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景德专利>正文

母婴多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31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用三轮车,它在车架与车桥连接处有一助平衡器,助平衡器包括平衡轴、轴承、轴承座、平衡柄及拉簧,这样使无论是否会驾驶三轮车的人都能驾驶,且由于车厢采用重叠厢盖结构,可使前、后厢盖重叠遮阳,也可使前后厢盖首尾相接,形成全封闭结构,供婴幼儿睡觉时使用,本母婴多用三轮车结构简单、驾驶平稳,特别适合母婴同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用三轮车。目前自行车是我国居民使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因为它能适用于各种道路,费用低,给使用者带来很多方便,但由于现有的两轮车、三轮车的操作难度大,均存在行驶安全性差等缺陷,尤其母婴同乘事故率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三轮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助平衡器,提供一种会否驾驶两轮车、三轮车者均能使用且非常适用于母婴及带物的母婴多用三轮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母婴多用三轮车,它包括车把、车前叉、车轮、传动机构、车架、车桥、车厢及车厢支撑座,其特征是车桥近似为 型,其上面的横梁为V型;在车桥与车架连接处有一助平衡器,助平衡器包括平衡轴、轴承、轴承座、平衡柄及拉簧,前轴承座上方有固定孔座,前轴承座固定在车桥前端,后轴承座固定在车桥上的V型横梁的底部,平衡轴通过轴承与前、后轴承座连接在一起,平衡柄垂直固定在平衡轴上,并通过左、右两端的拉簧与车桥的左、右桥连接在一起;车架由带有锁母的上架通过支撑板连接在平衡轴上,车架下架固定在平衡轴下面,锁母上装有与其配套连接的套有弹簧的锁杆,前车厢支撑座与车桥前面的两支点连接在一起,后车厢支撑座通过减振器与车桥后端连接,车厢固定在前后支撑座上。本技术多用三轮车所述的车厢是由弧线形厢斗及与其配套的重叠厢盖组成,厢盖与厢斗之间活动连接,厢斗前端开有进风口,其后端开有出风口。由于本技术在车桥与车架连接处装有助平衡器,当锁母、锁杆不与车桥前端的轴承座连接时,车行驶在凹凸路面时,或者骑车者自己左、右倾斜时,车把不会出现左、右摆动,因此不会骑三轮车者也可驾驶;当锁母、锁杆和前轴承座锁紧固定后,可作普通三轮车使用,故使用性强。由于本技术的车厢采用重叠式活动厢盖,前盖与后盖重叠时具有遮阳作用,前盖与后盖首尾相接时,为全天候作用,前、后盖全部退到厢斗后端时,也可作为载物之用,故使用方便。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车桥、平衡器、车架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带重叠厢盖的厢斗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车轮、车把、车前叉、传动机构、车架、车桥、助平衡器、车厢及车厢支撑座,车厢由弧线形厢斗24及前、后厢盖22、23组成,前、后厢盖与厢斗之间通过锁母25活动连接在一起,厢斗24前端开有两个进风口26,后端开有两个出风口27,车厢固定在前、后车厢支撑座6、1上,后支撑座1通过减振器20固定在车桥2后端,前车厢支撑座6通过两支点16固定在车桥2前面,车桥2近似为 