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安双DU衬套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976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摩托车上的渝安双DU衬套前减震器,其结构特征是:在由底筒10内深孔中装入内端DU衬套12、开口定位套9、外端DU衬套8、衬套挡圈7构成底筒组合;再由减震簧3、叉管11、活塞环13、缓冲簧14、活塞管15构成的叉管组合,将叉管组合装入底筒组合内,形成叉管11与底筒10内深孔的外端DU衬套8和内端DU衬套12内表面动配合工作面,达到减少运动摩擦阻力及底筒10内深孔加工难度目的,使阻尼性能更稳定,同时对不同路面、不同载荷时都保持减震器的舒适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适用摩托车上的渝安双DU衬套前减震器。二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生产的底筒式前减震器均为常规的单DU衬套前减震器,这种前减震器主要由丝堵、O型圈、减震簧、防尘盖、油封挡圈、油封、外端衬套、底筒、叉管、活塞环、缓冲簧、活塞管、密封垫圈、螺钉等组成;其结构特征是在底筒式前减震器中,底筒内靠外端只有一个DU衬套,这种结构对底筒加工工艺要求高,对加工底筒的内孔、特别是深孔时,其内孔的直线度、园度、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极高,造成底筒内深孔表面与叉管外表面动配合之间的摩擦力不稳定、不理想,使最终底筒与叉管的的动配合差,导致前减震器舒适性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渝安双DU衬套前减震器,通过改单DU衬套前减震器为双DU衬套前减震器,解决了前减震器底筒内深孔加工工艺要求高和质量控制难,运动配合摩擦力大,使用舒适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主要包括丝堵、O型圈、减震簧、防尘盖、油封挡圈、油封、衬套挡圈、外端DU衬套、开口定位套、底筒、叉管、内端DU衬套、活塞环、缓冲簧、活塞管、密封垫圈、螺钉组成。其结构要点是在由减震簧、叉管、活塞环、缓冲簧、活塞管构成叉管组合,由底筒、衬套挡圈、外端DU衬套、开口定位套、内端DU衬套构成底筒组合,将叉管组合装入底筒组合中,底筒下端活塞管、密封垫圈、螺钉连接固定,再从叉管外端装入油封、油封挡圈、防尘盖后注入减震油,最后叉管外端用O型圈、丝堵封口。在底筒深孔中采用双DU衬套支撑叉管动配合,底筒深孔内端DU衬套和外端DU衬套外园与底筒内孔过盈配合,用光滑的内、外端DU衬套内孔表面与叉管表面接触,作为动配合的工作面。采用上述方案,底筒内深孔表面不再作为与叉管动配合的工作面,这样就减少底筒内深孔加工上的工艺和质量控制难度,同时降低前减震器底筒组合与叉管其动配合工作面相对运动时的摩擦系数,减少运动摩擦阻力,使阻尼性能更稳定,提高前减震器使用的舒适性。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也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图2是图1中结构特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由丝堵1、O型圈2、减震簧3、防尘盖4、油封挡圈5、油封6、衬套挡圈7、外端DU衬套8、开口定位套9、底筒10、叉管11、内端DU衬套12、活塞环13、缓冲簧14、活塞管15、密封垫圈16、螺钉17组成。结合图2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是在由底筒10内深孔与内端DU衬套12外园过盈配合、放入开口定位套9、与外端DU衬套8外园过盈配合构成底筒组合;再由丝堵1、O型圈2、减震簧3、叉管11、活塞环13、缓冲簧14、活塞管15构成的叉管组合;将叉管组合装入底筒组合内,叉管组合上的活塞管15一端和密封垫圈16、螺钉17与底筒10连接固定。形成叉管11与底筒10内深孔的外端DU衬套8和内端DU衬套12内表面动配合,形成叉管11内深孔表面与活塞管15上的活塞环13动配合。从图1还可看到开口定位套9是为弹性套,压缩直径装入底筒10内深孔后自动张开,在和衬套挡圈7综合作用下保证双DU衬套不在底筒10深孔内轴向窜动。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底筒10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螺钉17紧固的活塞管15上活塞环15向图1左方向运动,迫使叉管11内工作缸减震油流经活塞管15上阻尼孔产生压缩阻力,此时减震簧3被压缩;当减震簧3回复原来长度时,作用力作用在活塞管15上,使底筒10向右方向运行,使得其底筒10内工作缸的减震油通过活塞管15上的阻力孔进入叉管10内工作缸中,产生复原阻力。在整个往复运动过程中,叉管11轴向动配合工作长度靠活塞管15和活塞环13定位,叉管11轴向、径向动配合靠内端DU衬套12和外端DU衬套8内园表面定位,内端DU衬套12和外端DU衬套8的内园表面与叉管11外园表面作为动配合的工作面,彻底隔离了底筒10的内深孔表面,而内端DU衬套12和外端DU衬套8的外园表面与底筒10内孔过盈配合,相对静止,内端DU衬套12和外端DU衬套8内孔是光滑的喷塑表面与叉管11表面接触,减少动配合时的摩擦系数。权利要求1.一种渝安双DU衬套前减震器,包括衬套挡圈(7)、外端DU衬套(8)、开口定位套(9)、底筒(10)、叉管(11)、内端DU衬套(12),其特征是在由内端DU衬套(12)、开口定位套(9)、外端DU衬套(8)、衬套挡圈(7)、底筒(10)构成底筒组合与叉管(11)、减震簧(3)、活塞环(13)、缓冲簧(14)、活塞管(15)构成叉管组合套装后,内端DU衬套(12)和外端DU衬套(8)内孔的光滑表面作为叉管(11)往复运动的动配合工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渝安双DU衬套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开口定位套(9)是为弹性开口定位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渝安双DU衬套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开口定位套(9)的基础上,加衬套挡圈(7)是作为内端DU衬套(12)和外端DU衬套(8)轴向保险定位。专利摘要一种适用摩托车上的渝安双DU衬套前减震器,其结构特征是在由底筒10内深孔中装入内端DU衬套12、开口定位套9、外端DU衬套8、衬套挡圈7构成底筒组合;再由减震簧3、叉管11、活塞环13、缓冲簧14、活塞管15构成的叉管组合,将叉管组合装入底筒组合内,形成叉管11与底筒10内深孔的外端DU衬套8和内端DU衬套12内表面动配合工作面,达到减少运动摩擦阻力及底筒10内深孔加工难度目的,使阻尼性能更稳定,同时对不同路面、不同载荷时都保持减震器的舒适性。文档编号B62K25/08GK2541304SQ0222185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植 申请人: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渝安双DU衬套前减震器,包括衬套挡圈(7)、外端DU衬套(8)、开口定位套(9)、底筒(10)、叉管(11)、内端DU衬套(12),其特征是:在由内端DU衬套(12)、开口定位套(9)、外端DU衬套(8)、衬套挡圈(7)、底筒(10)构成底筒组合与叉管(11)、减震簧(3)、活塞环(13)、缓冲簧(14)、活塞管(15)构成叉管组合套装后,内端DU衬套(12)和外端DU衬套(8)内孔的光滑表面作为叉管(11)往复运动的动配合工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