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脚踏车,其主要是由一车架组、踏板组、把手组等三部分可折合构造所组成,其中车架的折合可由使用者放下停车架时,自动压掣扣钩,令扣合部分释放,即可轻易提起龙头,令整体车架向后轮收折;反之欲使用时,即可在车架展开后,令停车架归位即可自动锁扣车架呈固定状者;另踏板组亦可分别向内折合,同时把手组可利用快拆扣件,方便其向下折叠;藉由其简易的收折动作,可提供更易于一般人接受的折叠方式,且这种不断接的车架结构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十分可靠的安全性能。(*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脚踏车,尤指一种车架设计更为精简,折叠更为快速的折叠式脚踏车的设计方案。折叠式脚踏车由于其轻薄短小,易于收藏且十分符合时下的生活环境,而具有相当广大的市场。但是,目前市场上所推出的数种折叠式脚踏车,虽然均具有上述特点,然而于车架结构及收折动作上,却未能符合坚固安全及快速收折的要求,致使折叠式脚踏车很难如一般脚踏车般普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普通折叠脚踏车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更为合理,可实现快速、方便折叠,且使用安全可靠的折叠车设计方案。本技术在对公知的折叠脚踏车的结构进行较大的改进,其主要是由一车架组、踏板组、把手组等三部分可折合构造所组成,其中车架的折合可由使用者放下停车架时,自动压掣扣钩,令扣合部分释放,即可轻易提起龙头,令整体车架向后轮收折;反之欲使用时,即可在车架展开后,令停车架归位即可自动锁扣车架呈固定状者;另踏板组亦可分别向内折合,同时把手组可利用快拆扣件,方便其向下折叠;藉由其简易的收折动作,可提供更易于一般人接受的折叠方式,且这种不断接的车架结构使本技术具有十分可靠的安全性能。下面结合可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创造的内容进一步给予详细的说明。为减少叙述篇幅,对附图中的标号也在对其结构的说明中一并给予叙述。附图中,第1图为本技术的展开构造图;第2图为本技术的扣合部分放大构造图;第3图为本技术的踏板组立体构造第4图为本技术的踏板组折合动作图;第5图为本技术的把手组立体构造图;第6图为本技术的把手组剖视构造图;第7图为本技术的脚踏车折叠完成图。首先请参阅第1图,如图所示本创作主要是由一车架组1、踏板组2、把手组3等各部分所组合而成;其中车架组1,于座垫11下方伸设有一座管12,该座管12位于车架组1的中段位,座管12的底端设有一轴管121(俗称五通管),可供踏板组2的穿设,(请同时参阅第2图)轴管121的下方另设有一短杆122,该短杆122并活动连接一连杆123,并令连杆123活动组接于后车架13之间,又该短杆122的前方设有一扣环124。后车架13,其前端位于座管12下方为一组合座131,该后车架13为自组合座131向后伸设呈叉开的两架体,两后车架13之间则夹设有一后轮132,另于组合座131的底端设有一L型扣钩133,该扣钩133可由一轴心134上圈设一弹簧而具有转动弹性,扣钩133的前端呈一倒钩状,可供钩设于扣环124;同时位于扣钩133的一侧另设有一停车架135,该停车架135是依一转轴136及一弹簧137,而呈活动状,且由停车架135凸设出的压杆138,可供停车架135于拨下着地时,压杆138恰可抵压住扣钩133的尾端(如图2所示),而令扣钩133的前倒钩自扣环124上脱离。又于组合座131上向前组设有一前车架14,前车架14的前端前组立于龙头管15上,该龙头管15则向下伸设有一前叉架151,以供组立前轮152;再于座管12上分别伸设有一斜吊杆16、17至后车架13及前车架14上;同时,于龙头管15上另设有一与前车架14呈平行状的上车架18,并令上车架18另端连结于前斜吊杆17上。踏板组2(请参阅第3、第4图),是为一可向上折叠式的踏板,其由一固定块21组设于车架组1的轴管121两侧,该固定块21外围包设有一活动架22,活动架22的上端前组设于固定块21的转轴211上,另于活动架22的内部隐设有一由弹簧23所推动的卡笋24,又活动架22的下端则固设一踏板25;藉由推下卡笋24(如第4图所示),以脱离对固定块21的卡掣,即可将活动架22依转轴211向上翻折,而令原先向外突伸的踏板25转而收纳于车架组1的间隙。