图2、6所示);惟本技术之缸轴5系受轴套53之区隔不外露,故可改善前述习知缸轴易沾染灰尘、易被碰撞损伤等缺失,而具有使用寿命长之功效,且,本技术之活动端41受压时,其缓冲之作动行程(请配合图5所示)系由油缸管4之外壁与轴套53内之耐磨环56作轴动接触,缸轴5及其活塞52系不动的,油缸管4与轴套53在作动时,其行程系轴套53内壁与油缸管外壁保持长距离之环抱性贴合,而且,油缸管4之内侧复有活塞52外环面之贴合,所以,油缸管4在作动行程中,内、外皆分别受支撑环抱,致作动行程稳定性高。又,以油缸管4作为位移轴心,其管径与轴套53外径相差无几,致结构强度佳。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车后避震器,其包括有一油缸管,系为内呈中空之管体,管内设有缓冲用油料,一端可连接脚踏车缓冲定位点;一缸轴,系一轴体,一端固设有一活塞,活塞系位在油缸管之内侧,另一端为一固定端可连接脚踏车另一缓冲定位点位在油缸管外;及一弹簧,系套于油缸管所固接之挡掣环与缸轴连动之螺挡片之间,以提供二者间之轴动具有一缓冲及回复弹力;其特征在于该缸轴之轴体外侧系区隔固设有一轴套,使缸轴之轴体不外露,轴套一端并套住油缸管之一端外壁,且轴套之内壁固设有一耐磨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后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轴套之外壁可设一段牙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车后避震器,其包括有:一油缸管,系为内呈中空之管体,管内设有缓冲用油料,一端可连接脚踏车缓冲定位点;一缸轴,系一轴体,一端固设有一活塞,活塞系位在油缸管之内侧,另一端为一固定端可连接脚踏车另一缓冲定位点位在油缸管外;及一 弹簧,系套于油缸管所固接之挡掣环与缸轴连动之螺挡片之间,以提供二者间之轴动具有一缓冲及回复弹力;其特征在于:该缸轴之轴体外侧系区隔固设有一轴套,使缸轴之轴体不外露,轴套一端并套住油缸管之一端外壁,且轴套之内壁固设有一耐磨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永元
申请(专利权)人:余永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