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续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465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3:59
一种钢筋续接器,包括连接装置、套筒及紧固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螺纹部、锥状本体、平板结构和第二螺纹部;本新型通过在钢筋上套入连接管,并在钢筋的两端上设置套筒,将两根钢筋的套筒分别旋在同一连接装置的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上,然后移动钢筋上的连接管,使连接管套在套筒上,再插入固定件,通过固定架的第三间距向连接管的第一间距移动,即可以使连接管达到径向的缩减而紧固两根钢筋;本新型具有方便接合,低人力成本,操作简单的优点,而且两根钢筋的续接处可承受力强,不会出现变形或损坏的情况,稳固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续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供用以接合两个钢筋的钢筋续接器
技术介绍
钢筋续接为营建工程中最常见的工法之一,且由于近年来桥墩高度增高、高楼建筑越来越普遍,间接使国内钢筋续接器使用激增。然而一般钢筋长度尺寸受到制造场所与搬运过程的场地限制,因此钢筋长度皆有固定长度范围的要求,所以在施工现场中,不得不采取以续接钢筋的方式以加长钢筋长度,以符合实际施工需求。然而钢筋续接的稳固则会攸关到建筑物的耐震强度,因此,应该对钢筋续接给予相当的重视。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钢筋续接方法是将两根钢筋的一端重叠,然后在用铁线环绕绑紧,此方法将会浪费一段成本及绑铁线的时间及人力成本,再加上,由于该二钢筋具有一定长度,因此在操作钢筋续接工法过程中会相对不便。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已有人提出一种钢筋续接器,其通过设置一连接管和固定件,利用固定件与连接管的配合实现将两根钢筋锁紧,这种续接器存在的缺点是在使用时,由于连接管内径远大于钢筋的外径,因此两根钢筋的定位非常困难,很难将两根钢筋在连接管中完美接合,这种续接器续接后的两根钢筋的连接处可承受力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连接管变形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克服传统技术中两钢筋续接后续接处可承受力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连接管变形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的钢筋续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续接器,包括连接装置、套筒及紧固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螺纹部、锥状本体、平板结构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固定设在锥状本体的轴向锥顶,平板结构的一侧壁面与锥状本体的锥底固定连接,第二螺纹部与平板结构的另一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二螺纹部与第一螺纹部的圆心同轴;所述的套筒设置在钢筋的两端上,套筒内部设置有能与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吻合的内螺纹;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固定件;所述连接管纵向上的一侧面设置有缺口,在连接管缺口处的两个边缘端上分别向外相背延伸有唇缘,连接管一端缺口处两个唇缘的间距至连接管另一端缺口处两个唇缘的间距逐渐减小,连接管上两个唇缘间距最大的一端为第一间距D1,两个唇缘间距最小的一端为第二间距D2,该连接管设置第二间距D2的一端的内径大于套筒的外径;所述固定件包括一长条片,该长条片纵向的两个长边分别延伸有条体,两个条体的朝向为同一个方向,在两个条体的另一端再相向延伸有片体,两个片体及两个条体与长条片共围成两个导槽,且该长条片长度的一端的两个条体的间距大于另一端两个条体的间距,使长条片形成一端宽一端窄的锥形,其中长条片上的两个条体间距最小的一端为第三间距,间距最大的一端为第四间距,第四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三间距小于第二间距或者第四间距小于第二间距。 在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穿孔。在所述固定件上也设置有穿孔。所述平板结构的中心与第一螺纹部及第二螺纹部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_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1、本新型通过在钢筋上套入连接管,并在钢筋的两端上设置套筒,将两根钢筋的套筒分别旋在同一连接装置的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上,然后移动钢筋上的连接管,使连接管套在套筒上,再插入固定件,通过固定架的第三间距向连接管的第一间距移动,即可以使连接管达到径向的缩减而紧固两根钢筋;本新型具有方便接合,低人力成本,操作简单的优点,而且两根钢筋的续接处可承受力强,不会出现变形或损坏的情况,稳固性好。