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介元专利>正文

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04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是供牵动一变速线以控制一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操作装置包含有: 一本体,是套设自行车的一把手管,具有一壳座,一定位区段形成于其内侧周缘; 一线轮,具有一轮座可枢接于该本体并供接设变速线,一装片部设于预定位置; 一定位弹片,是接设于该线轮的装片部,具有一主抵部,以及一定位部接设于该主抵部而可对应定位卡合于该本体的定位区段,一副抵部设于其另端; 一转把,亦可套设自行车的把手管,具有一握把,一主驱块供对应顶掣该定位弹片的主抵部,一副驱块对应该定位弹片副抵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自行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使用于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然而,如图2所示,在退档操作转动时,由于该定位弹片90的抵部92是直接受该转把7的推动部73顶抵,加上原有的变速线拉力作用,使得其定位部93换至下一齿沟53的定位变化不够明确,而使操作者感受换档操作不明显的情形。有鉴于上述的缺点,创作人即苦心研究而得本技术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可使转把滑顺省力地推动定位弹片与本体定位,而使得知感受明确的换档操作。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在前一的前提下可使其定位弹片制作可最简化设计而可免于设计的复杂。缘是,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壳座,一套管套设自行车的一把手管,一定位区段形成于该周壁的内周缘,以及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一线轮具有一轮座可供连接变速线,亦可套设于该本体的套管并可容设于其容置空间,一装片部;一定位弹片装设于该线轮的装片部,具有一主抵部以及一定位部接设于该主抵部而可对应定位卡合于该本体的定位区段,一副抵部接设于另端;一转把亦可套设自行车的一把手管及本体的套管,具有一握把,一盘部对应该本体,一主驱块设于该盘部供对应顶掣该定位弹片的主抵部外周面,一副驱块亦设于该盘部而对应该定位弹片副抵部的受制面。其中该转把是具有另一副驱块相对该主驱块对称设置,而可作成左右对称件使用。其中该定位弹片是以弹性钢片一体制成。其中该定位弹片是受该线轮射出成型包覆。其中该线轮的装片部是有一套柱,而该定位弹片是具有一套接部呈较小弧弯曲供套设于该线轮的套柱。其中该线轮具有一周壁,一卡块相隔于该周壁的外侧而形成有一间隙;该定位弹片则具有一靠边部接于该套接部一侧而位于该线轮的间隙。其中该本体还具有一显示单元设于其上。其中该本体的定位区段是为若干间隔相连的齿沟及齿顶;而该定位弹片的定位部是呈小弯弧状。其中该转把还具有一盘部接设于该握把而可对应该本体,而该主驱块与副驱块是设于该盘部上。其中该本体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而可供该线输容设。由此,当转动该转把一方向时,其副驱块将先顶掣该定位弹片的副抵部;之后,该转把的主驱块才顶抵该定位弹片的主抵部,而可使其定位部顶动使与该本体的定位区段另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定位弹片与变速操作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另一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端视组合平面图。图7是同于图6的另一操作状态图。一线轮20,是供装设变速线,具有一轮座21,形成有一套孔22供套设该本体10的套管13并可容设于其容置空间15,一周壁25呈圆弧状,一套柱26及一卡块27相隔设于该周壁25的周且各形成有一间隙261、271;其中,该周壁25、套柱26及卡块27即组成一装片部;以及若干卡槽28。一定位弹片30,是以弹性钢片一体制成,具有一套接部31呈较小弧弯曲供套设于该线轮20的套柱26,一靠边部32接于该套接部31一侧而位于该线轮20的周壁25与卡块27间,一主抵部33接设于该靠边部32,以及一定位部34接设于该主抵部33而可对应定位卡合于该本体10的定位区段14,一副抵部35呈弯弧形接设于该套接部31而相对位于该靠边部32的另端。一转把40,具有一握把41呈圆管状,一盘部42对应该本体10的周壁12,一套孔43亦供套设自行车的把手管,一枢座孔44通至该套孔43供套设该本体10的套管13,一主驱块45设于该盘部42供对应顶掣该定位弹片30主抵部33的外周面,一副驱块46亦设于该盘部42而对应该定位弹片30的副抵部35,并接设一卡肩461对应卡抵该定位弹片30的套接部31外周,以及另一副驱块47及卡肩471相对该主驱块45对称设置,若干掣转块48可容设于该线轮20的卡槽28以驱动该线轮20转动。本实施例的操作及作动情形,兹说明如下当操作转动进档,即拉紧该变速线,是由该转把40的各掣转块48驱动该线轮20的各卡槽28,使该线轮20转动带动该定位弹片30,该定位弹片30的定位部34则抵经过该本体10的齿顶142,并由该主抵部33的弹性变形,使该定位部34定位至下一齿沟141。操作退档时,即可显示本技术的特点,其中如图6及图7所示,转动该转把40使退回该变速线时,其副驱块46将先顶掣该定位弹片30的副抵部35,而可使操作者感受预定的施转力;之后,该转把40则继续受转动使其主驱块45顶抵该定位弹片30的主抵部33,而可使其定位部34快速顶至该本体10的下一齿沟141,因此可得到明确的档位变换效果。另外,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形状,几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而相同达成本技术的作用及功效者,亦属于本技术的范围;例如,该定位弹片是可受该线轮射出成型包覆等等。由以上实施例说明,可归纳本技术的特点如下1.本技术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利用转把的副驱块先顶掣该定位弹片的副抵部;接着,该转把的主驱块才顶抵该定位弹片的主抵部;因此,可使该定位弹片相对本体有明确及快速定位的操作效果。2.本技术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前述的弹性抵部是可一体成型于该弹片本身,制作时可减少构件的制作,并减少构件的装作业及间隙产生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具有前揭各项特点,并得以达成各项创作目的,其整体构造确为首先创作且具增进功效,符合新型专利的条件,故依法申请专利。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是供牵动一变速线以控制一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操作装置包含有一本体,是套设自行车的一把手管,具有一壳座,一定位区段形成于其内侧周缘;一线轮,具有一轮座可枢接于该本体并供接设变速线,一装片部设于预定位置;一定位弹片,是接设于该线轮的装片部,具有一主抵部,以及一定位部接设于该主抵部而可对应定位卡合于该本体的定位区段,一副抵部设于其另端;一转把,亦可套设自行车的把手管,具有一握把,一主驱块供对应顶掣该定位弹片的主抵部,一副驱块对应该定位弹片副抵部。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把是具有另一副驱块相对该主驱块对称设置,而可作成左右对称件使用。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位弹片是以弹性钢片一体制成。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位弹片是受该线轮射出成型包覆。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线轮的装片部是有一套柱,而该定位弹片是具有一套接部呈较小弧弯曲供套设于该线轮的套柱。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线轮具有一周壁,一卡块相隔于该周壁的外侧而形成有一间隙;该定位弹片则具有一靠边部接于该套接部一侧而位于该线轮的间隙。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还具有一显示单元设于其上。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的定位区段是为若干间隔相连的齿沟及齿顶;而该定位弹片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介元
申请(专利权)人:陈介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