把手组3,如第5、6图所示,该把手组3是组设于龙头管15上方,并由一叉架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圆管形套座32,两套座32下方由一插梢321分别穿设有一把手33,该把手33的对应于套座32的反方向亦设有一半圆管形短套管34,以结合套座32共同形成一圈管体;另于短套管34上方把手33上设有一锁合盖35,该锁合盖35的内径稍大,而恰可供同时套住短套管34于套座32上,并令锁合盖35上的快拆扣具351施以扣紧;则本把手组3于折合时即可依反顺序,先将快拆扣具351释放,拔起锁合盖35以令把手33与套座32呈可分离状,再将两把手33分别依插梢321为轴,向前轮152的两侧折下贴平。当使用者欲施以整车折叠时(请同时参阅第7图),则可先将把手组3依上述收折方式折下至贴平于前轮152的两侧,再将停车架135向下拨至着地,以令压杆138压住L型扣钩133,即同时已令L型扣钩133脱离对扣环124的卡掣;使用者此时仅须将龙头管15部位向上微提,即可同步连动车架组1的各部位架体,向后呈叠合状,并由停车架135及后轮132所组成的三点着地而呈稳固的站立;此折叠动作大约可以5秒内轻易完成,且其体积的缩小比例大约为原先展开的1/3。由于本案创作折叠脚踏车的新颖结构,使其具有下列优点(1)车架各部位均以相互牵动设计,以一上提龙头动作,即可将车架完全向后收折,其折叠方式较为方便为一般人接受。(2)折叠速度快,约5秒内即可折合或展开完成。(3)车架体的结构相互连结,无断接点,故结构性较一般自中央折断并合方式的折叠式脚踏车为强。(4)车架的扣合采自动方式,即停车架放下即自动释放可折合,反之车子展开后停车架归位即自动扣合固定,不需使用者徒手旋紧开关,始得以固定。(5)把手采双向折合设计,可提供较完整的把手构造,较一般把手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性及安全性。(6)踏板亦为可折合式,可提供折收后缩小宽度,较易于收藏,免于踏板向外突出之不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它有:一车架组,其座垫下由伸设有一座管,座管底端设有一轴管,又后车架的前端于座管之下方位设有一组合座和一停车架,两后车架之间夹设一后轮,另于组合座向前设有一前车架,前车架的前端组接于一龙头管上,该龙头管并向下伸设有一前叉架,以组设一前轮,再于座管上分别设有一斜吊杆连结至后车架及前车架,又于龙头管上另设有一与前车架呈平行状的上车架,该上车架的另端连设于前斜吊杆上;一踏板组,是由一固定块组设于车架组的轴管两侧,固定块外围包设有一活动架,活动架的上端并组设固定块的上方转轴上,又活动架的内部设有一可滑移推动的卡笋,卡笋的下方设有一弹簧,再于活动架的下端则固设一踏板;一把手组,是组设于龙头管的前方,于龙头管上向前伸设一叉架,叉架的两侧分设有一半圆管形套座,套座下端由一插销穿设有一把手,把手对应于套座的反方向设有一半圆形短套管,另于把手上设有一可滑移的锁合盖,锁合盖上设有一快拆扣具;藉由车架组、踏板组及把组手的可折叠构造,可组成折叠式脚踏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它有一车架组,其座垫下由伸设有一座管,座管底端设有一轴管,又后车架的前端于座管之下方位设有一组合座和一停车架,两后车架之间夹设一后轮,另于组合座向前设有一前车架,前车架的前端组接于一龙头管上,该龙头管并向下伸设有一前叉架,以组设一前轮,再于座管上分别设有一斜吊杆连结至后车架及前车架,又于龙头管上另设有一与前车架呈平行状的上车架,该上车架的另端连设于前斜吊杆上;一踏板组,是由一固定块组设于车架组的轴管两侧,固定块外围包设有一活动架,活动架的上端并组设固定块的上方转轴上,又活动架的内部设有一可滑移推动的卡笋,卡笋的下方设有一弹簧,再于活动架的下端则固设一踏板;一把手组,是组设于龙头管的前方,于龙头管上向前伸设一叉架,叉架的两侧分设有一半圆管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庆煌,
申请(专利权)人:蔡庆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