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包括脱水箱(1)、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1)内垂直轴向设置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1)侧壁上设置入渣口(3),所述脱水箱(1)内设置缓冲装置,所述入渣口(3)正对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脱水箱(1)轴心处,通过固定杆(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8)平行于脱水箱(1)的轴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脱水箱内设置有缓冲装置,减缓了水渣对脱水箱壁和过滤网的冲击,降低了对脱水器的摩擦和磨损,延长了脱水器的寿命。水渣从入渣口进入后冲击在带有弧形的缓冲板上,从缓冲板两端的落渣口落出,有效保护了脱水器本体及过滤网,大大降低了过滤网的备件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养殖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稳定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高炉水渣需要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器入口与粒化轮梭槽相接,内部设有弧形挡渣板,正对梭槽,但属于开放型的,通常经过粒化轮的红渣很快冲击在挡渣板上,四处飞溅到脱水器内部,冲击和磨损脱水器本体及过滤网,特别渣量大时,这种冲击磨损程度加剧,一段时间后,挡渣板容易磨薄、磨穿,此时,粒化过来的渣直接冲击、磨损脱水器本体和过滤网,在日常维护中,频繁更换内、外、侧过滤网和加焊脱水器本体,检修期间还要更换部分脱水器内部支持框架,维护工作量大,且影响放渣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通过对设备进行局部工艺改造来缓冲渣流,降低脱水器滤网磨损,从而控制材料备件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脱水箱、过滤网,所述脱水箱内垂直轴向设置过滤网,所述脱水箱侧壁上设置入渣口,所述脱水箱内设置缓冲装置,所述入渣口正对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脱水箱轴心处,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平行于脱水箱的轴向设置。本技术在脱水箱内设置有缓冲装置,减缓了水渣对脱水箱壁和过滤网的冲击,降低了对脱水器的摩擦和磨损,延长了脱水器的寿命。缓冲装置设置为拱形缓冲板、挡渣罩和挡渣板等构成,水渣从入渣口进入后冲击在带有弧形的缓冲板上,在挡渣板的挡渣作用下从缓冲板两端的落渣口落出,缓冲结构把冲击、磨损大部分作用力施加在缓冲装置上,有效保护了脱水器本体及过滤网,大大降低了过滤网的备件消耗,该缓冲装置只要每两个检修周期更换底部弧形缓冲板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解决了脱水器的水渣冲击问题,延长了脱水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示意图;图中:1-脱水箱,2-过滤网,3-入渣口,4-缓冲板,41-落渣口,5-挡渣罩,6-挡渣板,7-侧板,71-出渣口,8-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脱水箱1、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I内垂直轴向设置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I侧壁上设置入渣口 3,所述脱水箱I内设置缓冲装置,所述入渣口3正对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脱水箱I轴心处,通过固定杆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8平行于脱水箱I的轴向设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4、挡渣罩5和侧板7,所述缓冲板4 一侧设置挡渣罩5,另一侧设置为开口并且开口正对入渣口 3,所述缓冲板4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侧板7,所述侧板7下部与缓冲板4连接处设置出渣口 71。缓冲板4设置为拱形结构,所述缓冲板4的两端口设置落渣口 41,所述落渣口 41设置为半圆形凹口,所述半圆形凹口正对出渣口 71。所述挡渣罩5设置为圆弧板,其截面形状为90度的圆弧,所述挡渣罩5内壁设置挡渣板6,所述挡渣板6竖直设置并平行于脱水箱I轴线方向。所述挡澄板6的间距为15~30cm,高度为30~50cm。所述侧板7固结在缓冲板4和挡渣罩5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上,所述侧板7外侧固定设置两根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设置在出渣口 71的两侧,两根固定杆8均平行于脱水箱I轴线方向。所述出渣口 71宽度大于落渣口 41的开口宽度。所述出渣口 71设置为矩形口。所述入渣口 3正对缓冲板4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缓冲板4为16Mn钢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在脱水箱内设置有缓冲装置,减缓了水渣对脱水箱I壁和过滤网2的冲击,降低了对脱水器的摩擦和磨损,延长了脱水器的寿命。缓冲装置设置为拱形缓冲板4、挡渣罩5和挡渣板6等构成,水渣从入渣口 3进入后冲击在带有弧形的缓冲板4上,在挡渣板的挡渣作用下从缓冲板4两端的落渣口 41落出,缓冲结构把冲击、磨损大部分作用力施加在缓冲装置上,有效保护了脱水器本体及过滤网2,大大降低了过滤网的备件消耗,该缓冲装置只要每6个月更换底部弧形缓冲板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解决了脱水器的水渣冲击问题,有效降低脱水器内、外、侧筛网的备件消耗,延长了脱水器的使用寿命O【主权项】1.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包括脱水箱(I)、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I)内垂直轴向设置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I)侧壁上设置入渣口(3),其特征是:所述脱水箱(I)内设置缓冲装置,所述入渣口(3)正对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脱水箱(I)轴心处,通过固定杆(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8)平行于脱水箱(I)的轴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4)、挡渣罩(5)和侧板(7),所述缓冲板(4)一侧设置挡渣罩(5),另一侧设置为开口并且开口正对入渣口(3),所述缓冲板(4)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侧板(7),所述侧板(7)下部与缓冲板(4)连接处设置出渣口(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缓冲板(4)设置为拱形结构,所述缓冲板(4)的两端口设置落渣口(41),所述落渣口(41)设置为半圆形凹口,所述半圆形凹口正对出渣口(7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渣罩(5 )设置为圆弧板,其截面形状为90度的圆弧,所述挡渣罩(5 )内壁设置挡渣板(6 ),所述挡渣板(6)竖直设置并平行于脱水箱(I)轴线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渣板(6)的间距为15~30cm,高度为30~50c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侧板(7)固结在缓冲板(4)和挡渣罩(5)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上,所述侧板(7)外侧固定设置两根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设置在出渣口(71)的两侧,两根固定杆(8)均平行于脱水箱(I)轴线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渣口(71)宽度大于落渣口(41)的开口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渣口(71)设置为矩形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入渣口(3 )正对缓冲板(4 )长度方向的中部。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缓冲板(4)为16Mn钢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包括脱水箱(1)、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1)内垂直轴向设置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1)侧壁上设置入渣口(3),所述脱水箱(1)内设置缓冲装置,所述入渣口(3)正对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脱水箱(1)轴心处,通过固定杆(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8)平行于脱水箱(1)的轴向设置。本技术在脱水箱内设置有缓冲装置,减缓了水渣对脱水箱壁和过滤网的冲击,降低了对脱水器的摩擦和磨损,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高炉水渣脱水装置,包括脱水箱(1)、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1)内垂直轴向设置过滤网(2),所述脱水箱(1)侧壁上设置入渣口(3),其特征是:所述脱水箱(1)内设置缓冲装置,所述入渣口(3)正对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脱水箱(1)轴心处,通过固定杆(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8)平行于脱水箱(1)的轴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权,许云川,
申请(专利权)人: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