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装容器用栓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372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3:13
一种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来使用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由栓主体(17)与栓盖(18)构成。栓主体(17)具备包围流出开口(17b)而突出的流出筒(17c)及安装筒(17d)。栓盖(18)具备紧贴于安装筒(17d)的内周面的安装壁面部(18a)、封闭板部(18b)、及压入凸部(18c)。使压入凸部(18c)经由自流出开口(17b)的开口周缘部至流出筒(17c)的径向外侧形成切口的插通口(19)而自顶面板(17b)沿着流出筒(17c)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将压入凸部(18c)的前端面(18d)的一部分配置于较流出筒(17c)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栓盖(18)安装于栓主体(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装容器用栓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关于收纳各种液体或其它内容物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开发了各种减少所使用的树脂量的薄壁的容器,以谋求减轻环境负荷。另外,作为收纳各种洗涤剂或食品等的容器,多使用由袋等形成的换装容器。换装容器通过将所收纳的内容物换装或补充至包含吐出喷嘴部或注出部的被换装容器从而可长时间使用,不会每次都废弃高价的被换装容器。另一方面,由袋等形成的换装容器由富有柔软性或可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在换装作业时容器易变形,且易成为极不稳定的状态。另外,换装容器的内容物的换装作业例如通过以下的作业步骤来进行:a)切断喷嘴部的前端;b)倾斜地注入;c)保持倾斜的状态;d)挤压;及e)注意不要洒落并废弃,但由这些作业步骤形成的内容物的换装作业需要花费较多的功夫,并且在作业中内容物易于洒落。由此,提出一种换装容器,其将由软包材料形成的容器的换装流出口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可靠地连结,使换装容易度提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的换装容器中,在换装流出口,安装有具有在内周面形成有母螺纹的筒部的栓体,使筒部的母螺纹螺合于形成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周面的公螺纹,将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连结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91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308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由接合固定于上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上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上述栓盖具备: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上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上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上述压入凸部经由与上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而形成切口的插通口、或与上述流出筒邻接而开口形成的插通口而自上述顶面板沿着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上述栓盖安装于上述栓主体。另外,本专利技术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由接合固定于上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上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筒状外壁,其包围该流出筒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具有与上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及安装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上述栓主体具备与上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插通口、或与上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上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为止在上述顶面板形成切口的插通口,并且具备在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及上述安装筒的外周面、与上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外部气体连通口。上述栓盖具备: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上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上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上述压入凸部经由上述插通口而自上述顶面板沿着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将上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上述栓盖安装于上述栓主体。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说明通过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而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状况的立体图。图3(a)、(b)是说明通过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而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状况的剖面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4(b)是剖面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栓主体的立体图,图5(b)是上面图,图5(c)是下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盖体的立体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7(b)是剖面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8(b)是剖面图。图9是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0是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的立体图。图12是说明通过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而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状况的立体图。图13(a)、(b)是说明通过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而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状况的剖面图。图14(a)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4(b)是剖面图。图15(a)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栓主体的立体图,图15(b)是上面图,图15(c)是下面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盖体的立体图。图17(a)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7(b)是剖面图。图18(a)是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8(b)是被压入至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9(a)是又一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9(b)是剖面图。图20(a)是又一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20(b)是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专利文献1的换装容器中,需要进行将覆盖栓体的筒部的前端开口的盖或密封部卸下、或将筒部螺合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操作,作业性较差,因而期望开发新技术,例如通过单动作(oneaction)的简单的操作,而可将换装流出口容易且可靠地连通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并且可以稳定的状态进行内容物的换装作业。另外,专利文献1的换装容器中,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通过安装于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的栓体的筒部而被覆盖,因而特别难以在被换装容器的内部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空气置换,因此难以顺利地进行换装作业。专利文献2的换装容器中,仅通过打开盖并插入而可开封换装容器,从而可以容易的操作进行换装作业。另一方面,由于使狭缝部开封的机构而难以使开封力稳定、或进而因使用复合构件而在环境方面或成本方面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其安装于换装容器来使用,且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使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连通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并且可以稳定的状态使内容物换装至被换装容器。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其安装于换装容器来使用,且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使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连通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装容器用栓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由接合固定于所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并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所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所述栓盖具备: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所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所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所述压入凸部经由与所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形成切口的插通口、或与所述流出开口邻接而形成的插通口而自所述顶面板沿着所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所述栓盖安装于所述栓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1.30 JP 2012-262819;2012.11.30 JP 2012-262821.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由接合固定于所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并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所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所述栓盖具备: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所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所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所述压入凸部经由与所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形成切口的插通口、或与所述流出开口邻接而形成的插通口而自所述顶面板沿着所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所述栓盖安装于所述栓主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压入凸部,经由与所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为止形成切口的插通口、或与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的插通口,而自所述顶面板沿着所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将所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所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所述栓盖安装于所述栓主体。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筒状外壁,其包围该流出筒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具有与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及安装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并且所述栓主体具备与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于所述顶面板的插通口、或与所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为止在所述顶面板形成切口的插通口,并且具备在所述流出筒的外周面及所述安装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所述顶面板的外部气体连通口,在使所述栓盖的所述压入凸部经由所述插通口而自所述顶面板沿着所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将所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所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所述栓盖安装于所述栓主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在换装内容物时,使所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周面,将安装于所述换装容器的该栓体朝所述被换装容器压入,由此在前端面抵接有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端面部的所述压入凸部被压出至所述换装容器的内部,所述栓盖自所述安装筒脱落,由此所述流出开口被开放,使内容物自所述换装容器流入至所述被换装容器,且经由所述压入凸部被压出后的所述插通口,进行所述被换装容器与所述换装容器之间的空气置换,并且经由所述外部气体连通口进行所述被换装容器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空气置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筒中,至少所述压入凸部突出的部分的附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谷始旦后藤宽菅原博胜稻叶真一藤田实智昭麻生雅晴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