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缎专利>正文

创新结构的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562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包含有一长形架体;至少一摇摆座设于架体上;二前轮其轮轴向上延伸一轴杆部;二转向臂分别固设于二轴杆部;二前轮是以二轴杆部分别枢设于该架体前端二侧;至少一后轮枢设于架体后端;二连杆一端是连接于摇摆座,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二前轮的转向臂;一踏板固设于摇摆座顶面,供使用者踩踏;当使用者倾斜踏板时,可使摇摆座旋摆,进而连动二连杆,而拉动二转向臂,以控制二前轮的转向。(*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滑板有关,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按,习用的滑板具有一长形踏板以及装设于该踏板底面的二组滑轮。一般而言,该等滑板的结构型态是适于市区、公园、运动场等平坦的地方使用,具有其趣味性及使用特性。但由于户外活动的型态多样化,及活动场所的增加,传统滑板的机能己不足应付所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其结构有别于习用的滑板,可提供不同的趣味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其可于较不平坦的路面使用。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其轮子的转向控制精确。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可提供刹车作用。本技术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长形架体;至少一摇摆座,是设于该架体上,该摇摆座可于架体的长轴向二侧旋摆;二前轮,各该前轮的轮轴是向上延伸一轴杆部;二转向臂,是分别固设于该二轴杆部;该二前轮是以该二轴杆部分别枢设于该架体前端二侧;至少一后轮,是枢设于该架体后端;二连杆,各该连杆一端是连接于该摇摆座,而另一端是连接于各该前轮的转向臂;一踏板,是固设于该摇摆座顶面。其中该架体包含有一身部;一悬臂,是固设于该身部前端;该二前轮是枢设于该悬臂二侧。其中该摇摆座是枢设于该悬臂上。其中该等摇摆座是具有至少二个,一第一摇摆座是设于该架体前端;一第二摇摆座是设于该架体中央;该二摇摆座是呈直线排列;该二连杆一端是连接于该第一摇摆座。其中该架体是包括一呈U形杆体的身部,以及一固接于该杆体开口端的悬臂;一托架,是设于该身部中央;该第一摇摆座是枢设于该悬臂,该第二摇臂座是枢设于该托架。另包含有至少一刹车件,是设于该踏板后端;该刹车件底面得触靠于该后轮。其中该刹车件具有一金属片身以及一连接于该金属片身底面的软质片身;该刹车件一端是固接于该踏板后端,该软质片身底面得触靠于该后轮。其中另包含有至少一弹性元件,是设于该架体与该摇摆座之间。其中该架体后端二侧是各往下延伸一轴座,各该轴座底缘是往内设一凹槽;至少一插孔,设于该轴座上;二支撑件,是呈环形,其周缘设有至少一插钩部;该后轮是具有一轴杆,以其轴杆穿入于该二轴座的凹槽中;该二支撑件是分别套设于该轴杆二端,其插钩部是插接于各该轴座的插孔中。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式的安排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大部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顶视图,显示轮子位于正向状态。图4是图3的4-4剖面图。图5是显示连杆与轮子的局部分解图。图6是图3的6-6剖面图。图7概同于图3,显示踏板倾斜,轮子位于转向状态。图8是图7的8-8剖面图。首先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滑板10,包含有一长形架体20,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架体20是包括一U形杆体构成的身部22以及一固设于该U形杆体开口端的悬臂24。一托架25,是横向设于该身部22中央;二摇摆座26、28,是分别枢设于该悬臂24及该托架25,而可于该架体20的长轴向二侧左右偏摆。