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制煤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8419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8:22
一种含油污泥制煤实验装置,它是由进泥管1、反应室、配药室、加药管、导流室、搅拌叶轮、加热套、导流板、分离室、排水管1、导流管、集油口、排油管、排泥管1、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转鼓、卸料机内壳、卸料机外壳、排水管2、排泥管2、提升泵、进泥管2、煤粉混合机、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进煤口、煤泥排放口、车轮和控制面板组成。该实验装置利用涡轮提升作为动力,在分离室进行固液分离,污泥经排泥管进入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再与煤成型机相连将含油污泥直接制成煤,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人为干扰的因素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制煤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油的开采量的增加,含油污泥的量也越来越多,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可回收的资源,因此含油污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与利用,将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所以对含油污泥做进一步的处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然而,含油污泥制煤的实验装置都是分离装置,没有一体化的连续操作设备,不仅操作量大,而且人为干扰因素多,所以开发设计能连续操作的一种用含油污泥制煤实验装置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验装置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实验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操作简易,并可连续操作的含油污泥制煤实验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进泥管1、反应室、配药室、加药管、导流室、搅拌叶轮、加热套、导流板、分离室、排水管1、导流管、集油口、排油管、排泥管1、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转鼓、卸料机内壳、卸料机外壳、排水管2、排泥管2、提升泵、进泥管2、煤粉混合机、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进煤口、煤泥排放口、车轮和控制面板组成;进泥管连接反应室,反应室与加药管相连,配药室则位于加药管顶部,搅拌叶轮位于反应室中,反应室与位于上方的导流室相连通,加热套位于反应室上方,并作为导流室的外壁,分离室与导流室连通,并位于导流室的两侧,导流板位于反应室外侧,排水管I位于分离室靠上的部分,与分离室连通,同时尾端也与配药室相连,排油管位于整个装置的上端,集油口位于排油管上,排泥管I位于分离室的下方,排泥管I也连接着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转鼓位于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内侧与卸料机内壳相连,排水管2连通着卸料机内壳上端连接着配药室,排泥管和卸料机外壳底部相连,排泥管2的尾部则连接着提升泵,提升泵连接着进泥管2,进泥管2的尾端连接着煤粉混合机,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位于煤粉混合机内,控制装置则位于煤粉混合机的上部,进煤口位于煤粉混合机右侧上部,煤泥排放口位于煤粉混合机右侧下部,车轮位于整个装置的最下侧,控制面板位于整个装置的左侧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实现连续性操作,达到了废物资源化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进泥管I,2.反应室,3.配药室,4.加药管,5.导流室,6.搅拌叶轮,7.加热套,8.导流板,9.分离室,10.排水管1,11.导流管,12.集油口,13.排油管,14.排泥管1,15.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16.转鼓,17.卸料机内壳,18.卸料机外壳,19.排水管2,20.排泥管2,21.提升泵,22.进泥管2,23.煤粉混合机24.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25.进煤口 26.煤泥排放口 27.车轮28.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通过控制面板(28)依次启动反应室(2)、加热套(7),当加热套(7)温度提升到50°C后从进泥管I (I)添加含油污泥,在配药室(3)中根据不同的污泥调配药品并从加药管(4)添加药剂,在反应室(2)进行初步混合。由于搅拌叶轮(6)的提升作用,含油污泥与药剂混合进入导流室(5)中,在恒温水浴环境中充分反应。之后在导流板(8)的导流下,含油污泥与药剂混合物进入分离室(9),在此进行固液相分离,上层的油从排油管(13)中的集油口(12)收集后排出,水则由排水管I (10)中排出,固相由排泥管I (14)进入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15)。