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巡航车结构,由一底盘上配置动力装置与传动装置,又三个轮子组设在该底盘上不成共线状态,且其一轮子与该传动装置连结,此外还在底盘上组设一坐垫、两对称踏板和一手把,提供操作者手扶或站、或坐着骑行观察。该手把包括一第一杆体及一第二杆体,且该二杆体枢接结合。当解除该第一杆体与该第二杆体间的结合,则该第一杆体与该第二杆体能相对摆动以成折叠状。藉此结构设计可使车体结构更为精简,而且该手把能折叠,有助于降低车体所占用的空间范围,又电池箱为快卸之设计,放搬上汽车后行李箱时可将电池箱分开搬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巡航车,该电动巡航车可供单人站立或坐着操作,适合于室内展示会场或者厂房内慢速行进与倒退。
技术介绍
由于国际原油的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国际油量逐年递减,故各种车辆皆朝复合动力或电动力的方向开发。以电动车为例,其全部动力皆由电池提供,车体行进过程无污染、无噪音,是最佳的动力选择。目前电动车的使用相当广泛,例如行动不方者所骑用的电动车,或是电动自行车、或是在室内或厂房内行进的巡航车等等皆是。而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22835号及申请案号第93112053号,皆揭示一种电动车。上述二专利前案所示的电动车,皆在一车体底部配置四个同等大小的轮子,及一立于该车体的一手把,并且又提供有一座位供使用者坐着操作该电动车。此种电动车结构最为常见,但在一般室内展场或是厂房中使用此类电动车会有以下不方便。其一是车体所占用空间较大,因此展场空间必须相对留出更大的信道供该电动车移动及转弯。其二是观看展场内或厂房内的对象不方便,其主要是因为展场内或场房内的对象通常会放在一定的高度位置,使用者坐在电动车上是无法近观该对象。此外,一般具有四个轮子的电动车的体积大,又具有一竖立在车体上且无法收折手把,故搬移该电动时,需要较大的运送空间才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系在提供一种电动巡航车结构,其具有三个轮子,可以使车体所占用空间减小,利于在室内展场或场房内移动。本技术的目的之二系在提供一种电动巡航车结构,其具有可收折的一手把,可以在该手把收折时,降低该车体所占用的空间范围。本技术的目的之三系在提供一种电动巡航车,其具有站立及坐的功能,使用者可藉由站立而近观摆置在一定高度的对象。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巡航车结构,包括一电力装置、一提供驱动力的传动装置、底盘和组设于底盘前后的从动车轮和驱动车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两从动车轮组设于底盘前部,一与传动装置连结的驱动车轮组设于底盘后部,两从动车轮与驱动车轮不在一运动轨迹上;两踏板,对称组设于驱动车轮两侧的底盘上;一立于底盘前端的手把,手把包括一第一杆体和一第二杆体,两者通过枢接机构成可拆式固定在一起,第二杆体下端部与两从动车轮间的连动机构相连接,可驱动从动车轮左右转向;一坐垫,坐垫通过调节立杆套设于固定在底盘上的座杆端部。本技术乃在一车体配置三个轮子,包括用以输出动力的一驱动车轮,及用以决定前进方向的从动车轮。又一手把以二杆体组成,该二杆体间具有一枢接机构,故于解除该枢接机构后,该二杆体能相对折叠。此外,在该车体设有二踏板及一座位,其中二踏板可供使用者站立,而该座位可供使用者坐下,且该座位可依使用者需求而调整高度。如此,本技术可解决先前技术中;电动车之车体占用较大空间范围、使用者不易近观摆置的对象,车体手把无法折叠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电动巡航车侧面示意图图2电动巡航车后部示意图图3电动巡航车俯视示意图图4手把枢接机构立体图图5手把枢接机构立体分解图其中 20-底盘 22-踏板 25-电池箱 26-传动装置30-驱动车轮 42-从动车轮 46-连动机构50-手把52-第一杆体 54-第二杆体 62-第一连接管 63-第一齿部64-第二连接管 65-第二齿部 68-锁栓72-座杆74-坐垫 76-立杆 84-辅助轮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电动巡航车结构,包括-电力装置、-传动装置26、底盘20和组设于底盘20前后的从动车轮42和驱动车轮30,以及一手把50。电力装置为一安装在底盘20上的电池箱25,电池箱25为快缷之设计,卸下而减轻车体重量,便于将巡航车搬上汽车后行李箱。