型,横梁19为V型横梁,前轴承座13固定在车桥前端,前轴承座上方焊有固定孔座10,后轴承座21固定在V型横梁19底部,前、后轴承座在同一水平线上,平衡轴3通过两端的轴承固定在前、后轴承座上,平衡柄5垂直固定在平衡轴3上,车桥左、右桥上焊有固定座17,平衡柄5上左、右两端焊有固定座4,四个固定座在同一水平面上,拉簧18固定在四个固定座上,车架上架11尾端焊有锁母9,并和支撑板14的一端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支撑板14的另一端与焊接在平衡轴3上的固定座15通过销钉固定在一起,车架下架12焊接在平衡轴3下边,车厢前支撑座6与车桥2前端焊接的两支点16连接在一起,后支撑座1通过减振器20与车桥2后端连接在一起,套有弹簧8的锁杆7装在锁母9中,当锁杆7与前轴承座13上方的固定孔座10拧紧时,助平衡器不工作,可作为普通三轮车使用;当锁杆7脱离前轴承座上方的固定孔座10时,助平衡器投入工作,当车把右转向时,平衡轴上的平衡柄与车架以平衡轴为园心向右倾斜,驾驶员向右倾斜,产生的惯性力沿车架作用在平衡柄上,平衡柄产生的力矩作用在左拉簧上,左拉簧产生的拉力克服了此力矩,使平衡柄、车架垂直于平衡轴,从而辅助车把复归直行;当车把左转向时,产生的力矩作用在右拉簧上,右拉簧产生的拉力克服了此力矩,从而辅助车把复归直行,车直行于凹凸路面时,当后车轴右倾斜于地面时,车桥左桥拉簧固定座将左拉簧拉伸,左拉簧产生的拉力克服了此作用力,平衡柄保持垂直车轴不变,从而辅助车架垂直于地平面,当后车轴左倾斜于地面时,车桥右桥上的拉簧固定座将拉簧拉伸,右拉簧产生的拉力克服此作用力,从而辅助车架垂直于地平面。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车厢包括弧线形厢斗24及两个厢盖,前厢盖23由透明材料制成,前、后厢盖22、23与厢斗24由锁母25活动连接在一起,为保证厢内空气流通,厢斗前端开有两个进风口26,其后端开有两个出风口27,在厢斗24内有一婴幼儿乘坐的折叠垫28,折叠垫28可放平,供婴儿睡觉时使用,也可将垫拉伸为带靠背的椅子,折叠垫28的左、右两侧有固定婴、幼儿乘座的安全带扣环29,厢斗24底部前边有两个固定安装孔,后边有四个固定安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母婴多用三轮车,它包括车把、车前叉、车轮、传动机构、车架、车桥、车厢及车厢支撑座,其特征是车桥(2)近似为A型,其上面的横梁(19)为V型;在车桥与车架连接处有一助平衡器,助平衡器包括平衡轴(3)、轴承、轴承座(13)、(21)、平衡柄(5)及拉簧(18);前轴承座(13)上方有固定孔座(10),前轴承座固定在车轿(2)前端,后轴承座(21)固定在车桥(2)上的V型横梁(19)的底部,平衡轴(3)通过轴承与前、后轴承座(13)、(21)连接在一起,平衡柄(5)垂直固定在平衡轴(3)上,并通过左、右两端的拉簧(18)与车桥(2)的左、右桥连接在一起;车架由带有锁母(9)的上架(11)通过支撑板(14)连接在平衡轴(3)上,车架下架(12)固定在平衡轴(3)的下面;锁母(9)上装有与其配套连接的套有弹簧(8)的锁杆(7);前车厢支撑座(6)与车桥(2)前面的两支点(16)连接在一起,后车厢支撑座(1)通过减振器(20)与车桥(2)后端连接,车厢固定在前后支撑座(6)、(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母婴多用三轮车,它包括车把、车前叉、车轮、传动机构、车架、车桥、车厢及车厢支撑座,其特征是车桥(2)近似为型,其上面的横梁(19)为V型;在车桥与车架连接处有一助平衡器,助平衡器包括平衡轴(3)、轴承、轴承座(13)、(21)、平衡柄(5)及拉簧(18);前轴承座(13)上方有固定孔座(10),前轴承座固定在车轿(2)前端,后轴承座(21)固定在车桥(2)上的V型横梁(19)的底部,平衡轴(3)通过轴承与前、后轴承座(13)、(21)连接在一起,平衡柄(5)垂直固定在平衡轴(3)上,并通过左、右两端的拉簧(18)与车桥(2)的左、右桥连接在一起;车架由带有锁母(9)的上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德
申请(专利权)人:张景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