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424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缸筒内部具有贯穿通腔,缸筒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缸筒侧壁上设有与贯穿通腔连通的第一接头座、第二接头座和第三接头座,缸筒内设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以及第二活塞杆分别从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中部开口伸出,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位于缸筒内第一接头座和第二接头座之间,第二活塞位于第二接头座和第三接头座之间,活塞与缸筒之间以及导向套与活塞杆之间均设有密封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液压支架顶梁平衡保持装置,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双向液压支撑,在反复使用过程中结构稳定可靠,机械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侧推千斤顶是综采作业中常用的支撑装置。现有千斤顶工作过程中,采用一端固定,一端行程,从而进行单向支撑,单向移动。然而,由于开采空间狭小,环境具有一定限制,并且开采层通常具有一定倾角。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单向千斤顶工作,十分不便,并且增加开采难度和开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结构设计合理,整体性好,能够实现双向支撑。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包括:缸筒、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导向套、第二导向套;缸筒内部具有贯穿通腔且两端具有开口,缸筒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在缸筒轴向上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一接头座,第一接头座通过第一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在第二通孔处设有第二接头座,第二接头座通过第二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在第三通孔处设有第三接头座,第三接头座通过第三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第一活塞杆沿轴向设置在缸筒的贯穿通腔内,第一活塞杆一端从缸筒端部开口伸出,第一活塞杆位于缸筒外部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第一活塞固定在第一活塞杆的侧壁上,第一活塞位于缸筒的贯穿通腔内且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第一活塞与缸筒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导向套套在第一活塞杆外部,其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导向套位于缸筒内且通过第一固定部与缸筒固定,第一导向套位于第一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第一导向套与第一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活塞杆沿轴向设置在缸筒的贯穿通腔内,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活塞杆一端从缸筒远离第一活塞杆一端开口伸出,第二活塞杆位于缸筒外部一端设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活塞固定在第二活塞杆的侧壁上,第二活塞位于缸筒的贯穿通腔内且位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第二活塞与缸筒内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第二导向套套在第二活塞杆外部,其远离第二活塞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导向套位于缸筒内且通过第二固定部与缸筒固定,第二导向套位于第三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第二导向套与第二活塞杆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优选地,缸筒上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处设有第一紧固件,第一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紧固件可通过第四通孔固定到第一安装孔,使缸筒和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优选地,缸筒上设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处设有第二紧固件,第二活塞杆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紧固件可通过第五通孔固定到第二安装孔,使缸筒和第二活塞杆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导向套与第一活塞杆之间还设有第一防尘圈,第一防尘圈位于第一导向套远离第一活塞的一侧设置。优选地,第二导向套与第二活塞杆之间还设有第二防尘圈,第二防尘圈位于第二导向套远离第二活塞的一侧设置。本技术中,所提出的双向液压千斤顶,缸筒内部具有贯穿通腔,缸筒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缸筒侧壁上设有与贯穿通腔连通的第一接头座、第二接头座和第三接头座,贯穿腔体内设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远离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以及第二活塞杆远离第一活塞杆的一端分别从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中部开口伸出,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位于缸筒内第一接头座和第二接头座之间,第二活塞位于第二接头座和第三接头座之间,活塞与缸筒之间以及导向套与活塞杆之间均设有密封件。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液压支架顶梁平衡保持装置,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双向液压支撑,在反复使用过程中结构稳定可靠,机械精度高,密封件保证工作介质不发生泄漏,同时防尘圈防止外部粉尘杂质进入缸筒内对各部件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包括:缸筒1、第一活塞2、第二活塞3、第一活塞杆4、第二活塞杆5、第一导向套6、第二导向套7 ;缸筒I内部具有贯穿通腔且两端具有开口,缸筒I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在缸筒I轴向上依次间隔设置,第四通孔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第五通孔位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在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一接头座11,第一接头座11通过第一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在第二通孔处设有第二接头座12,第二接头座12通过第二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在第三通孔处设有第三接头座13,第三接头座13通过第三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第四通孔处设有第一紧固件81,第五通孔处设有第二紧固件82 ;第一活塞杆4沿轴向设置在缸筒I的贯穿通腔内,第一活塞杆4 一端从缸筒I端部开口伸出,第一活塞杆4位于缸筒I外部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41,第一活塞杆4杆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紧固件81可通过第四通孔固定到第一安装孔,使缸筒I和第一活塞杆4固定连接,第一活塞2固定在第一活塞杆4的侧壁上,第一活塞2位于缸筒I的贯穿通腔内且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第一活塞2与缸筒I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导向套6套在第一活塞杆4外部,其远离第一活塞2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导向套6位于缸筒I内且通过第一固定部与缸筒I固定,第一导向套6位于第一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第一导向套6与第一活塞杆4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和第一防尘圈91,第一防尘圈91位于第一导向套6远离第一活塞2的一侧设置;第二活塞杆5沿轴向设置在缸筒I的贯穿通腔内,第二活塞杆5与第一活塞杆4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活塞杆5 —端从缸筒I远离第一活塞杆4 一端开口伸出,第二活塞杆5位于缸筒I外部一端设有第二支撑部51,第二活塞杆5杆壁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紧固件82可通过第五通孔固定到第二安装孔,使缸筒I和第二活塞杆5固定连接,第二活塞3固定在第二活塞杆5的侧壁上,第二活塞3位于缸筒I的贯穿通腔内且位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第二活塞3与缸筒I内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第二导向套7套在第二活塞杆5外部,其远离第二活塞3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导向套7位于缸筒I内且通过第二固定部与缸筒I固定,第二导向套7位于第三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第二导向套7与第二活塞杆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1)、第一活塞(2)、第二活塞(3)、第一活塞杆(4)、第二活塞杆(5)、第一导向套(6)、第二导向套(7);缸筒(1)内部具有贯穿通腔且两端具有开口,缸筒(1)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在缸筒(1)轴向上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一接头座(11),第一接头座(11)通过第一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在第二通孔处设有第二接头座(12),第二接头座(12)通过第二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在第三通孔处设有第三接头座(13),第三接头座(13)通过第三通孔与贯穿通腔连通;第一活塞杆(4)沿轴向设置在缸筒(1)的贯穿通腔内,第一活塞杆(4)一端从缸筒(1)端部开口伸出,第一活塞杆(4)位于缸筒(1)外部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41),第一活塞(2)固定在第一活塞杆(4)的侧壁上,第一活塞(2)位于缸筒(1)的贯穿通腔内且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第一活塞(2)与缸筒(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导向套(6)套在第一活塞杆(4)外部,其远离第一活塞(2)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导向套(6)位于缸筒(1)内且通过第一固定部与缸筒(1)固定,第一导向套(6)位于第一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第一导向套(6)与第一活塞杆(4)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活塞杆(5)沿轴向设置在缸筒(1)的贯穿通腔内,第二活塞杆(5)与第一活塞杆(4)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活塞杆(5)一端从缸筒(1)远离第一活塞杆(4)一端开口伸出,第二活塞杆(5)位于缸筒(1)外部一端设有第二支撑部(51),第二活塞(3)固定在第二活塞杆(5)的侧壁上,第二活塞(3)位于缸筒(1)的贯穿通腔内且位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第二活塞(3)与缸筒(1)内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第二导向套(7)套在第二活塞杆(5)外部,其远离第二活塞(3)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导向套(7)位于缸筒(1)内且通过第二固定部与缸筒(1)固定,第二导向套(7)位于第三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第二导向套(7)与第二活塞杆(5)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强国许洪山任乾坤周文瑛朱于刚
申请(专利权)人:巨隆液压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