该电池箱25用以提供电力给传动装置26,传动装置26为电机及齿轮组,其具有正、反转之功能,以便驱动与之连结的驱动车轮30实现车辆前进或者后退。本结构的巡航车具有重量轻,重约26kg左右,易于搬运,且电池箱设计成可快速与车身分离,减轻搬运之重量,配套的电池箱约重12kg左右。两从动车轮42组设于底盘20前部相对称两侧,驱动车轮30组设于底盘20后部,特别是位于该底盘20中线上,与两从动车轮42不在一运动轨迹上。该驱动车轮30与该传动装置26连结,使得该传动装置26的输出动力能传给驱动车轮30。该两从动车轮42间系配置一连动机构46。该连动机构46系用以连动该两从动车轮42朝同一方向摆动相同角度。立于底盘20前端的手把50下端与连动机构46相连接,以便控制车轮行进方向。两踏板22对称组设于驱动车轮30两侧的底盘20上,方便双脚站立;一坐垫74通过调节立杆76穿置套设于固定在底盘20后端上的座杆72端部,该座杆72朝向该手把50的方向弯曲,使坐垫74的重心偏移至驱动车轮30着地点的前方。以上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组态。使用者可藉由站立在该踏板22的方式,提高使视觉高度,于室内展场中慢速行进与倒退之移动,或厂房内慢速行进与倒退之移动时,达到可近观对象的效果。当然使用者亦可坐在该坐垫74上随该巡航车移动,特别的是可调整该立杆76的组设位置,而达到调整该坐垫74高度的目的。另,如图1和图3,至少在驱动车轮30一侧的底盘20上配设有一辅助轮84。较佳的实施状态是配置两个辅助轮84,分别对称固定在驱动车轮两侧的底盘20上,辅助轮84的着地点高于驱动车轮30,如此,转弯时可藉该辅助轮84与地面接触,提高稳定性。一立于底盘20前端的手把50包括一第一杆体52和一第二杆体54,两者通过枢接机构成可拆式固定在一起,第二杆体54下端部与两从动车轮间的连动机构46相连接,可驱动从动车轮左右转向。参照图4和图5,枢接机构是指该第一杆体52一端制设一阶状构造,且在该第一杆体内设有一第一连接管62,该第一连接管62的端面设有一第一齿部63,又该第二杆体54一端制设一阶状构造,且在该第二杆体54内设有一第二连接管64,该第二连接管64的端面设有一第二齿部65,该第一杆体52与该第二杆体54系分别其所设的该阶状构造相靠,且该第一齿部63与该第二齿部65啮合,一锁栓68系穿锁于该第一连接管62与该第二连接管64内,使两者得以锁紧定位。其中只需在第一连接管62内设有内螺纹与之配合即可。操作时,旋松该锁栓68,则该第一杆体52与该第二杆体54可相对分离一段间距,且该第一齿部63与该第二齿部65分离。接着,使用者可扳动该第一杆体52,由于该第一杆体52与该第二杆54之间仍以该锁栓68枢接,所以该第一杆体52可相对该第二杆体54摆动。该第一杆体52摆动的情形,请参阅图1所示虚线部分。在该第一杆体52长度不致于靠到该坐垫74或是该驱动车轮30的情况下,该第一杆体52系可以与该第二杆体54形成叠置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巡航车结构,包括一电力装置、一传动装置、底盘和组设于底盘前后的从动车轮和驱动车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两从动车轮组设于底盘前部,一与传动装置连结的驱动车轮组设于底盘后部,两从动车轮与驱动车轮不在一运动轨迹上;两踏板,对称组设于驱动车轮两侧的底盘上;一立于底盘前端的手把,手把包括一第一杆体和一第二杆体,两者通过枢接机构成可拆式固定在一起,第二杆体下端部与两从动车轮间的连动机构相连接,可驱动从动车轮左右转向;一坐垫,坐垫通过调节立杆套设于固定在底盘上的座杆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巡航车结构,包括一电力装置、一传动装置、底盘和组设于底盘前后的从动车轮和驱动车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两从动车轮组设于底盘前部,一与传动装置连结的驱动车轮组设于底盘后部,两从动车轮与驱动车轮不在一运动轨迹上;两踏板,对称组设于驱动车轮两侧的底盘上;一立于底盘前端的手把,手把包括一第一杆体和一第二杆体,两者通过枢接机构成可拆式固定在一起,第二杆体下端部与两从动车轮间的连动机构相连接,可驱动从动车轮左右转向;一坐垫,坐垫通过调节立杆套设于固定在底盘上的座杆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巡航车结构,其特征是枢接机构是指该手把第一杆体一端制设一阶状构造,且在该第一杆体内设有一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森隆,
申请(专利权)人:黄森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