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单桩风机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916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单桩风机基础结构,它由外桶、加劲肋和内桶组成;加劲肋数量为双数且大于或等于个;加劲肋沿外桶的内侧圆周和内桶的外侧圆周均匀分布;加劲肋的两端分别与外桶和内桶相接触。加劲肋在外桶和内桶之间采用通长设置或局部设置。加劲肋的厚度及内桶的壁厚小于或等于外桶的壁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更加科学、在大直径单桩结构内部增加加劲肋以及内桶以提高单桩结构本身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整体上降低结构重量,利于海上的运输以及打桩施工作业,采用内部加强结构可以提高大直径单桩的桩端承载力和内侧摩阻力,减少桩长,整体上降低单桩基础结构材料、运输、施工等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机基础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单粧风机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阶段,在欧洲以及国内海上风电场开发过程中,海上风机基础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单粧基础、多脚架基础、导管架基础、高粧承台基础、重力式基础、以及浮式基础和吸力桶式基础等。常用的基础型式中导管架基础目前在海上石油平台施工中有一定经验,现阶段在风机基础中还未有实例;重力式基础体积大、重量大、安装、运输不方便,对海床条件要求较高,施工周期长;高粧承台基础重量较大,海上施工周期较长。而单粧基础具有结构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易于建造和海上施工而被广泛应用于海上风机基础结构中。目前,单粧基础主要采用简单的钢管结构,伴随着海上风电场逐渐往深水发展以及大功率风机机组发展,单粧风机基础钢管结构直径越来越大,单粧结构重量也逐渐超出现有施工装备的施工能力。大直径单粧风机基础结构伴随着风机载荷增加以及风电场址水深增加,结构直径变大,粧长增加,重量越来越大,从而对海上运输以及吊装设备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现有施工装备不能满足海上施工要求,不利于海上运输及吊装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单粧风机基础结构。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直径单粧风机基础结构,它由外桶、加劲肋和内桶组成;加劲肋数量为双数且大于或等于个;加劲肋沿外桶的内侧圆周和内桶的外侧圆周均匀分布;加劲肋的两端分别与外桶和内桶相接触。加劲肋在外桶和内桶之间采用通长设置或局部设置。加劲肋的厚度及内桶的壁厚小于或等于外桶的壁厚。加劲肋沿竖向采用角焊缝或坡口焊分别焊接在外桶的内侧壁和内桶的外侧壁上。本技术设计更加科学、在大直径单粧结构内部增加加劲肋以及内桶以提高单粧结构本身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整体上降低结构重量,利于海上的运输以及打粧施工作业,减少海上施工作业周期。同时,采用内部加强结构可以提高大直径单粧的粧端承载力和内侧摩阻力,减少粧长,整体上降低单粧基础结构材料、运输、施工等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外桶1、加劲肋2和内桶3组成;加劲肋2数量为双数且大于或等于4个,加劲肋2沿外桶的内侧圆周和内桶的外侧圆周均匀分布;加劲肋2的两端分别与外桶I和内桶3相接触;加劲肋2在外桶I和内桶3之间采用通长设置或局部设置(可按受力情况按需要在粧长局部范围内设置);加劲肋2的厚度及内桶3的壁厚小于或等于外桶的壁厚,一般不大于外桶壁厚。加劲肋2沿竖向采用角焊缝或者坡口焊分别焊接在外桶I的内侧壁和内桶3的外侧壁上。通过上述方案将大直径加劲肋单粧在工厂加工完毕后,类似于传统的单粧基础通过专用运输船舶运输到风电场址后,进行海上单粧打粧施工,然后进行抛石防冲刷处理,最后进行海上风机机组的安装。基于单粧基础结构在泥面位置受力较大,其余部位结构应力较小,针对这一特点可以采取整体上降低结构壁厚,在受弯矩较大部位采用内加强措施的结构方案从而在整体上降低结构重量的同时亦能满足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海上施工作业的需要。采用此种方案能充分发挥单粧结构易于建造、易于运输和海上施工的优点,同时节省结构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大直径单粧风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外桶(1)、加劲肋(2)和内桶(3)组成;加劲肋(2)数量为双数且大于或等于4个;所述加劲肋(2)沿外桶的内侧圆周和内桶的外侧圆周均匀分布;加劲肋(2)的两端分别与外桶(I)和内桶(3)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单粧风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2)在外桶(I)和内桶(3 )之间采用通长设置或局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直径单粧风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2)的厚度及内桶(3)的壁厚小于或等于外桶的壁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单粧风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2)沿竖向采用角焊缝或坡口焊分别焊接在外桶(I)的内侧壁和内桶⑶的外侧壁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单桩风机基础结构,它由外桶、加劲肋和内桶组成;加劲肋数量为双数且大于或等于个;加劲肋沿外桶的内侧圆周和内桶的外侧圆周均匀分布;加劲肋的两端分别与外桶和内桶相接触。加劲肋在外桶和内桶之间采用通长设置或局部设置。加劲肋的厚度及内桶的壁厚小于或等于外桶的壁厚。本技术设计更加科学、在大直径单桩结构内部增加加劲肋以及内桶以提高单桩结构本身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整体上降低结构重量,利于海上的运输以及打桩施工作业,采用内部加强结构可以提高大直径单桩的桩端承载力和内侧摩阻力,减少桩长,整体上降低单桩基础结构材料、运输、施工等成本。【IPC分类】E02D27-42, E02D27-44, F03D11-04【公开号】CN204551513【申请号】CN201520122431【专利技术人】孙继栋, 吴永祥, 刘莉媛 【申请人】龙源(北京)风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3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直径单桩风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外桶(1)、加劲肋(2)和内桶(3)组成;加劲肋(2)数量为双数且大于或等于4个;所述加劲肋(2)沿外桶的内侧圆周和内桶的外侧圆周均匀分布;加劲肋(2)的两端分别与外桶(1)和内桶(3)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继栋吴永祥刘莉媛
申请(专利权)人:龙源北京风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