二前轮30,请配合参阅图5,各该前轮30的轮轴32是各向上延伸一轴杆部34;一转向臂36,是以横向的型态固接于该轴杆部34上。该二前轮30是以其轴杆部34穿设于该悬臂24二端所预设的纵向轴管241的轴孔中,并以螺接元件螺固,使该二前轮30得以该轴杆部34为支轴而转向。由于该转向臂36是固设于该轴杆部34,故前轮30转向时,各该转向臂36同样会以轴杆部为支点而产生角位移。因此,当横向拨动该转向臂36,使转向臂角位移时,即可带动该等前轮30转向。二连杆40,各该连杆40一端是枢接于第一摇摆座26,如图2、图4所示,其另一端是以一组螺接元件42枢接于各该转向臂36自由端,而得连动该转向臂36。一后轮50,请配合参阅图6,其轴杆52是由下往上穿入该身部22后端二侧所设的二轴座221的凹槽222中,该轴杆52上是套设二套管54,抵触于轴座221内壁,使后轮不会偏移;二支撑件55,是一金属环片,于顶缘并延伸一插钩部56。该二支撑件55是分别套设于该轴座221二端,其插钩部56并分别插入轴座221的插孔223中,使该轴杆52不会自轴座221往下掉落。复于该二支撑件55外以二螺帽58螺固。藉此,该后轮50是枢设于身部22上,且后轮顶缘并凸伸出该架体20。一踏板60,是固设于该二摇摆座26、28顶面,供使用者踩踏,使用者可藉由倾斜该踏板60,而控制该二摇摆座26、28旋摆。二弹性元件62,如图4所示,本较佳实施例者是为拉伸弹簧,各弹性元件二端是分别钩接于该身部22以及该第一摇摆座26,藉以提供摇摆座26旋摆时的阻尼。一刹车件70,具有一金属片身72以及一连接于该金属片身72底面的软质橡胶片身74,该刹车件70一端是固设于该踏板60后端,其体身底面并触靠于该后轮50的轮胎。本技术的结构依上述装设后,是如图1所示。使用时,使用者是踩踏于该踏板60上,并使该滑板滑行,当该踏板60呈水平状态时,如图4所示,该摇摆座26是位于对正状态,并未朝向任一侧旋摆,此时该二连杆40是导引该二前轮30于正向前行的状态。欲使该滑板转向时,使用者是使踏板60向一侧倾斜,如图8所示,于图中的方向是向左侧倾斜,此时,该摇摆座26即产生旋摆状态,将该二连杆40分别向右拉动及向右推动,使该二连杆产生位移,该二前轮30的转向臂36即受该二连杆40的连动,而向右侧角位移,使该二前轮30以其轴杆部34为支点而转动,产生图7所示的左转转向作用。于转至所需的路径后,使用者可重行使该踏板60重回水平位置,回复图4的状态,使该摇摆座26带动该二连杆40将该二前轮30导正。欲使滑板右转时,则使踏板向右倾斜,即可经由该二连杆带动该二前轮向右转动,其作动关系与上述说明相同,容不赘述。该滑板10于滑行时,使用者得以后脚踩住该刹车件70上,并向下施力,使该刹车件70与该后轮50产生摩擦,即产生刹车作用,减缓滑行速度。未踩踏该刹车件时,并不会对滑板产生刹车作用。本技术的结构是具有下述的功效一、本技术的结构型态粗犷,有别于习用的滑板,可提供不同以往的趣味性。二、本技术于使用时,可如同习用的滑板,于平坦的路面使用;而其结构上的特殊型态,如轮子所形成的底面积较大、轮径较大等,亦适应于较不平坦的路面,如草坡、山坡处使用,使喜好户外活动的人,具有较多的活动场所使用滑板。同时,由于其底面积大、重心稳,于较不平坦的路面仍可作花式操作。三、本技术是以连杆控制轮子转向,转向精确,无失误或延迟现象。四、本技术加装该刹车件时,更可提供刹车作用,提高安全性。综上所陈,本技术是针对滑板作一创新性的设计,并较习用滑板具使用功效的增进,爰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长形架体;至少一摇摆座,是设于该架体上,该摇摆座可于架体的长轴向二侧旋摆;二前轮,各该前轮的轮轴是向上延伸一轴杆部;二转向臂,是分别固设于该二轴杆部;该二前轮是以该二轴杆部分别枢设于该架体前端二侧;至少一后轮,是枢设于该架体后端;二连杆,各该连杆一端是连接于该摇摆座,而另一端是连接于各该前轮的转向臂;一踏板,是固设于该摇摆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创新结构的滑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长形架体;至少一摇摆座,是设于该架体上,该摇摆座可于架体的长轴向二侧旋摆;二前轮,各该前轮的轮轴是向上延伸一轴杆部;二转向臂,是分别固设于该二轴杆部;该二前轮是以该二轴杆部分别枢设于该架体前 端二侧;至少一后轮,是枢设于该架体后端;二连杆,各该连杆一端是连接于该摇摆座,而另一端是连接于各该前轮的转向臂;一踏板,是固设于该摇摆座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缎
申请(专利权)人:张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