当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15)内积累一定量的泥渣时,通过控制面板(27)启动的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15)的转鼓(16),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液相经转股壁上的空隙流入卸料机内壳(17),继而经排水管2 (19)排出。同时将从此排水管2 (19)的和分离室(9)中的排水管I (10)中排出的水经导流管(11)导入到配药室(3)中,起到一个回收利用的作用。其他固相沿着转鼓(16)壁向上,进入卸料机外壳(18)。排泥管2 (20)的尾部则连接着提升泵(21),离心后的泥渣在提升泵(21)的动力作用下通过进泥管2 (22)进入煤粉混合机(23)。当泥渣积累到一定量时,从进煤管(25)添加一定量的煤渣,通过控制面板(28)启动煤粉混合机(23),在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24)作用一段时间后经煤泥排放管(26)排出,只需磨具将其压制成煤饼即可。车轮(27)可方便装置的移动。通过控制进料速度,以及排泥管流量,在首次启动后便可实现连续自动操作。【主权项】1.一种含油污泥制煤实验装置,本技术由进泥管1、反应室、配药室、加药管、导流室、搅拌叶轮、加热套、导流板、分离室、排水管1、导流管、集油口、排油管、排泥管1、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转鼓、卸料机内壳、卸料机外壳、排水管2、排泥管2、提升泵、进泥管2、煤粉混合机、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进煤口、煤泥排放口、车轮和控制面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泥管连接反应室,反应室与加药管相连,配药室则位于加药管顶部;所述的搅拌叶轮位于反应室中,反应室与位于上方的导流室相连通;所述的加热套位于反应室上方,并作为导流室的外壁,分离室与导流室连通,并位于导流室的两侧,导流板位于反应室外侧;所述的排水管I位于分离室靠上的部分,与分离室连通,同时尾端也与配药室相连,排油管位于整个装置的上端,集油口位于排油管上,排泥管I位于分离室的下方,排泥管I也连接着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转鼓位于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内侧与卸料机内壳相连;所述的排水管2连通着卸料机内壳上端连接着配药室;所述的排泥管和卸料机外壳底部相连,排泥管2的尾部则连接着提升泵,提升泵连接着进泥管2,进泥管2的尾端连接着煤粉混合机,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位于煤粉混合机内;所述的控制装置则位于煤粉混合机的上部,进煤口位于煤粉混合机右侧上部,煤泥排放口位于煤粉混合机右侧下部,车轮位于整个装置的最下侧,控制面板位于整个装置的左侧中部。【专利摘要】一种含油污泥制煤实验装置,它是由进泥管1、反应室、配药室、加药管、导流室、搅拌叶轮、加热套、导流板、分离室、排水管1、导流管、集油口、排油管、排泥管1、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转鼓、卸料机内壳、卸料机外壳、排水管2、排泥管2、提升泵、进泥管2、煤粉混合机、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进煤口、煤泥排放口、车轮和控制面板组成。该实验装置利用涡轮提升作为动力,在分离室进行固液分离,污泥经排泥管进入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再与煤成型机相连将含油污泥直接制成煤,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人为干扰的因素小的优点。【IPC分类】C10L5-46【公开号】CN204550493【申请号】CN201520112772【专利技术人】李浩平, 杨双春, 潘一, 蔡凌云, 邵鲁华, 郭铁, 刘国斌, 周立霞 【申请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2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油污泥制煤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由进泥管1、反应室、配药室、加药管、导流室、搅拌叶轮、加热套、导流板、分离室、排水管1、导流管、集油口、排油管、排泥管1、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转鼓、卸料机内壳、卸料机外壳、排水管2、排泥管2、提升泵、进泥管2、煤粉混合机、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进煤口、煤泥排放口、车轮和控制面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泥管连接反应室,反应室与加药管相连,配药室则位于加药管顶部;所述的搅拌叶轮位于反应室中,反应室与位于上方的导流室相连通;所述的加热套位于反应室上方,并作为导流室的外壁,分离室与导流室连通,并位于导流室的两侧,导流板位于反应室外侧;所述的排水管1位于分离室靠上的部分,与分离室连通,同时尾端也与配药室相连,排油管位于整个装置的上端,集油口位于排油管上,排泥管1位于分离室的下方,排泥管1也连接着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转鼓位于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内侧与卸料机内壳相连;所述的排水管2连通着卸料机内壳上端连接着配药室;所述的排泥管和卸料机外壳底部相连,排泥管2的尾部则连接着提升泵,提升泵连接着进泥管2,进泥管2的尾端连接着煤粉混合机,煤粉混合机搅拌叶轮位于煤粉混合机内;所述的控制装置则位于煤粉混合机的上部,进煤口位于煤粉混合机右侧上部,煤泥排放口位于煤粉混合机右侧下部,车轮位于整个装置的最下侧,控制面板位于整个装置的左侧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平杨双春潘一蔡凌云邵鲁华郭铁刘国斌周立霞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