2、本新型在所述连接管以及固定件上均设置有穿孔,通过该穿孔的设置,在两根钢筋续接完成时,可以通过该穿孔灌入水泥,可以使续接的两根钢筋,特别是两根钢筋的续接处刚性更强,稳固性更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新型紧固装置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新型紧固装置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钢筋续接器,包括连接装置2及套筒1,连接装置2包括第一螺纹部20、锥状本体21、平板结构22、第二螺纹部23 ;其中,第一螺纹部20和平板结构22均与锥状本体21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的第一螺纹部20固定设置在锥状本体21的轴向锥顶,平板结构22的一侧壁面与锥状本体21的锥底固定连接,第二螺纹部23与平板结构22的另一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二螺纹部23与第一螺纹部20的圆心同轴;所述的套筒I设置在钢筋4的两端上,套筒I内部设置有能与第一螺纹部20、第二螺纹部23吻合的内螺纹。在本新型中,如图1、5所示,在所述套筒I与钢筋4之间还设有紧固装置3,该紧固装置3用于稳定的将套筒I固定在钢筋4上;所述紧固装置3包括连接管30及固定件31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管30纵向上的一侧面设置有缺口 300,使连接管30截面呈C形状,该连接管缺口处300的两个边缘端301分别向外相背延伸有唇缘302,使得该连接管30的横截面呈Ω形状,连接管30—端缺口处两个唇缘的间距至连接管另一端缺口处两个唇缘的间距逐渐减小,其中,连接管30上两个唇缘302间距最大的一端为第一间距D1,两个唇缘302间距最小的一端为第二间距D2,该连接管30设置第二间距D2的一端的内径大于套筒I的外径。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件31包括一长条片,该长条片31纵向的两个长边分别延伸有条体310,两个条体310的朝向为同一个方向,在两个条体310的另一端再相向延伸有片体311,两个片体311及两个条体310与长条片31共围成两个导槽312,且该长条片31长度的一端的两个条体310的间距大于另一端两个条体310的间距,使长条片31形成一端宽一端窄的锥形,其中长条片31上的两个条体310间距最小的一端为第三间距D3,间距最大的一端为第四间距D4,第四间距D4大于第一间距Dl,第三间距D3小于第二间距D2,或者第四间距D4小于第二间距D2,使得连接管缺口 300的两个唇缘302能分别在长条片31的两个导槽312中移动,且能形成紧配合。如图2所示,在本新型中,还可以是在所述套筒I内设置有内螺纹,并在钢筋4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先将套筒I通过螺纹部旋在钢筋4的端部上,形成初次固定,然后再通过紧固装置3进一步锁紧固定。如图3、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管30以及固定件31上均设置有穿孔32,通过该穿孔的设置,在两根钢筋续接完成时,可以通过该穿孔灌入水泥,可以使续接的两根钢筋,特别是两根钢筋的续接处刚性更强,稳固性更好。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两钢筋4续接处的刚性及强度,所述平板结构22的中心与第一螺纹部20及第二螺纹部23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使用时,先将两个紧固装置3的连接管30穿在钢筋4上,两个连接管30内径最小的一端相对,然后在将套筒I旋在钢筋4的端部上,连接装置2的第一螺纹部20再旋入套筒I内,再将连接管30内径较大的一端套在套筒I上,将固定件31通过其两个导槽312插在连接管30的唇缘上,通过固定架31的第三间距D3向连接管30的第一间距Dl移动,即会使连接管30达到径向的缩减而紧固套筒I与钢筋4以及第一螺纹部20 ;第二螺纹部23用以连接另一根钢筋,另一钢筋与第二螺纹部23的配合方式跟上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续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套筒及紧固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螺纹部、锥状本体、平板结构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固定设在锥状本体的轴向锥顶,平板结构的一侧壁面与锥状本体的锥底固定连接,第二螺纹部与平板结构的另一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二螺纹部与第一螺纹部的圆心同轴;所述的套筒设置在钢筋的两端上,套筒内部设置有能与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吻合的内螺纹;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固定件;所述连接管纵向上的一侧面设置有缺口,在连接管缺口处的两个边缘端上分别向外相背延伸有唇缘,连接管一端缺口处两个唇缘的间距至连接管另一端缺口处两个唇缘的间距逐渐减小,连接管上两个唇缘间距最大的一端为第一间距D1,两个唇缘间距最小的一端为第二间距D2,该连接管设置第二间距D2的一端的內径大于套筒的外径;所述固定件包括一长条片,该长条片纵向的两个长边分别延伸有条体,两个条体的朝向为同一个方向,在两个条体的另一端再相向延伸有片体,两个片体及两个条体与长条片共围成两个导槽,且该长条片长度的一端的两个条体的间距大于另一端两个条体的间距,使长条片形成一端宽一端窄的锥形,其中长条片上的两个条体间距最小的一端为第三间距,间距最大的一端为第四间距,第四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三间距小于第二间距或者第四间距小于第二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建团洪燕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