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的眼用缓释药膜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886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卫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的眼用缓释药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膜中那他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的可溶性包合物大大增加了那他霉素的水溶性,且那他霉素与环糊精空腔之间的作用力延缓了那他霉素的释放速度,提高了药膜的缓释性能,使那他霉素在角膜表面高效、缓慢释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膜可在角膜真菌溃疡局部缓慢释放那他霉素12h以上,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药物溶解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轻全眼给药的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卫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由于激素、抗生素的广泛滥用,角膜接触镜使用增多,真菌性角膜炎或角膜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在我国明显升高。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我国,外伤仍然是真菌性角膜炎的首位致病因素,植物性外伤导致发病失明的病例数逐年增加。在发病上,南方多于北方,夏秋农忙季节多于其他时间。在年龄与职业上,多见于青壮年、老年及农民。一般情况下,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当眼受外伤、手术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患角膜炎症及干眼症等,可使非致病的真菌变为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性真菌感染;或当角膜被真菌污染的农作物如谷物、枯草、树枝等擦伤及角膜异物挑除后引起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曲霉菌多见,其次是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等。治疗方面,目前尚无十分满意的广谱抗真菌药,常用的有二性霉素B混悬液、那他霉素混悬液点眼治疗。对长期不愈或有角膜穿孔危险时可行结膜瓣遮盖术或治疗性角膜移植术。那他霉素是一种从链霉菌中提取的四烯类抗菌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药物分子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部分结合,形成多烯固醇复合物,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真菌细胞内的基本细胞成分流出,而至真菌死亡。那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药物,在眼科领域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但其溶解性极低,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30-100mg/L,且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故临床上使用的那他霉素滴眼液为那他霉素混悬液,药物在泪液中的溶解度低、持续时间短,使病灶处药物浓度不能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抑菌浓度,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的眼用缓释药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的眼用缓释药膜,所述眼用缓释药膜通过包括如下步骤制备: 步骤1:将羟丙基-β -环糊精加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搅拌下加入那他霉素,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那他霉素的含量为5-6g/L的水溶液; 步骤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成膜材料羧甲基壳聚糖和京尼平搅拌均匀,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和京尼平的混合物按照质量比(13-20):1混合; 步骤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柠檬酸/柠檬酸钠,调节pH为6.5 ; 步骤4:将上述溶液真空脱泡,用流涎法在玻璃板上成膜,膜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或置于烘箱内烘干,即得眼用缓释药膜。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步骤4中的烘干温度不高于50°C。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将步骤4得到的眼用缓释药膜,用眼科环钻切成6_15mm、边缘整齐的膜片。上述的含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的眼用缓释药膜用于治疗眼部真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专利技术中的药物水溶性均比那他霉素高,本专利技术的药膜中那他霉素与羟丙基-环糊精形成的可溶性包合物大大增加了那他霉素的水溶性,且那他霉素与环糊精空腔之间的作用力延缓了那他霉素的释放速度,提高了药膜的缓释性能,使那他霉素在角膜表面高效、缓慢释放。本专利技术的药膜可在角膜真菌溃疡局部缓慢释放那他霉素12h以上,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药物溶解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轻全眼给药的不良反应。【附图说明】附图1为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缓释药膜的释药曲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 (I)将5g轻丙基-β -环糊精加入50ml水中,室温下100r / min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搅拌下加入Ig那他霉素,充分溶解后过滤。配制那他霉素甲醇溶液作为标准品,利用分光光度计在304nm处测定标准品及上述溶液的吸光度,计算上述溶液中那他霉素的含量为5-6g/Lo(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g羧甲基壳聚糖搅拌均匀;(2g加入50ml水中,质量比为4%)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20mg的京尼平搅拌均匀; (4)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柠檬酸/柠檬酸钠,调节pH为6.5 ; (5)将上述溶液真空脱泡,用流涎法在玻璃板上成膜,膜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或置于烘箱内烘干(温度不高于50°C)。将膜取下,用眼科环钻切成6-15_、边缘整齐的膜片。实施例2: (I)将5g轻丙基-β -环糊精加入50ml水中,室温下100r / min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搅拌下加入Ig那他霉素,充分溶解后过滤。配制那他霉素甲醇溶液作为标准品,利用分光光度计在304nm处测定标准品及上述溶液的吸光度,计算上述溶液中那他霉素的含量为5-6g/Lo(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g羧甲基壳聚糖搅拌均匀;(2g加入50ml水中,质量比为4%)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mg的京尼平、一定量甘油搅拌均匀; (4)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柠檬酸/柠檬酸钠,调节pH为6.5 ; (5)将上述溶液真空脱泡,用流涎法在玻璃板上成膜,膜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或置于烘箱内烘干(温度不高于50°C)。将膜取下,用眼科环钻切成6-15_、边缘整齐的膜片。实施例3: (I)将5g轻丙基-β -环糊精加入50ml水中,室温下100r / min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搅拌下加入Ig那他霉素,充分溶解后过滤。配制那他霉素甲醇溶液作为标准品,利用分光光度计在304nm处测定标准品及上述溶液的吸光度,计算上述溶液中那他霉素的含量为5-6g/Lo(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g羧甲基壳聚糖搅拌均匀;(2g加入50ml水中,质量比为4%)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50mg的京尼平、一定量甘油搅拌均匀; (4)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柠檬酸/柠檬酸钠,调节pH为6.5 ; (5)将上述溶液真空脱泡,用流涎法在玻璃板上成膜,膜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或置于烘箱内烘干(温度不高于50°C)。将膜取下,用眼科环钻切成6-15_、边缘整齐的膜片。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含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的眼用缓释药膜的药用效果,做了如下实验。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眼用缓释药膜进行体外释放试验,步骤如下: 将本品制成直径为1mm的膜片置于试管,加入2.0mL磷酸盐缓冲液(PBS,pH6.8,37°C),每种药膜的释放同时做3组平行样品。于固定时间间隔离心取全部释放液,并加等量PBS,以累计释放率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释放曲线(图1所示)。使用本品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步骤如下: (I)将含那他霉素-环糊精缓释膜及滤纸用打孔器打成大小一致的圆片,滤纸高压蒸汽灭菌。(2)制得15-1O7个/mL的烟曲霉菌菌丝液。(3)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mL)滴加到沙氏固体培养皿表面,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培养基表面。(4)将缓释膜片及灭菌滤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吸取市售那他霉素滴眼液(利晶)7ul,加于滤纸片上。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5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平行重复3次。(5)将培养皿倒置于37°C培养箱中,24_48h后观察缓释膜片及纸片周围有无抑菌环,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比较各药的抗菌效力。48h后,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缓释药膜的抑菌环直径为19±0.3mm,大于那他霉素滴眼液纸片的抑菌环直径16 ±0.2_,有统计学差异。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眼用缓释药膜进行动物实验如下: 取健康Wistar大鼠12只,均建立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空白药膜组、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缓释药膜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那他霉素‑环糊精包合物的眼用缓释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用缓释药膜通过包括如下步骤制备: 步骤1:将羟丙基‑β‑环糊精加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搅拌下加入那他霉素,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那他霉素的含量为5‑6g/L的水溶液;步骤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成膜材料羧甲基壳聚糖和京尼平搅拌均匀,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和京尼平的混合物按照质量比(13‑20):1混合;步骤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柠檬酸/柠檬酸钠,调节pH为6.5;步骤4:将上述溶液真空脱泡,用流涎法在玻璃板上成膜,膜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或置于烘箱内烘干,即得眼用缓释药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桂秋林静朱铖铖高昂王谦徐强姜楠胡丽婷李翠王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桂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